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下一秒,直播间里她一本正经地推销199块钱四支装面膜,还自信满满地说:“这是我自己用过觉得好的。”
说到温峥嵘在《许我耀眼》里的那一串翡翠项链,真让人忍不住想问:这得是啥级别的土豪日常啊?
走路带风、气场全开,一副“珠宝展览馆VIP通行证”的样子。
可下一秒,直播间里她一本正经地推销199块钱四支装面膜,还自信满满地说:“这是我自己用过觉得好的。”
网友们瞬间炸锅,这画风转得比篮球赛最后一分钟还刺激——到底是真富婆还是假接地气?
先别急着吐槽,我倒觉得这反差背后藏着娱乐圈中年演员的无奈和智慧。
这事儿,就像球场上的老将,不可能永远靠冲刺抢篮板了,得学会控球、传球、布局。
年轻新星层出不穷,中年女演员就像被逼上了换挡模式,要么退场,要么找新活法。
你看温峥嵘,她之前明确拒绝频繁参加综艺节目,也避免刷存在感,说怕影响角色塑造。
这话听起来挺有艺术家的味道,但实际呢?
现实就是个狠角色,当观众目光都投向流量小花时,你只能另辟蹊径。
不然哪天连演戏的饭碗都没了,那才真叫尴尬。
直播带货成了他们的新战场,有点像足球里的边锋位置,不是核心但关键时刻能破门。
利用电视剧热度引流,再借助粉丝经济卖点实惠又靠谱的小东西,这波操作既拉近距离,又赚钱快准狠。
谁不爱这种“明星也下凡”的感觉呢?
当然,这招也惹来不少质疑声。
有影迷摇头:“这么大牌跑去卖面膜,是不是太掉价?”
文化评论员则担心演员职业尊严受损,“以后影视圈是不是要变成电商大会?”
唉,人们总喜欢盯着别人家的芝麻忘记自家西瓜多大。
毕竟,一个人非黑即白的标签贴久了,也容易偏颇。
细品当下中国消费市场变化,大众对明星形象的期待悄悄变了调。
从高不可攀到烟火气十足,多元化的人设更吃香。
所以看到那些曾经只坐镇荧幕中心的大咖拿起麦克风讲护肤品,好像意外,其实是顺理成章。
在这个数据爆炸时代,中国直播电商用户已经超过6亿,其中30岁以上占半壁江山——中年消费者买账,他们自然愿意接受同龄偶像推荐产品,这叫精准营销。
从心理角度来说,一个习惯低调、不爱曝光的人突然蹿红,会不会手忙脚乱拼命抓住每个露脸机会?
很难说没有焦虑症状。
尤其是年龄在那摆明已不是青春代言人的阶段,更需要不断维护公众记忆,否则马上被新人替代。
不过体育圈也一样,比如科比退役后玩基金会创业;莎拉波娃卸甲回归商业舞台,都体现了一种身份转换术和持续价值挖掘。
这些跨界动作虽不同领域,本质都是为了延续生命力而努力耍出的妙招。
再看看舆论环境,总有人拿放大镜挑刺,对这些“大咖”主播各种苛责,却忽略普通家庭主妇为三餐操劳,为生活奔波;疫情期间基层工人的汗水与坚持没人点赞。
有时候网络喷子的嘴巴,比裁判吹哨还刁钻,只盯犯规,看不到战术调整,全凭情绪发作。
聊回来,《许我耀眼》真正厉害的是它不仅讲故事,更揭示中年女性面对职场瓶颈的不甘和挣扎。
如果只把关注点卡死在“富婆卖便宜货”,简直跟看电影只盯特效似的浅薄。
这部剧折射出来的是时代变迁给演艺圈带来的压力,也是个人抗争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谈谈行业视角吧,现在传统影视产业遇冷,新鲜血液疯狂涌入,资源紧张堪比世界杯决赛前夕最后几分钟抢断,每一步选择都充满赌注。
而电商直播恰巧提供一个迅速见效的平台,用实力加颜值混口饭吃之外还能赚零花钱甚至主业补贴,可谓双赢局面。
但未来如何,没有谁敢打包票,说不好今天炙手可热明天就凉凉,所以这条路上好戏连台,各种剧情都有可能发生。
举例来说,同样经历过巅峰期后的运动员退役重塑人生轨迹,无论是乔丹拍电影还是梅西做慈善,都告诉我们:单一身份限制太死板。
当今社会欢迎多元发展,为什么娱乐圈不能呢?
况且那些资深女演员推销的小商品质量普遍不错,也不像某些浮夸广告那么虚假,让粉丝感受到真实可信,自然产生购买欲望嘛!
如果抛开光环来看,每个人其实都是成人世界里摸爬滚打的小兵,从银幕内外穿梭于家庭责任与梦想追逐之间。
他们尝试更多方式维持知名度和收入来源,就算偶尔露馅被嘲笑几句,那也是生活本身,不容美化或遮掩。
“熠熠生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琐碎辛苦积累,而非轻飘飘一句励志鸡汤可以解释清楚。
所以,下次看到熟悉脸孔认真介绍产品,请给一点宽容吧!
毕竟他们不像童话故事里等救世主,而是在这个复杂社会舞台上硬核拼搏的真人秀选手。
一边接活儿一边保持专业,一边迎合潮流又坚守底线,这平衡掌握得不好,很容易翻车摔跤。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值得咱们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苛责。
当然,如果哪位明星敢现场PK乒乓或者踢两脚足球,然后顺便推荐装备,那绝对是一出神仙操作!
这样的跨界秀,看一次顶俩综艺节目的料,你说是不?
好了,你怎么看待这种“戏里贵妇+戏外网红”组合拳呢?
是否觉得娱乐圈正在经历一轮洗牌,中年的她们真的只能靠这样才能继续发光吗?
留言区等你来辩论!
来源:小川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