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和通冲刺“A+H”,去年剥离重要业务,中报净利下滑超三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17:19 1

摘要:不过,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盈利双双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7亿元、同比下降9.02%,取得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34.66%。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77.17万元,与上年同期33751.45万元相比,由正转负,同比下跌105.

广和通并表不到两年的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被重新出售,对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广和通把目光投向了“A+H”。

上半年净利下滑超三成

2025年10月5日,广和通(300638.SZ)正式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距离“A+H”两地上市目标更近一步。

广和通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组及其应用行业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主要产品是无线通信模组。2025年4月,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表。

不过,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盈利双双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7亿元、同比下降9.02%,取得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34.66%。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77.17万元,与上年同期33751.45万元相比,由正转负,同比下跌105.56%。

公司表示,剔除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的影响,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4%。

本期无线通信模块产量、销量也受到出售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广和通无线通信模块产量2380.6283万个、销量2277.2424万个、实现营收34.46亿元、毛利率16.31%,而上年同期数据为产量2637.9712万个、销量2652.5765万个、实现营收40.31亿元、毛利率21.16%。

去年剥离重要盈利业务

锐凌无线指的是深圳市锐凌无线技术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深圳市创联未来无线技术有限公司),由广和通在2020年7月7日全资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成立锐凌无线主要用于收购Sierra Wireless,Inc.及其子公司的全球车载前装模块业务相关资产(以下简称:标的资产)。

锐凌无线成立当月就引入了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三位新股东,广和通对锐凌无线的持股比例降至49%。锐凌无线注册资本增加至10204.0816万元,次月增加到46860万元,各方投资额都用于上述收购。

公告显示,标的资产的基础交易对价为1.44亿美元,较其模拟剥离财务报表列示的净资产增值0.81亿美元,增值率128.57%。根据Sierra Wireless提供信息,2018年标的业务在车载前装蜂窝模块领域市占率约为20%,位居行业第一。

2022年11月,广和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2.64亿元收购锐凌无线剩余51%的股权,使锐凌无线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锐凌无线由此并入公司合并报表。本次收购导致广和通形成商誉3.03亿元。公司表示,锐凌无线主打海外市场。

2023年广和通业绩出现快速上涨,当年公司取得营业收入77.16亿元、同比上涨36.65%,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上涨54.47%。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占比达到58.11%。

但是,2024年7月,公司就以1.5亿美元的价格向EUROPA SOLAR出售锐凌无线的境外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以及连带资产。而锐凌无线上述被出售资产2023年实现2.04亿元净利润,约占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36%。

该资产出售后,2024年第四季度,广和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5.21%,2025年第一、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同比降幅分别达到37.3%、31.25%。

如此重要的资产,公司为何急着剥离呢?

在投资者线上交流会上,广和通表示:“2023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向FCC发出公开信函后,锐凌无线的个别客户对此提出了担忧并希望公司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公司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充分论证,反复讨论后决定对该业务进行出售。本次交易避免出现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同时回笼资金,从而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在港股招股书中,广和通再次提到了与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政策有关的风险,公司称,不会对业务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直接运往美国的模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小。

不过,部分同行受关税影响比较明显。以移为通信(300590.SZ)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6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57%,主要受到关税政策的冲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锐凌无线出售上述资产的交易对手方EUROPASOLAR为2024年6月3日注册,即交易前一个月。私募股权基金EuropaStar Fund LP间接持有EUROPASOLAR的100%股权,该基金普通合伙人为Aegis Gp Pte.Ltd。EUROPASOLAR、Europa Star Fund LP、Aegis Gp Pte.Ltd均是为本次交易新设立的主体。

A、H股信披存差异

除了业绩,广和通的信息披露也值得关注。

A股年报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广和通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5.91亿元、7.16亿元、7.19亿元,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5.65亿元、7.08亿元、6.87亿元。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费用,累计增幅都在20%以上。

而按照港股招股书统计口径,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426亿元、5.402亿元、5.827亿元,整体比较稳定。

按照A股年报数据计算,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92%。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进一步下滑,当期研发费用2.39亿元、同比下降34.51%。

港股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广和通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64.0%、63.9%、58.3%,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分别为76.1%、81.4%、79.3%,公司主要客户、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其中,公司2022年至2024年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持续经营总销售成本的34.3%、40.5%、34.3%,而2025年1-4月的占比达到54.6%,已超过50%红线。

另外,广和通披露的采购额、销售额也存在疑问。

例如,A股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分别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180945.38万元、159584.12万元、71813.40万元、53737.85万元、39527.21万元。但港股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分别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180945.4万元、79399.3万元、53737.9万元、29237.5万元、19898.4万元,仅两家主要供应商采购金额与A股披露采购金额一致。

2024年也存在类似情形。A股年报和港股招股书披露的第一、第三、第四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一致,但第二、第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不一致。

此外,广和通在2025年10月更新的港股招股书中披露,2023年对第二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为79399.3万元,但在4月首次申报的港股招股书中披露为79329.3万元。

销售方面,A股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向第四大客户销售36322.49万元、2023年向第一大客户销售157681.67万元、2024年向第三大客户销售94396.42万元。而据港股招股书,各期前五大客户中未出现上述销售金额。

值得一提的是,广和通实控人张天瑜曾因信披违规被罚。

2023年2月,深交所对张天瑜下发监管函。2019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9日期间,因主动减持、新增股份被动稀释、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被动增加等,张天瑜持有广和通股份比例由44.84%变动至38.05%,累计减少比例为6.79%。但在持股比例累计变动达到5%时,张天瑜未按规定停止买卖广和通股票并及时履行报告、公告义务。

来源:金色光goldenshin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