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齐达编辑| 王娜娜初审| 高亮
文| 齐达
编辑| 王娜娜
初审| 高亮
说起马保国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那个顶着黑眼圈控诉年轻人"不讲武德"的老头。
这位自称传武大师的六旬老人,曾经在擂台上被业余选手几拳打趴下,却意外成了全网最火的"表情包制造机"。
从被央视点名批评到如今直播带货风生水起,马保国的人生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这个曾经让传统武术蒙羞的"大师",为什么现在又有人开始为他说话了呢?
马保国这个人其实早就不是新面孔了。
早些年他跑到国外,对着那些对中国功夫一知半解的外国人大吹特吹,什么"混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什么"四两拨千斤的神功",说得天花乱坠。
老外们看着中国电影长大,对功夫本来就有一种迷之向往,马保国抓住这个心理,在国外开班授徒,收了不少洋学员。
那些老外哪懂真假,看他年纪一大把,说话一套一套的,还真以为遇到了武林高手。
马保国在国外那几年,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收学费教功夫,偶尔还能接受当地媒体采访,俨然一副"功夫王"的派头。
他擅长表演一些看起来挺玄乎的动作,什么"松果弹抖闪电鞭",配合着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神秘兮兮的理论解释,愣是把一帮老外唬得一愣一愣的。
这种生意做起来成本低,利润高,只要脸皮够厚,胆子够大,赚钱其实不难。
在国外混了几年,马保国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回国开了武馆。
国内这些年传统武术热度挺高,他琢磨着凭自己这套"混元形意太极拳"和在国外积累的名气,肯定能招到不少学员。
刚开始确实还可以,他频繁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上,以传武大师的身份侃侃而谈,讲什么内功心法,什么武术精髓,唬住了不少人。
好景不长,麻烦找上门了。
有个练拳击的年轻人直接到武馆踢馆,要和马保国实战较量。
这种事在武术圈其实挺常见,真有本事的人都欢迎交流切磋,但马保国显然不是那种人。
约架当天场面一度很混乱,那个年轻拳击手动了真格,马保国根本招架不住,眼看就要露馅。
关键时刻比赛被人叫停了,理由是违规,马保国算是暂时保住了面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武馆接着又被查出消防设施不合格,办学资质也有问题。
相关部门一介入,生意立马受影响,学员流失严重。
马保国这时候慌了,他知道如果不做点什么,这些年辛苦经营的"大师"人设就要彻底崩塌。
为了挽回名声,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做了一个后来让他彻底"出圈"的决定——参加实战比赛。
比赛对手是个五十多岁的业余拳击教练,按理说年龄相仿,应该势均力敌。
马保国赛前信心满满,还在社交媒体上发了预告,说要让大家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传统武术。
结果比赛一开始,画风就完全不对了。
那位业余教练根本没客气,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拳。
马保国的"混元太极"完全派不上用场,三个回合下来,他被打倒了好几次。
最惨的一次,马保国直接被一记直拳打懵了,整个人笔直地倒在地上,双眼紧闭,表情安详,网友后来戏称这叫"婴儿般的睡眠"。
整场比赛持续时间不到三十秒,马保国就被彻底打趴下了。
现场观众都看傻了,这就是传说中能"四两拨千斤"的大师?
这就是自称能打十个的武林高手?
视频很快在网上疯传,评论区全是嘲讽的声音。
马保国输掉比赛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赛后的操作。
他没有认输,反而发了一条视频,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义愤填膺地指责对手。
视频里他说年轻人不讲武德,搞偷袭,打他这个老人家。
他还创造性地说出了"耗子尾汁"这个神奇的发音,本意是"好自为之",但因为口音和咬字不清,听起来特别搞笑。
这条黑眼圈控诉视频彻底引爆了网络。
网友们发现马保国简直就是天生的喜剧演员,他那夸张的表情,魔性的语调,配合着离谱的内容,具有强大的传播力。
"耗子尾汁""不讲武德""松果弹抖闪电鞭"这些词瞬间成了网络流行语,各种恶搞视频、表情包、鬼畜剪辑铺天盖地。
马保国的热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
他之前所有的视频都被网友扒出来二次创作,什么教学视频、采访片段、日常发言,全都成了素材。
有人把他的动作配上电音,做成洗脑神曲;有人模仿他的语气和动作,拍搞笑短视频;还有人把他的经典语录印在T恤上、做成手机壳。
马保国虽然是被嘲讽的对象,但流量和关注度确实来了。
这段时间马保国的粉丝数暴涨,各种商业合作也找上门来。
他似乎尝到了甜头,开始主动迎合网友,发布更多魔性内容。
跳舞视频、搞怪表情、配合恶搞,什么火他就拍什么。
传统武术大师的包袱早就不要了,现在的目标就是保持热度,多赚钱。
有人说他是自甘堕落,也有人说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马保国越来越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问题在于,他火的方式是被当成笑话,而他代表的又是中国传统武术。
很多人开始担心,马保国这样的人成为传武的代言人,会让更多人误解甚至轻视传统武术。
中国武术本来就面临传承困境,现代社会大家都觉得练武术没什么实战价值,马保国这么一闹,传武的名声更是一落千丈。
央视终于坐不住了,专门做了一期节目批评这种现象。
节目里直接点名马保国,说他是假大师,是骗子,他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传统武术的形象。
央视还呼吁网友不要再传播相关恶搞内容,不要让这种负能量继续发酵。
主流媒体发声后,各大平台迅速跟进,马保国的很多视频被下架,恶搞内容也被限流。
这次央视批评来势汹汹,马保国的热度确实降了不少。
但他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开始谋求转型。
既然传武大师的人设已经彻底崩塌,那就干脆做个娱乐网红好了。
他开始发布一些教学视频,内容倒是正经了一些,虽然武术水平依然令人怀疑,但至少不再那么哗众取宠了。
挨过批评的马保国学聪明了,他知道光靠出丑和恶搞不是长久之计,得找到可持续的变现方式。
直播带货成了他的新方向。
现在打开他的直播间,能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边讲着养生保健的道理,一边推销各种产品。
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新称号——"武痴",意思是痴迷武术的人,试图淡化之前"假大师"的负面印象。
马保国的直播风格很接地气,不像以前那么装腔作势。
他会分享一些生活经验,聊聊养生话题,偶尔也会提到武术,但不再吹嘘自己有多厉害。
这种转变让一些人对他的观感有所改善,毕竟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能放下身段重新开始,还是需要勇气的。
他的直播间人气不错,卖货成绩也还可以,至少生活不成问题。
有意思的是,现在网上关于马保国的评价开始分化。
有人依然觉得他是骗子,永远不值得原谅;也有人觉得他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老老实实做直播带货,没必要继续追着骂。
更有人说,马保国至少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虽然方式不太光彩,但在这个压力山大的时代,能笑一笑也挺好。
这种口碑的翻转,马保国自己估计都没想到。
马保国这个案例其实挺复杂的。
从个人角度看,他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靠虚假宣传骗钱骗名,被揭穿后还死不认账。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困境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会有马保国这样的人?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相信他?
为什么传武总是和骗子联系在一起?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传统武术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
现代搏击讲究科学训练和实战检验,而很多传武习练者沉迷于门派传承和神秘理论,不愿意接受擂台检验。
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功夫的向往,编造各种神奇故事。
马保国只是其中一个,类似的"大师"其实还有很多。
网络时代放大了这种现象。
以前这些"大师"只能在小圈子里活动,影响范围有限。
现在有了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他们的表演可以瞬间传遍全国,获得巨大流量。
流量意味着关注度,关注度又能转化成金钱。
这种机制让更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哪怕被揭穿,只要能红,就不算亏。
马保国的成功转型,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个逻辑。
马保国个人获得了流量和收益,但传统武术付出了声誉的代价。
每次这样的丑闻曝光,都会让更多人觉得传武就是假的,就是骗人的。
真正在默默坚守的武术传承人感到愤怒和无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练功、授徒、传承文化,却因为几个骗子的行为被连累。
这种伤害是深层次的,而且很难修复。
现在马保国虽然转型成功,口碑也有所回升,但这不代表他做过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
他欠传统武术一个道歉,欠那些真正的武术从业者一个道歉。
那些为他叫好的人,可以欣赏他的转型勇气,但不应该忘记他曾经造成的伤害。
网络有记忆,历史不会撒谎,马保国这个名字,注定会和"假大师"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
结语马保国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很多荒诞的东西。
一个靠吹牛骗钱的假大师,因为被打脸反而爆红,最后还能靠流量赚钱。
这种魔幻的现实让人哭笑不得。
他个人的命运倒是峰回路转,可传统武术的名声却被他败坏得一塌糊涂。
不管他现在的口碑怎么翻转,这个污点都洗不掉。
真希望大家在看热闹的时候,也能想想那些真正热爱武术、默默坚守的人,别让几个骗子毁了整个行业。
信息来源: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相关报道(2020年)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公开声明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警惕"假大师"败坏传统武术》
新华社《传统武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21年)
中国武术协会官方网站相关资料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