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仿佛六年前那个“一往无前”的起点。可打开直播评论区,画风突变:“呵呵”刷屏,“还我提车时间”满天飞,弹幕里全是“小字注解大赛”。“逆光之王”?小字写着“产品设计目标”;“地表最快四门车”?底下补了句“目标成为”。网友冷笑:这不是发布会,是“免责声明大会”。
2025年9月25日,雷军又一次站上演讲台。灯光、掌声、座无虚席。
一切仿佛六年前那个“一往无前”的起点。可打开直播评论区,画风突变:“呵呵”刷屏,“还我提车时间”满天飞,弹幕里全是“小字注解大赛”。“逆光之王”?小字写着“产品设计目标”;“地表最快四门车”?底下补了句“目标成为”。网友冷笑:这不是发布会,是“免责声明大会”。
曾几何时,雷军的年度演讲是“国产科技的春晚”,一碗鸡汤管饱,人人甘之如饴。如今,这碗汤还没上桌,大众已经拿起了显微镜,准备挑刺。不是雷军变了,是观众变了。
从前喝汤的是“西门庆”,如今端碗的是“武大郎”。你还在讲奋斗,人家已经在算房贷。
这场演讲,最扎心的不是PPT,而是主次颠倒。曾经的小米灵魂——手机业务,全程打酱油。反倒是造车和造芯,被雷军捧成“家里两个上大学的孩子”,压力山大。
可问题是,这俩“孩子”成绩如何?一个提车排队半年起,一个芯片性能“对标苹果”却连尾巴都摸不着。更别提9月刚召回11万辆SU7——软件问题远程召回,听着像“远程认错”。
雷总自我感动地说“顶着压力干成了”,可用户只看到:车没提上,问题一堆,售后像挤牙膏。这不是“干成了”,这是“先画饼,再补锅”。而玄戒芯片,参数复杂得像天书,终端体验却平平无奇。当初喊着“超越苹果”,现在改口“一点点超越都很难”。从“干翻A18”到“能跑就行”,这波操作,像极了学生家长从“清华北大”到“能毕业就行”的妥协。
更讽刺的是,小米起家的手机和家电,如今成了“背景板”。铁粉们心里不是滋味:我们当年追的是“性价比之王”,不是“碰瓷专业户”。你现在拿造车造芯当亲儿子,结果儿子不争气,老子还天天吹。这不是“造梦”,是“造孽”。
雷军的演讲套路,其实一直没变:梦想、坚持、成长,三件套循环播放。2020年讲“一往无前”,2023年讲“成长”,2024年讲“勇气”,2025年……还是“勇气”。可从前是“燃”,现在是“烦”。为什么?因为社会情绪变了。
十年前,人人相信“努力就能翻身”,雷军讲“55岁正是闯的年纪”,大家觉得励志。
现在呢?中年危机、裁员潮、房价高企,年轻人连“活着”都费劲,你还讲“星辰大海”?
你说“为了梦想放弃高薪”,打工人听了只想问:“你有股份,我有N+1吗?”
你说“压力山大”,普通人只想回一句:“你可是首富啊?”
当现实骨感,鸡汤就成了毒药。雷军越自我感动,观众越觉得“何不食肉糜”。从前粉丝能包容小米的短板,是因为相信“雷总会改”。现在?大家已经从“信徒”变成了“质检员”,连宣传语的小字都不放过。不是吹毛求疵,是被画饼画怕了。
雷军的问题,不在于不会讲,而在于听不到真话。55岁,一言九鼎,谁敢告诉他“这演讲翻车了”?公司里,下属只会说“雷总说得对”;发布会上,主持人永远“掌声有请雷总”。他以为自己在“亲民”,其实早已被困在“成功者滤镜”里。
这就是网红企业家的通病:个人IP太强,反而成了企业的“高危雷区”。贾跃亭、董明珠、余承东……谁没走过神坛?可人家现在都低调了,雷军却还在年度演讲上“亲自上阵”。专业的事,真该交给专业的人。品牌形象维护,不是靠“Are you ok”的萌梗就能糊弄过去。
小米依然是好企业,雷军也依然是优秀企业家。但时代不需要“雷布斯”,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与其在台上讲“勇气”,不如去工厂盯产能;与其吹“地表最快”,不如先把软件bug修完。用户不想要鸡汤,想要的是——提车时间表、芯片实测数据、家电品控报告。
55岁,未必是“闯的年纪”,但一定是“懂分寸的年纪”。收起浮夸话术,脚踏实地补课,还来得及。毕竟,大众可以原谅一家公司的慢,但无法忍受一个老板的“装”。
鸡汤凉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锅还在烧,人却睡着了。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