摘要:原本国庆市值哥在家准备提升自己的五子棋技能,但看到新城悦服务披露的独立调查结果后,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玩“飞沙走石”【删记录】和“力拔山兮”【单开线下审批】技能还真是炉火纯青:
原本国庆市值哥在家准备提升自己的五子棋技能,但看到新城悦服务披露的独立调查结果后,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玩“飞沙走石”【删记录】和“力拔山兮”【单开线下审批】技能还真是炉火纯青:
新城悦停盘半年多,一份70亿元违规资金往来,看似“巧妙”地在新城控股与物管平台间流转,实则揭开了一场资本游戏。这场“资金魔术”,通过线下审批,删除转账记录的违规炒作,不仅撕开了公司治理的伤口,更让公众对上市企业的诚信底线产生深切怀疑。
正如“墨写的谎话,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随着程序违规行为被彻底查实,相关部门的处罚决定与投资者的法律诉讼会不会接踵而至?
PART 01
遮遮掩掩的“合规”把戏:系统性违规昭然若揭
根据新城悦服务9月30日发布的调查公告披露,杨博与新城控股员工以“解决新城控股的短期资金需求”为名,竟用定制纸质审批单绕过SAP系统审批,事后更指令删除转账记录。
新城悦服务公告信息
这般操作,堪称“合规舞弊”的教科书案例——既规避了关联交易披露义务,又通过线下审批流程规避审计。而在财务影响中提到的“均无录得任何关联方资金往来的未偿还结余”辩解,不过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现代演绎罢了。
新城悦服务公告信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港交所规则,关联交易须严格履行审议程序并披露。而新城悦服务通过“线下审批+系统删除”的双簧戏码,将70亿资金流动化作账外幽灵。
而在公告中,新城悦服务也指出,关联方资金往来以及随后未有作出披露及未有取得独立股东╱股东批准已构成违反上市规则第十四章、第十四A章及第十三章的规定。
新城悦服务公告信息
PART 02
新城悦会面临什么?
随着独立调查结果出炉,按照历史经验表明,此类系统性违规鲜有“既往不咎”之例。前有恒大物业134亿存款挪用案和鑫苑服务4亿质押事件,这些都均以证监会立案调查、企业退市收场。
关于新城悦服务此番操作,市值哥想说,无论动机如何“正当”,其删除交易记录、利用线下审批规避审计的行为,实际已触及港股上市规则的核心红线,或涉嫌违反《证券法》信息披露条款。
市值哥查了一下相关的法规资料,说一下个人看法:
1、独立调查已确认存在70亿元资金违规操作,包括删除银行流水记录、线下审批单等行为,形成完整的违规证据链。此类系统性违规已超出“内控缺陷”范畴,是否符合《证券法》第161条“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要件,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核查。
2、损害后果的严重性惊人。先说投资者,新城悦服务2025年3月停牌时股价2.80港元,市值24.40亿元,相比21年股价高点23.99元,市值221.51亿元,市值蒸发近200亿港元,截至发布日,新城悦服务仍处于停牌状态,复牌时间表未定。参考恒大物业停牌18个月、复牌首日暴跌47%的先例,新城悦后续前途未卜。这里面是否涉及数万中小股东权益受损呢?
3、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事件与恒大物业134亿元资金挪用案相似,都是物业向地产公司输血,这可能引发对港股物业板块的信任危机,威胁资本市场稳定。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张化学此前在接受中房报采访的时候就说“此类未经审批的关联交易与恒大物业134亿资金挪用案性质相似,涉事高管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
因此,这可能只是开始。
所以,即便资金未受损,监管层彻查应该也是大概率事件,而程序违规导致的监管处罚与投资者诉讼或将形成双重打击。
PART 03
财报高管“不知情”?
新城悦的管理是不是太松了?
在这份独立调查报告中,市值哥觉得最诡异的事情,就是调查结果提到,除杨博外,其他董事和高管都无参与关联方资金往来。
这么大的资金调动,仅仅是一个新城悦高管和一个新城控股的管理人员就能搞定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城悦的管理是不是太松了。同为南大校友的杨博居然向师兄王晓松隐瞒了两年之久?
而在报告中,实际上也留下了伏笔,指出了此次独立调查存在各种调查受限,比如说取证对象拒绝开放个人电脑、手机设备;SAP删除日志仅记录“删除动作”,却无法追溯操作动机与数据篡改痕迹。
同时已注销账户的银行流水,只能依赖新城悦单方提供的残缺记录,没有交叉信息,而涉事员工已离职无法联系和个人理由没有进行面谈,更是缺失了非常重要的证据信息。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狂人日记》中“吃人”的隐喻:利益纽带往往比制度约束更具穿透力。
所谓“为保交付物业”的托词,更像是为权力寻租披上的遮羞布。希望后续相关部门会能够立案进一步厘清这些问题。
最后,市值哥想再唠叨一句:别让规则成为权力的玩物。
当关联交易沦为“自家钱袋”,当审计独立性遭利益绑架,资本市场终将沦为“击鼓传花”的赌场。
因此监管层需对新城悦与新城控股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还资本市场以朗朗乾坤。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