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一粒米”串起丰收“一条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15:48 1

摘要:金秋时节,旺苍县13.9万亩水稻相继成熟,迎来收割高峰期。在龙凤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层层梯田遍染金黄,稻穗饱满、随风轻摇。数台收割机清晨便分片开割,齿轮滚转间,收割、脱粒、装袋等流程一气呵成。“机器收割效率高,我家五六亩水稻,大半天就能收完。” 龙凤村村民杨菊

金秋时节,旺苍县13.9万亩水稻相继成熟,迎来收割高峰期。在龙凤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层层梯田遍染金黄,稻穗饱满、随风轻摇。数台收割机清晨便分片开割,齿轮滚转间,收割、脱粒、装袋等流程一气呵成。“机器收割效率高,我家五六亩水稻,大半天就能收完。” 龙凤村村民杨菊英高兴地说。

机械化收割助力秋粮“快归仓”

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幅提升效率,也有效降低粮食损耗、保障稻谷品质。以往需数十人连续劳作数日的农活,如今依靠机械助力,短短几天便可完成。针对山区地形和集中收割期,当地科学调度各类农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秋收中的“主力军”作用。

“我们这里既有大型机械,也有适应梯田作业的小型收割设备。” 机手万杨介绍,“大型机在平原日收 40 至 50 亩,在山区一天也能收 10 亩左右。”机械化收割已成为旺苍县秋收主力,全县水稻机收率已达 98%。

产量提升不仅靠“良机”,也离不开“良种”和“良田”。今年,旺苍通过农技跟踪服务、政府引导选种,推广“野香优”等优质品种,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成方、渠相连”,改善机械作业条件。

“我今年种的都是‘野香优’,亩产约1200斤,5亩地收了近600斤。”龙凤村村民侯连欣喜地说。龙凤村村委会副主任龚年青表示,该村8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后,全村水稻种植面积将达 1200 亩,总产量预计 150 万斤。

作为全县水稻主产区的龙凤镇,今年种植面积7101.42亩。该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集成应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川介绍,初步统计全镇水稻亩产比去年增产约30斤。

此外,当地农事服务中心烘干设备也已全面启动,可覆盖全镇 70%-80%农户的烘干需求,有效解决晒粮难题,形成“抢收+快烘”无缝衔接,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据悉,今年旺苍共组织400余台收割机投入秋收,坚持“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极大节约了时间和劳动成本,为全县秋粮丰收按下 “加速键”。

“农业+”拓宽增收渠道

在旺苍,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我们普济镇远景村的土地富含硒元素,产出的大米带有‘营养标签’。” 普济镇城隍贡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侯长润说,远景村地势平坦、土壤富含硒元素、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发展粮油产业。

然而,今年7月,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刚插下的秧苗叶片卷曲、日渐枯黄。“那段时间,大家的心都揪着。”远景村村民佘朝生回忆。关键时刻,普济镇迅速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勘察水源、清通堰渠、架设水泵。不到一周,一座抗旱抽水站就在村里投入使用。20台大功率水泵通过密布田垄的灌溉网络,将清水源源不断送入干涸的稻田,保住了群众的“希望苗”。

除了抗旱,“虫口夺粮” 也是关键一战。今年,普济远景村的稻田每隔50米就安装有一个白色诱捕器,有效防治病虫害。此外,合作社还引入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率。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服务队下沉一线,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

旺苍县积极探索“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普济镇远景村1000亩富硒稻油基地,春天以“金色油菜花海”吸引游客打卡,秋天又以翻滚的稻浪作为“引流”景观;远景村50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利用“稻渔共生”模式,在稻田中套养鱼虾,形成了绿色生态循环,实现粮食生产和渔业养殖双丰收。质量兴农迈向品牌强农

在旺苍县的水稻种植过程中,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贯穿始终。旺苍县统筹整合耕地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水稻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广。

今年已引进优质粮油品种28个,推广面积2.7万亩,行动覆盖全县23个乡镇,惠及农户超过3万户。在推广优质品种的同时,该县还注重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片1.5万亩,组织农技专家“包片联户”开展指导。

为确保“好种出好苗”,旺苍因地制宜采取集中育秧、旱育秧、机播育秧等模式,12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穿梭于各乡镇的田间地头,从带药移栽到病虫害防治,全程 “把脉问诊”。

如今,旺苍正朝着品牌强农的方向大步迈进。当地一些合作社生产的优质大米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未来,旺苍将继续以“一粒米”为核心,不断完善产业链,让丰收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民,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