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获悉一起“黄牛”诈骗案,涉案金额达8万余元。此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售票信息,谎称自己是票务代理,持有内部纸质门票,实则兜售的是不具备入场功能的粉丝自制纪念票。其下家张某信以为真,支付8万余元欲
□张靓敏(天津师范大学)
10月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获悉一起“黄牛”诈骗案,涉案金额达8万余元。此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售票信息,谎称自己是票务代理,持有内部纸质门票,实则兜售的是不具备入场功能的粉丝自制纪念票。其下家张某信以为真,支付8万余元欲购票30余张,并将其中11张转卖给许某,许某又在微信群中加价二次倒卖其计划购入的票。9月下旬,警方在网络巡查中发现线索并迅速展开调查,先后将三人抓获。目前,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张某和许某退还钱款后被教育放行。(10月8日 澎湃新闻)
空票为何能被“黄牛”倒卖三手?这起案件中,从王某到张某,再到许某,一张根本不存在的“门票”经过层层转手,最终险些让消费者蒙受损失。首要原因在于演唱会门票的稀缺性。作为华语乐坛的热门歌手之一,周杰伦演唱会往往一票难求,正规渠道开票后瞬间售罄,催生了庞大的二级市场。而“黄牛”们正是利用这种供需失衡,通过虚构票源、夸大承诺等方式,制造“有票可买”的假象。王某利用朋友圈的私密性,塑造“票务代理”人设,张某和许某则基于熟人信任未加核实便层层转手,从中赚取差价,形成了一条倒卖链条。
此外,“黄牛票”泛滥现象还揭露了票务市场的监管漏洞问题。当前,票务销售多以线上为主,但技术防控不足,导致“黄牛”软件抢票、虚假信息传播等乱象频发。其次,部分消费者缺乏辨别能力,轻信“内部关系”或“特殊渠道”,为“空票”倒卖提供了土壤。若不从源头上加强票务管理,这种“空票套白狼”的违法犯罪行为还会上演。
在这起案件中,警方的及时介入和高效侦查值得称赞。9月下旬,演唱会门票售卖时间已过,警方在网络巡查中发现许某发布的“出售内场高价票”信息,便敏锐地怀疑其存在倒卖门票的嫌疑。短短几天内,警方先后将许某、张某和王某传唤到案,查明事实真相,为受害者挽回了损失。
这种“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的办案操作,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警务工作的进步。此外,警方不仅打击诈骗犯罪,还通过教育放行张某、许某等人,起到了警示与矫正相结合的作用。此案的成功破获,彰显了执法部门对文化市场秩序的重视,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坚决维护。
从王某的诈骗行为,到空票的层层倒卖,再到警方的及时干预,每一个环节都发人深省。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坚决抵制“黄牛”票务,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内部票”“代理票”等虚假宣传。同时,社会各界也需共同努力,票务平台应加强技术防控,遏制“黄牛”抢票;执法部门须持续高压打击,净化市场环境;演艺公司和艺人也可探索更公平的售票机制。
只有多方协同,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黄牛”乱象,让每一场演出都成为观众安心享受的“嘉年华”。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