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渡口的火锅江湖,藏着“重庆火锅+”的无限可能。从市井小店到全球餐桌,从麻辣本色到百变场景,一口红汤里沸腾的,早已不止是食材。当机械舞步精准卡点,当帐篷音乐随风飘扬,当社区食堂温情弥漫——重庆火锅加潮流、加场景、加情怀,以创新为刃强势突围,闯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重庆火锅,曾是山城巷陌里几毛钱就能解馋的平民吃食,如今却带着开放进取的“火锅精神”,由市井小店出发,走向全国,飘向世界。
大渡口的火锅江湖,藏着“重庆火锅+”的无限可能。从市井小店到全球餐桌,从麻辣本色到百变场景,一口红汤里沸腾的,早已不止是食材。当机械舞步精准卡点,当帐篷音乐随风飘扬,当社区食堂温情弥漫——重庆火锅加潮流、加场景、加情怀,以创新为刃强势突围,闯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火锅+街舞
短视频出圈链全球
如今,火锅店已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亮眼名片。这种开放与进取精神,与重庆的山城文化深度契合,也展现了山城人民敢于走出去、迎接新事物的勇气与自信。
大渡口区翠柏路藏着家“机器人老火锅”——墙面红油涂鸦撞上冷感机器人,霓虹光影里蒸腾着牛油香。老板娘娇娇化身“机械舞姬”,手腕折叠如齿轮卡点,膝盖屈伸似液压启动,一招一式间,未来科技与山城烟火在火锅热气里撞了个满怀。
这股“机械风”渗透到服务细节:她迈着精准“机械步”送来鲜毛肚,关节顿挫间稳稳落盘;添茶倒水时,身体前倾呈45度,手臂匀速抬起,配上一声带着电子感的“您的水,请慢用”,引得满座食客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起初只是闲来无事,拍了段模仿机器人的视频传上网,没想到一下就火了!这个偶然的创意,让娇娇的抖音账号狂揽近60万粉丝。如今,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让这家小巷火锅店成了跨越国界的“文化会客厅”。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不仅品尝了地道的重庆味道,更通过短视频这个现代传播媒介让世界看到:重庆火锅不仅辣得够劲,更潮得有趣,创新得有力。
如今,重庆许多火锅店正在掀起一场科技与服务融合的变革——机器人承担迎宾、送餐、互动等全流程服务;火锅大堂配合5D全息投影技术营造出海洋、森林等沉浸式场景;后厨用机器人切割机,刀片飞速运转间食材均匀成型,既提升出餐速度,又保障了菜品规格统一,让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体验科技魅力。
火锅+露营
多元姿态吸引食客
沿着大渡口双山公园路的青石板缓缓深入,还未见店,先闻其声——音乐声、欢笑声与喝彩声交织,打破夜的宁静。火谷里火锅店的露天草坪上,白色帐篷透出暖黄光晕,舞台中歌声悠扬,众人沉醉其中。
来自贵州的张女士正举着手机直播,屏幕上不断弹出“求定位”的留言。她说,以前吃火锅,总觉得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现在坐在草坪边,闻着青草香,涮着红汤锅,还能跟着音乐一起唱,这种感觉太治愈了!
据火谷里火锅双山店经理明小琴介绍,提出“火锅+露营+音乐”的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火锅店“四壁一顶”的场景局限,让顾客在星空下、在音乐中、在晚风里享受美食,重新定义吃火锅的方式。帐篷下,红汤沸腾,人影晃动,举杯交错,这里不再只是一个用餐的场所,而成了山城夜晚颇具诗意的聚集地。
重庆火锅能够持续“沸腾”的不竭动力,源于产品与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它以创新姿态拥抱新时代。一些火锅店还把传统非遗文化搬进店内,在等位区设置川剧变脸表演,让食客在品尝美食前先领略一场视觉盛宴。更有创意者推出“火锅+剧本杀”的新玩法,食客们边涮着热辣火锅,边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如今,重庆火锅正以多元的姿态,不断突破想象边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食客奔赴而来。
重庆火锅产业强大,不仅门店数量多,产业链也完整。据重庆市火锅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市火锅相关企业约1.89万家、门店3.96万家,实现火锅消费收入824.36亿元,占全市餐饮收入32.7%,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
火锅+社区
创新熬出家常味
步入肖婷婷·义渡火锅宴,大红灯笼悬于檐下,国潮风格的装修既延续了老重庆的韵味,又透出新时代的灵动个性。
店名取自创始人之一肖婷婷的名字。肖家祖辈曾经营过“水八块”,她父亲也在上世纪90年代与人合伙开过火锅店。90后的肖婷婷从小热爱烹饪,尤其钟情火锅,在开设这家火锅店之前,她还经营过两家餐馆。直到2023年,终于迎来合适契机,圆了自己的火锅梦。
这家店的特别之处,在于跳出比拼麻辣烈度的赛道,深耕社区“火锅食堂”定位——不追求惊艳的重口味,而是以温和醇厚的汤底适配邻里需求,老人能吃、孩子爱吃,让火锅从“年轻人的狂欢”变成“全家共享的家常味”。
更具巧思的是,肖婷婷将老重庆的饮食智慧融入细节,用“老荫茶加汤、藕粉去火、凉茶解腻”的组合,破解了食客“想吃辣又怕上火”的顾虑。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没有依赖现代添加剂,而是从老重庆人的生活经验里找灵感,既守住了食材本味的传承底线,又用更贴心的细节满足了当代食客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从机器人舞蹈引爆网络,到草坪音乐火锅营造新体验,再到社区食堂传递温情——大渡口的火锅品牌正以多元的创新方式,助力重庆火锅走出山城、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政策赋能也为重庆火锅的全球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初,重庆发布关于重庆市推进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消费场景提升、企业主体培育、品牌设计提质,到食材优质供给、数字化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等11个方面,覆盖全产业链,绘制出清晰发展蓝图。
《意见》明确,到2027年,力争全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基本建成全球火锅食材生产集散、全国火锅标准制定发布、全国火锅美食文化创新交流三大中心;到2035年,成功创建世界火锅之都,重庆火锅成为全国特色支柱产业。
中国(重庆)国际火锅美食文化节已举办17届,今年创新采用“一主多辅、全域联动”模式,在大渡口区大滨路沿线开展潮辣黄金周等活动。下一步,大渡口区将结合《意见》相关内容,积极推动本土品牌火锅门店出海,推动火锅要素交易平台建设,融入全球火锅产业供应链交易体系。
编 辑:唐洪琼责 编:杨蓉值 班:冯勇
总编辑:刘晓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原创稿件,请标注完整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版权归本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视为侵权,侵权人将承担侵权责任。对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中心原创内容者,本中心依法保留追究权。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引用的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非商业盈利用途,如认为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新闻热线:68834637。
法律顾问:
来源:大渡口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