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曾是二战时期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同盟国侨民集中营,集中关押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西方侨民;如今,它褪去战争的创伤,转身成为“历史的课堂”“和平的驿站”“对外的窗口”。国庆中秋假期,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上演一幅幅“铭记历史 共话和平 乐享生活
这里曾是二战时期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同盟国侨民集中营,集中关押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西方侨民;如今,它褪去战争的创伤,转身成为“历史的课堂”“和平的驿站”“对外的窗口”。国庆中秋假期,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上演一幅幅“铭记历史 共话和平 乐享生活”的生动画卷。
把历史“种”进孩子心里
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假日期间,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迎来了1500余名高中生,他们通过参观展览、歌唱爱国歌曲、敲和平警世钟等形式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表达心中的爱国之情。
此外,一场传统文化与和平文化交织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该馆上演。来自巴基斯坦、肯尼亚等国家的国际学生在博物馆上手体验做月饼、捏“玉兔抱月”面塑作品,活动结束后,他们在心愿卡上纷纷写下对和平的理解及祝福。
中外文化相交相融,共同绘制出一幅和平画卷。摄影大赛采风活动中,来自古巴的李林说,这片旧址见证了历史的苦难,但今天的光影艺术没有停留在悲伤,而是用创意与希望把它转化为和平与友谊。
让历史“活”在当下
用烟火气滋养文化根脉
如果说和平教育是博物馆的“精神底色”,那么文旅促消费则是它与时代同频的生动注脚。假日期间,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跳出“单一展陈”模式,以“文化+”为引擎,打造“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旅场景,让历史不仅“可看”,更“可参与”“可带走”。
在“和平+非遗”体验活动中,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教孩子捏制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和平鸽;安丘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指导绘制“集中营记忆”木版年画;烙画代表性传承人指导孩子们在葫芦上烙制和平鸽。醒狮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登高、采青,孩子们抚摸着狮头绒毛,稚嫩的笑脸与喜庆的狮舞构成最美画面。
博物馆与本地商圈、影院联动,推出“文化消费套餐”,积极发动市民尤其是周边社区居民打卡博物馆主要点位,赠送免费影票,让文化消费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在城区万达影院内设置潍县集中营主题流动展览,让观众既能享受文化熏陶,又能在和平主题电影中培育爱国情怀,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商”。
这个假期,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
触摸历史的温度,
聆听和平的声音,
在烟火与诗意中,
把和平的记忆,
变成生活的日常。
来源:潍县集中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