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娱乐圈“失踪人口”集体回归,修音假唱乱成一锅,真难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8 19:44 1

摘要:娱乐圈那些“消失已久”的主持、演员、歌手、网红集体回归,共同演绎了一幅真假难辨、修音过度的娱乐圈浮世绘。

今年的《中秋晚会》,大家都看了吗?

这一晚,多家卫视的中秋晚会同时上演。

娱乐圈那些“消失已久”的主持、演员、歌手、网红集体回归,共同演绎了一幅真假难辨、修音过度的娱乐圈浮世绘。

01主持人

中秋晚会的第一出戏,竟是从主持人的“错位”开始的。

眼尖的网友很快发现,芒果台的主持团队不见了何炅的身影。

而转到央视舞台,却意外地看到了谢娜。

这一不同寻常的人员调配,引发了观众们的广泛关注。

谢娜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历经岁月打磨,她以往活泼跳脱的主持风格已悄然转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熟大气。

但观众似乎尚未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看着她以截然不同的画风掌控舞台,听着她一本正经的串词,不少人感到一种“熟人装正经”的幽默感。

仿佛看到平日里爱开玩笑的朋友突然正襟危坐,那种违和感中带着奇妙的喜剧效果。

这种主持人互换舞台的现象,背后或许隐藏着晚会导演团队对新鲜感的追求。

02 修音痕迹

随着晚会节目的推进,更为明显的违和感在歌手(尤其是演员跨界歌手)的表演中逐渐浮现。

细心聆听,不难发现多个舞台都存在明显的后期修音痕迹,有些甚至已经修到了“天边”。

曾与王鹤棣合作《告白气球》的沈月。

这次一开嗓便惊艳四座,音色纯净如天籁。

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完美的声音与她的口型及拿话筒的姿势之间存在微妙的不协调。

有网友调侃:“这歌声美得让她手里的麦克风都显得多余。”

金莎与孙程潇的合唱同样引人深思。

二人对视时眼中满是甜蜜,但手持麦克风的姿势却透露着生疏。

孙程潇拿话筒的架势,不像在握一个演唱工具,反倒像捧着剧情需要的道具。

他们的表演重心明显偏向于展示恩爱,而非歌唱本身。

唐嫣与“海清的神”一起合唱则奉行了“颜值至上”的原则。

她们站在舞台上,主要负责美丽动人,歌声是否真实已经不再重要。

03 花式假唱

当然,晚会中也有毫不掩饰的敷衍。

宋佳的表演堪称“角度大全”,各种机位下的完美姿态一一呈现,至于演唱本身,则勉强对上口型即可。

这种重形轻质的表演方式,在当今晚会中已司空见惯。

十个勤天在央视秋晚的亮相同样以展示意义为主,演唱为辅。

幸运的是,他们饱满的精神状态为节目增色不少,青春活力本身就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闫妮的表演则令人有些意外。

此前在《湾区晚会》上,扮发疯的《香蕉》像微醺过了头,而这次却突然正经起来,甚至连歌声都被精心修整。

从半疯到全正经,闫妮的转变让观众看到了演员的多面性,却也让人怀念那份真实的不完美。

04 实力碾压

在一片修音与假唱的争议中,专业歌手的登场宛如一股清流,立刻划清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

周深同时亮相两家晚会,尤其是用中俄双语演唱的《归来》,不仅富有深意,更将视听享受推向极致。

他那无需过多修饰便清澈空灵的嗓音,成为晚会中难得的真实与美感并存的存在。

杨钰莹连唱两首,歌声依旧甜美动人,让人不禁感叹岁月对某些歌手格外温柔。

郁可唯开口的瞬间,便展示了什么是扎实的唱功,《如愿》在她演绎下充满情感与张力。

韩红演唱的《回家》背后,运用AI技术让时代英雄“复活”的画面,与她那充满力量的歌声相得益彰,催人泪下。

这种技术与真情完美结合的舞台,证明了科技可以为艺术增色,而非仅仅用于掩盖不足。

毛不易的《无名的人》明显是真唱,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和偶尔的气息不稳,反而为歌曲增添了真实感。

尽管修改歌词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种敢于在大型晚会上真唱的勇气,已然值得尊重。

陈楚生压轴连唱两首,展现了他稳健的舞台实力;

檀健次与叶世荣合唱的《海阔天空》充满怀念之情,粤语发音也相当标准,为经典老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05 视觉盛宴

在本轮中秋晚会的混战中,河南卫视的迪丽热巴提供了一个演员参与晚会的成功范例。

她的敦煌飞天扮相美得令人窒息,无论是服装、造型还是气质,都完美契合了中秋月的主题。

她不需勉强唱歌,仅凭出色的视觉效果就征服了观众。

同天播出的B站晚会中,娜扎也扮起了嫦娥,同样以惊艳的古装造型引发热议。

两位“嫦娥”隔空对决,成为今年中秋晚会的一大亮点。

她们证明了一点演员参与晚会未必非要跨界唱歌,发挥自身的颜值和气质优势,同样能够创造经典舞台。

反观其他晚会中那些勉为其难唱歌的演员,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唱功短板,也拉低了整台晚会的艺术水准。

结语

纵观今年各台中秋晚会,歌唱类节目扎堆,演员比例甚至超过了专业歌手。

过度修音、假唱成风、节目同质化严重,几乎成为了普遍现象。

相似的阵容、相似的编排、相似的技术处理,最终只能收获相似的麻木。

苏有朋与登陆少年团合唱小虎队经典曲《爱》的场面颇具象征意义。

一群年轻人竟唱不过52岁的苏有朋,形成了一种近乎荒诞的对比。

这仿佛是整个华语乐坛现状的隐喻:经典难以超越,新生代力量尚显不足。

当修音成为常态,假唱不再羞耻,真人秀却无真人的尴尬,折射出娱乐圈某种扭曲的价值取向。

来源:Soleusair舒乐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