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西郊街道民馨家园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举办一系列高品质、多元化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有效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风尚,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西郊街道民馨家园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举办一系列高品质、多元化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有效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风尚,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论“新声” 敲醒文明“心钟”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周例会、“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引领作用。社区创新理论传播形式,通过理论宣讲、“板凳课堂”、送学上门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同时,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小民说事”协商议事厅收集居民意见,解决了背街小巷居民夜间出行照明、乱停乱放等10余个民生问题,让理论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惠民实效,奏响文明新乐章。
民生“大礼包” 码住幸福“承重墙”
围绕“一老一小一困”群体需求,全面落实高龄津贴发放、养老保险认证、低保救助等惠民政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代办帮办等暖心服务,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见效。为激发辖区居民就业创业积极性,开展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活动,为商户和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等活动15余次,建立191名失业人员及重点群体就业跟踪服务。通过组织居民参加招聘会、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切实提升居民就业能力,今年已帮助3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同时,社区坚持动态走访机制,确保对低保家庭、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帮扶“一个都不能少”,让民生保障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志愿“后援团” 定格惠民“高光时刻”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体系与网格服务深度融合,统筹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组建党员、巾帼、啄木鸟等6支志愿者队伍,开展“雷厉‘锋’行 河道焕新颜”“平安喜乐过新年 消防安全记心间”等志愿服务活动共25余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同时,每周五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和包抓共建单位在南环路、甘沟河、三里塬安置区以及背街小巷开展“环境勤整治 家园焕新颜”“捡起城市垃圾 绿色文明我有份”等环境卫生整治活动30余次,对居民小区公共区域乱堆乱放、乱停乱放、飞线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20余次,以实际行动换来居民小区生活环境“大变样”,充分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大幅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
文化“多巴胺” 重塑居民“精神内核”
社区深耕“幸福圆周率”文化品牌,通过多元文化活动激发居民的“文化多巴胺”,从邻里茶话会、手工艺课堂到社区读书角、节日文艺汇演,以小而实的文化触点,拉近居民距离,让居民精神生活更具获得感和幸福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盘活雏鹰计划项目,开展“蛇献瑞 ‘拓’福‘印’新”“趣启新岁 画蛇添福”“快乐甜筒 甜蜜开怀”“皮影映趣 稚子同嬉”等活动10余次。同时,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挥毫泼墨写春联 迎春送福展年味”“童心巧手传非遗 老少同乐闹元宵”活动2次,通过具象感的文化体验,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传统魅力,重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社区归属感,让文化内核成为凝聚幸福的精神纽带。(记者:朱越 朱花)
来源: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