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AI战略喊得响,资本人才全跑光?性能远不如美中产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5:58 1

摘要:还要搞出欧洲自己的 AI 解决方案,补上之前互联网、移动时代掉队的遗憾。

在全球 AI 竞赛打得火热的时候。

欧盟一边喊着要减少对美中技术依赖、搞 “AI 主权”。

一边却是资本人才不断往外跑,本土 AI 产品性能也比不上美中。

这欧盟的 AI 战略,到底是能逆袭,还是光有声势?

欧盟委员会前段时间公布了 “应用人工智能” 和 “科学中的人工智能” 两项战略。

核心想法很明确,要在医疗、能源、制造这些关键领域加快用 AI。

还要搞出欧洲自己的 AI 解决方案,补上之前互联网、移动时代掉队的遗憾。

但现实挺骨感。

2023 年美国 AI 私人投资有 672 亿美元,中国 78 亿美元,欧盟才 57 亿美元。

基础模型方面,美国 OpenAI、谷歌、Meta 牢牢占着市场。

中国百度、阿里、字节跳动也有商用产品。

欧盟就法国 Mistral AI、德国 Aleph Alpha 少数几家有点潜力,多数还在挣扎。

欧盟在 AI 治理上一直走得靠前。

2024 年 3 月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是全球首部系统性 AI 监管法规。

把 AI 应用分了风险等级,禁止社会评分、实时生物识别监控这些高风险应用。

对生成式 AI 提了透明度要求,违规企业最高要罚全球年营业额 7%。

这监管初衷是好的,想守住欧洲的价值观。可没想到副作用也不小。

Meta 之前就因为监管不确定,暂缓在欧盟推多模态 AI 模型 Llama 3。

虽然后来还是推了,但也看出监管对创新的影响。

初创企业更难,合规成本涨了,产品上市也慢了。

英国创业者布兰登・阿布鲁・史密斯的公司 Structured AI,原本在伦敦做 AI 自动化工作流。

在伦敦几个月都没融到资。

一到旧金山,一周就拿到 50 万美元种子前轮融资,还进了硅谷 Y Combinator 孵化器。

现在不少欧洲 AI 创业者,都愿意跨大西洋去美国。

AI 竞争里,算力是关键。

训练大语言模型要几万块高性能 GPU,成本随便就几亿美元。

美国微软、谷歌这些巨头,要么自己建数据中心,要么买大量云服务,算力优势很明显。

中国也把 AI 算力当战略资源,大力建智算中心,华为、阿里云的算力网络也在扩。

欧盟这边就差远了。

虽然有巴塞罗那超算中心的 MareNostrum 这样的设施。

但专门用来训 AI 的大规模 GPU 集群很少。

2023 年欧盟说投 12 亿欧元搞 EuroHPC 联合项目,可规模和速度跟美中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投资方面差距更大。

美国风投体系成熟,给 AI 创业的钱很足。

OpenAI 几年内多轮融资,估值破千亿美元。

Anthropic、Cohere 这些初创也拿了几十亿美元。

欧盟资本市场本来就保守,风投规模小,退出渠道也少。

加上欧洲资本市场碎片化,各国监管规则不一样,融资、并购都更麻烦。

资本不够,直接导致人才留不住。

牛津、剑桥、苏黎世联邦理工这些欧洲顶尖学校,每年培养不少 AI 人才。

可这些人很多都去了美国。因为美国有钱、有好的算力设施,创业环境也更灵活。

英国创业者帕特里克・史密斯的 AI 网络安全公司 Zally,早期研发需要钱。

他找了二十多个英国投资人,没一个敢投。搬到旧金山后,一个月就融到资了。

还有孙嘉豪的 FLock.io,在伦敦融资时因为没营收,被欧洲投资人质疑估值高。

到了美国,顺利完成多轮融资。这样的例子多了,欧洲想留人才就更难了。

欧盟想破局的尝试

面对这些问题,欧盟也在想办法。

推出了 Euro Stack 计划,要建 “欧洲共同数字栈”,加强对关键数字技术的掌控。

还启动了 Invest AI 计划,打算动员约 2000 亿欧元投 AI。

其中 200 亿欧元用来建 “AI 超级工厂”,提升算力。

半导体领域也通过《欧盟芯片法案》,准备斥资 430 亿欧元搞本土研发和制造。

但这些措施能不能管用,现在还说不好。

AI 领域想突破,不是短时间能成的,得长期投入积累。

而且欧盟还得在监管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让监管把创新的火苗浇灭。

欧盟 AI 战略有雄心,可眼前的挑战也大。

资本人才外流、监管太严、算力投资不足,这些问题都得解决。

不过欧盟也在积极想办法破局。

未来能不能在 AI 领域逆袭,还不好说,但也算有期待的空间。

202510/0819:50:57

欧盟发布两项战略加快人工智能应用

欧盟启动2000亿欧元的InvestAI计划,打造人工智能超级工厂

供稿人:卫少梅供稿时间:2025-03-12 15:21:43关键词:欧盟,InvestAI,人工智能,超级工厂

来源:聆听史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