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上下单隔天就送到了,老爷子感慨说,“搁二十年前,买台电视得托人排队,现在这日子真是不敢想。”
前阵子帮老家亲戚买家电,网上下单隔天就送到了,老爷子感慨说,“搁二十年前,买台电视得托人排队,现在这日子真是不敢想。”
其实不光是买东西,咱生活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变化,而这些变化背后,正是2025年中国实实在在的实力。
咱普通人对“实力”这俩字的感受,最先来自柴米油盐。
2000年那时候,我爸妈工资加起来才一千多块,美国GDP都快到中国的十倍了,那会儿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咱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本来想跟家里长辈聊当年的事,后来发现他们的回忆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妈说,以前过年才能宰只鸡,现在冰箱里肉蛋奶从没断过,我爸说,年轻时去外地打工,坐绿皮火车得熬两三天,现在高铁几小时就到。
这些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国家修高铁、建高速,不是只服务大城市,连咱老家小县城都通了高速。
推进义务教育,村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上多媒体课,完善医疗体系,爷爷奶奶在村里卫生室就能报销看病。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跟“实力”没关系,可你想啊,要是国家没实力,怎么能支撑这么多基础设施建设?怎么能让偏远地区的人也享受到福利?
现在节假日抢高铁票觉得烦,可忘了以前坐长途汽车挤得脚都挨不着地,现在嫌快递慢,可忘了以前寄封信得等半个月。
国家做这些,都是为了让咱日子越过越顺,这就是最实在的实力,要让日子顺,能源得先稳住。
要是没电没油,工厂开不了工,咱买的家电、用的日用品都得断供,所以能源安全这事儿,真不是小事。
我记得以前听家里做物流的亲戚说,中国进口石油,大部分都得走马六甲海峡,要是那边出点事,油价立马就涨。
那时候我还不懂,后来才知道,这就跟家里囤粮一样,要是就一条路能买着粮,心里总不踏实。
2016年“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巴经济走廊通了之后,中东的石油能直接运到中国西南,不用再走马六甲海峡。
这一步走得真妙,不光能源供应稳了,还跟南亚、中亚这些国家拉近了关系,一起搞合作。
除了中巴经济走廊,中哈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帮了大忙,我查过数据,截至2024年,中哈原油管道都运了好几亿吨油了。
如此看来,咱现在的能源通道就像多了好几条腿走路,再也不怕一条路出问题。
能源稳住了,工厂才能开足马力生产,咱需要的东西才不会断供。
说到生产,中国现在的工业能力,真不是吹的。
全球也就咱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大到飞机高铁,都能自己造,这就是硬实力。
工业国防硬去年我家装修,买的钢筋、瓷砖都是国产的,师傅说,“现在国产建材质量一点不比进口的差,而且还便宜。”
后来才知道,2024年中国钢铁产量有10亿多吨,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都是咱产的。
发电量也突破了10万亿千瓦时,要是没这么多电,工厂怎么生产,咱夏天怎么开空调?
本来想只说这些基础工业,后来发现高端制造业也不差。
2024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卖得特别好,连国外都有不少人买,半导体设备研发也有新进展,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光能造日常用品,还能支撑国防和科技发展,就像盖房子,地基稳了,才能盖高楼。
国防方面,2025年93阅兵我看了直播,东风5C导弹一亮相,真是让人热血沸腾,这说明咱有能力保护自己。
还有福建舰,歼15T、歼35这些舰载机完成电磁弹射训练,而且还是常规动力,这在全世界都是头一回。
看到这些,心里特别踏实,有这样的国防实力,谁也不敢随便欺负咱,其实国家发展这些,最终都是为了老百姓。
从能应对几年颗粒无收的粮食储备,到覆盖城乡的宽带网络,每一项规划都是为了长远。
虽然过程中会有质疑,但咱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实力摆在这,2025年中国的实力,不是靠说的,是靠实实在在的发展拼出来的。
它藏在咱日常的衣食住行里,藏在稳定的能源供应里,藏在强大的工业和国防里。
未来可能还会有挑战,但只要咱继续稳扎稳打,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国家实力也会越来越强。
来源:壹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