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90年代,民营经济浪潮翻涌,企业家们如同闯荡江湖的侠客,在机遇与风险中寻找平衡。彼时,南德集团创始人牟其中与初出茅庐的潘石屹在一次对话中碰撞出耐人寻味的火花。牟其中以“激流勇退”四字点破企业家的终极生存哲学,仿佛《道德经》中“功成身退”的现代商战版。然而
上世纪90年代,民营经济浪潮翻涌,企业家们如同闯荡江湖的侠客,在机遇与风险中寻找平衡。彼时,南德集团创始人牟其中与初出茅庐的潘石屹在一次对话中碰撞出耐人寻味的火花。牟其中以“激流勇退”四字点破企业家的终极生存哲学,仿佛《道德经》中“功成身退”的现代商战版。然而,在时代洪流中,真有人能精准踩下刹车,从容转身吗?这场关乎财富与智慧的博弈,至今仍值得深思。
牟其中那句“巅峰时收手,资产才能落袋为安”的忠告,像极了职场中的“黄金跳槽法则”——明明手握升职加薪的筹码,却选择在项目庆功宴后悄悄更新简历。你瞧那些互联网大厂的高管,哪个不是在新业务一战成名后,立刻带着期权套现转行做投资人?这可不是怂,而是深谙“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清醒。
就拿老牟自己来说,当年用罐头换飞机的神操作堪称商界传奇,可他后半生的起落反倒成了这句话的魔幻注脚。这让我想起人力资源圈常说的“价值峰值理论”:员工的职场生命周期里,收益最高的时刻往往不是资历最老的时候,而是能力与平台红利共振的那几年。比如某电商巨头的金牌运营,在双十一创下纪录后立马被同行挖走当顾问,工资翻三倍不说,还躲过了次年业务收缩的裁员潮。这波操作,简直把“急流勇退”玩成了职场生存游戏攻略。
其实普通人也能玩转这套逻辑。我面试过一位95后总监,她在直播带货最火时离开头部机构,转型做品牌孵化器。问起原因,她眨眨眼说:“等行业开始内卷再跑就晚啦!现在甲方抢着为我的经验买单,不比熬夜拼GMV香吗?”你看,无论是大佬还是打工人,守住成果的秘诀从来不是埋头硬刚,而是像冲浪高手那样,在浪头最高处潇洒上岸,留着体力等下一波新浪潮。
当然也有人不信邪。曾经有位技术大神拒绝了我们“带着团队荣誉退休”的提议,结果三年后产品线被砍,只能和应届生竞争基础岗。每次团建聊起这事,同事们都会默契感叹:果然“会退”比“会进”更见功力啊!
牟其中的预言穿越三十年时光,依然敲打着当代创业者的心门。激流勇退并非退缩,而是对商业规律最深刻的敬畏。在永恒的变化中,智者终将明白:真正的财富自由,不在于账户数字的膨胀,而在于掌握进退的节奏感。当潮水转向时,你准备好优雅靠岸了吗?
来源:红颜~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