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发布《第301条款船舶费用公告》,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新的港口“服务费”。
(烈隐五常大米和野生古树红茶已上线!听风的蚕严选,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直接购买!感谢大家的支持!)
美国这次演都不演了,直接点名中国,就是要搞针对!
2025年10月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发布《第301条款船舶费用公告》,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新的港口“服务费”。
说好听点叫“港口服务费”,但实际上是一次针对中国的、带有显著歧视性质的贸易壁垒。
这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继关税战、芯片战、投资审查之后,最新的结构性制裁手段。
但是这招只有昏了头的傻子才能想出来,为什么呢?我先不说,咱先看看它是咋收费的。
公告将收费对象分为三类:
第一类,中国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净吨收取,初始费率每净吨50美元;
第二类,中国建造的船舶,按净吨或集装箱数量计费,两者取高;
第三类,汽车运输船,每净吨14美元。
任何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策性歧视。CBP还规定,缴费责任方为运营商,必须在进港前在线申报缴费,否则将被罚。系统通过财政部的Pay.gov结算,并与港口申报系统VECS对接。
美国还特意附上了“豁免条款”:美国海事安全计划船舶可免;美国公司拥有的船舶可免;运输煤炭或谷物的散装船舶可免;液化天然气船舶也可免。
简单说就是美国有利益的、能源相关的、与自己盟友相关的船舶,都免;凡是中国相关的,一律加收。
所以我说这次他演都不演了,直接明着针对中国一个。
就这CBP在公告中还强调说“这不是惩罚性关税,而是港口服务费。”它觉得自己挺幽默呗。
不过人家也有说法,说他们是有法律依据的。依据的是《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这个条款曾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用来对付“非市场经济国家”。如今,它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万能钥匙。
从表面逻辑上看,美国的解释是“中国政府通过补贴与国企支持,削弱了国际造船市场的公平竞争”。然而,真正被削弱的,只是美国自己的造船业。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是世界造船中心。1975年,美国造船吨位年产超过120万吨,占全球20%以上。到1985年,这一数字只剩下区区20万吨。原因不是被中国抢走,而是美国自己停掉了造船补贴。
1981年,里根政府终止了“建造差额补贴计划”。理由很简单“造船不赚钱,政府没必要养着”。
结果日本、韩国接棒崛起。199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国,随后又轮到韩国。到了2020年代,中国取而代之。
造船业的全球轮换,并不是什么阴谋阳谋的,而是产业规律。谁还在投资基础设施,谁就掌握制造业的话语权。
而现在,美国想通过“收费”重新把这个规律掰回来。它想得美,不想重新造船,想直接划规则,真不要脸!
那么为什么美国不要脸皮的也要想法制裁中国呢?说白了还是美国害怕自己彻底失去在全球航运链中的主导权。
但你现在才想起来搞制裁是不是有点晚了。据HKTDC Research数据,中国造船企业的订单量,占全球新接订单的74%。这意味着,世界上每四艘新船中,有三艘是中国造的。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美国今天真要禁止中国造的船进港,那它等于拒绝全球三分之二的运力进入美国海岸。
全球贸易靠什么?靠的是吨位。吨位背后是船厂、钢铁、动力系统、物流调度、保险与金融,是一个完整的工业生态。
美国不可能造回这一切,所以它不会选择禁止,而是想用收费控制。
可问题在于如今的世界贸易体系,不是它的一言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一条规定,成员应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得基于原产国而差别对待;第五条规定,港口收费必须符合“非歧视原则”。
CBP的“国别差异化收费”,显然违背了这两条。
不过中国自然不会寄托于美国遵纪守法,2025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修订版闪电生效。
修订条款中明确写明:
1.对实施歧视性措施的国家船舶征收特别费用。
意思就是你收我多少,我也收你多少,甚至可以更高。
2.港口准入限制,限制或延缓歧视性国家船舶的进港效率。
意思就是还是会让你进港,但是手续方面我可能会处理得慢一些,那么至于慢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3.信息管控,限制对方获取中国海运及供应链相关数据。
这个有点“损”了,比如咱这边海上有啥情况了,我不跟你说,万一台风什么的找上你了那跟我也没关系。
这三条,堪称“海上反制三板斧”。形式上合规,操作上灵活,杀伤力极强。
尤其是“延缓进港效率”,这是外交语言里最柔软的一刀。它没有明说“禁止入港”,但却能让你永远排在队尾。谁都知道,港口的时间就是金钱。拖你一小时,你的燃油、仓储、货主索赔、保险成本全都在往上跳。
这还说啥呢。
一个曾经靠造船称霸全球的国家,如今造不出一艘商用巨轮。
一个曾经号称自由市场的国家,如今靠“附加费”维护竞争。
造船业是工业化水平的晴雨表。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钢铁纯度、设计精度、产业协作度、金融支持力。当一个国家造不出船时,意味着它的制造体系正在断裂。
美国的问题就在于它的产业结构早已脱实向虚。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高达20%,但制造业比重跌破11%。这就像一个曾经强壮的拳击手,肌肉没了,只剩下理论。
中美博弈进行到今天,可以明显看出美国越来越乏力,甚至如今只能用一些不痛不痒的小手段恶心中国。距离14日可没几天了,美国最终会怎么做?看看吧。
(感谢大家的喜欢和赞赏!创作不易,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听风的蚕自营烈隐产品已上线,需要的可以支持一下)
来源:听风的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