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文:清风明月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师傅,您这骑车不戴头盔,按规定要罚款的。”年轻交警小李举着罚单,拦下了一位骑着破旧电动车的花白头发大爷。
按理说这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交通执法。25岁的交警李明在人民路设卡查违法,61岁的退休工人王振华因为没戴头盔被拦下。
本来交个五十块钱罚款,几分钟就能解决的事,可王振华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看表,眼中写满了焦急和恐惧。
他一个劲儿地求情,声音颤抖着说有急事,但又说不清到底什么事。围观的路人议论纷纷,有人同情,有人批评。小李坚持按规执法,大爷越来越绝望。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大爷接了个电话,挂断后彻底崩溃了,他颤抖着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瞬间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清晨六点整,闹钟准时响起。王振华睁开眼睛,习惯性地看了看身边熟睡的老伴。张桂花的呼吸很轻,睡得很安稳,这让王振华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王振华轻手轻脚地起床,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这件衣服他已经穿了十几年,虽然款式老旧,颜色都褪了不少,但洗得很干净,熨得平平整整。作为一个在钢铁厂干了35年的老工人,他早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退休多久,每天还是要穿得整整齐齐,不能让人看不起。
王振华今年61岁,两年前从市钢铁厂退休。他曾经是三车间的班长,在厂里干了35年,从一个18岁的毛头小子一直干到退休。
老王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负责,年轻时还拿过市里的劳模奖章。退休金每个月2800块,在这个三线小城市里算是中等水平,够两口子过日子。
老伴张桂花今年59岁,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过,就在家里操持家务,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人结婚38年,从来没有大声吵过架,在整个小区里都是出了名的恩爱夫妻。邻居们都说,老王两口子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他们住在市区北边的福利小区,三楼,两室一厅,总共50平米。房子虽然不大,但张桂花收拾得很干净。客厅里摆着一台21寸的老式彩电,茶几上铺着手工钩织的桌布,沙发套也是张桂花亲手缝制的。虽然家具都有些年头了,但一点都不显得凌乱。
王振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准备早餐。两个人的早餐很简单:白粥、咸菜、煮鸡蛋。他动作很轻,尽量不发出声音,怕吵醒老伴。张桂花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经常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他不忍心打扰。
七点半,张桂花也起床了。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秋衣,头发有些花白,但梳得很整齐。虽然年纪大了,但保养得还不错,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
“老头子,今天想吃什么菜?我去买。”张桂花一边刷牙一边问道。
“你就在家歇着吧,我去买。”王振华关切地说道,“这两天你脸色不太好,多休息休息。”
“没事的,就是有点累。可能是换季了,老毛病又犯了。”张桂花摆摆手,显得很轻松的样子。
王振华看着老伴略显疲惫的神色,心里有些担心,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张桂花这个人性格要强,从来不愿意让人操心,有什么不舒服也总是自己扛着。
“那行,我去菜市场转一圈,买点新鲜的菜回来。”王振华说着,走到门口拿起钥匙。他们家的电动车是五年前买的,当时花了2800块钱,现在虽然有些旧了,但还能骑,是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市区另一边的交警队里,25岁的小李正在准备当天的工作。
李明——大家都叫他小李,是市交警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他个子不高,看上去很精神,穿着笔挺的警服,帽子戴得端端正正。虽然才工作两年,但已经是队里公认的认真负责的好同志。
小李是农村出身,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为了供他上学,吃了不少苦。他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工作起来从来不马虎。
“小李,今天你和老张去人民路设卡。”队长老陈交代道,“最近电动车事故比较多,市里要求严查不戴头盔的。”
“明白。”小李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琢磨今天的工作安排。
人民路是市区的主干道,每天上下班高峰期车流量很大,特别是电动车。最近确实发生了几起电动车事故,都是因为骑车人没戴头盔,撞车后受伤比较严重。市里下了死命令,要求各个路口严查,坚决杜绝不戴头盔上路的行为。
小李拿起执法装备,检查了一遍罚单本,确认没有问题后,和搭档老张一起出发了。他心里想着,希望今天能够通过严格执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戴头盔的重要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早上八点半,小李和老张来到人民路与建设街的十字路口。这里是进入市区的主要路口,每天早高峰都有大量的电动车通过。他们在路口设置了检查点,准备开始一天的执法工作。
“今天估计又是忙碌的一天。”老张感慨道。老张已经干了十几年交警,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
“是啊,不过为了大家的安全,再累也值得。”小李认真地说道。
02
王振华正准备出门去菜市场,突然手机响了起来。他看了看号码,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喂,您好。”王振华的声音很客气。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声,听起来很急促:“您是王振华吗?”
“是的,我是。请问您是?”王振华有些疑惑。
“您赶紧来医院一趟,快一点!”女声更加急促了,“在...”
“等等,您是谁?”王振华急忙追问。
“您快点来,时间来不及了!”对方的声音听起来很焦急,但说话含糊不清。
王振华越听越糊涂:“您到底是谁?找我什么事?”
“总之您快点来,很急的!”对方说完这句话,电话就挂断了。
王振华拿着手机,一脸懵懂。他立即回拨过去,结果提示对方已关机。这下他更加着急了,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会不会是老伴在外面出了什么事?还是家里的亲戚有什么急事?
他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心里七上八下的。电话里的女声虽然陌生,但语气确实很着急,绝对不像是恶作剧。可是对方又不说清楚是谁,也不说在什么地方,这让他如何是好?
王振华又拨了几次,都是关机状态。他越想越不安,心里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让他坐立不安,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而他却被蒙在鼓里。
“不行,我得出去看看。”王振华做了决定,“也许是谁出了什么急事,找不到我的具体联系方式,就随便打了电话。”
王振华穿上外套,匆忙走向门口。平时出门他都会戴上安全头盔,这是多年养成的好习惯。但今天脑子里全是那个电话的事,心情焦急,竟然忘记了这个重要的步骤。
他骑上电动车,心里还在琢磨那个电话的事。对方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很着急,绝对不是在开玩笑。但是到底是什么事呢?为什么要找他?为什么又不说清楚?
王振华一边骑车一边胡思乱想,心情越来越急躁。他觉得有必要到处转转,看看能不能遇到什么情况,或者再接到那个人的电话。
电动车在街道上穿行,王振华的心思完全不在路上。他不停地看手机,希望那个陌生号码能够再次打来,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手机一直静静的,没有任何动静。
不知不觉中,王振华的车速越来越快。平时他骑车都很稳当,从来不着急,但今天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他一路闯了好几个红灯,差点撞到过马路的行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啊?”王振华嘴里念念有词,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他感觉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在等着他,但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这种感觉让他非常难受。
手机突然又响了起来,王振华急忙看了看,又是那个陌生号码!他赶紧接起来:
“喂,您好!”
“您怎么还不来?真的很急!”还是刚才那个女声,听起来更加焦急了。
“您倒是告诉我在哪里啊?我怎么去?”王振华急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您快点,真的来不及了!”对方的声音带着哭腔。
“您到底是谁?什么地方来不及了?”王振华大声问道。
电话又挂断了,这次王振华几乎要崩溃了。他立即再次回拨,还是关机。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让他极度焦急,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在从他手中溜走,而他却无能为力。
王振华停下车,双手颤抖着拿着手机,脑子里一片混乱。他感觉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这种焦急的感觉是他很少体验过的,仿佛有什么灾难即将降临。
“不行,我得继续找,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王振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重新发动电动车。
王振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急过,心里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而他必须尽快赶到。
小李和搭档老张在人民路口设卡已经一个多小时了,检查了十几辆电动车,开出了五张罚单。大部分被拦下的车主都比较配合,交罚款的时候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没有过分争执。
“今天怎么这么多人不戴头盔?”老张摇着头说道,“平时不是都挺自觉的吗?”
“可能天气热了,有些人觉得戴着不舒服。”小李擦了擦汗,“但是为了安全,再不舒服也得戴啊。”
正说着话,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电动车铃声。小李抬头看去,一辆蓝色的旧电动车正快速驶来,车上的骑车人明显没有戴头盔。
“又来一个。”老张指了指那辆车。
小李仔细看了看,骑车的是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大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车速很快,看起来很着急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他确实没有戴安全头盔。
“师傅,停一下!”小李挥了挥手,大声喊道。
王振华听到喊声,心里“咯噔”一下。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个神秘电话的事,根本没心思应付其他事情。但是看到穿制服的交警拦他,也不得不停下来。
“急死我了,怎么这个时候...”王振华嘴里嘟囔着,急忙刹车。由于车速太快,刹车有些急,电动车晃了几下,差点摔倒。
“师傅,您骑车没戴头盔,这是违反交通法规的。”小李走上前来,严肃地说道,“按照规定,要罚款五十元。”
王振华一听要罚款,心里更急了。现在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很宝贵,他真的没有时间在这里耽搁。
“警察同志,我有急事,真的有急事!”王振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急,“能不能通融一下?”
“师傅,不管有什么事,骑车不戴头盔都是不对的。”小李公事公办地说道,“这是为了您的安全考虑,也是法规要求。”
“可是我真的有急事啊!”王振华急得跳脚,不停地看手表,“您看看,都已经十点半了,我真的不能再耽搁了!”
小李看着这位大爷焦急的样子,心里也有些不忍,但职责所在,不能随便通融。
“大爷,您别着急,交了罚款就可以走了。五十块钱,很快就办完。”
“五十块钱...”王振华的声音有些颤抖。对于他这样的退休工人来说,五十块钱不是小数目,但现在他更担心的是时间。
“警察同志,我求求您了,能不能先让我走?”王振华的声音里带着哀求,“我回头一定来交罚款,真的!”
“这不行,必须当场处理。”小李坚持道,“您如果确实有急事,交完罚款我们可以给您指个最近的路。”
王振华急得满头大汗,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他看了看手机,还是没有电话打来,心里的焦急感越来越强烈。
“您不知道,您不知道我现在多急!”王振华的声音开始颤抖,眼圈也红了,“有人找我,说很急的事...”
小李听了这话,觉得有些奇怪。这位大爷说话颠三倒四的,到底是什么急事呢?但不管怎么说,违法就是违法,不能因为有急事就不处罚。
“大爷,您先冷静一下。”小李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不管什么事,安全第一。如果您不戴头盔出了事故,岂不是更耽误事?”
“我知道,我知道安全重要!”王振华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可是我现在真的有急事,求求您通融一下吧!”
老张在旁边看着,觉得这个老头有些不对劲。平时遇到的违法者,要么老老实实认罚,要么争辩几句,很少有人会这样焦急的。
“师傅,您到底有什么急事?”老张忍不住问道。
王振华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那个神秘的电话让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向别人解释呢?
“我...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事。”王振华的声音越来越小,“就是有人打电话,说很急,让我赶紧去,但是又不说在哪里...”
小李和老张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这个情况有些奇怪。这位大爷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爷,您别着急,慢慢说。”小李试图安慰他,“什么人给您打电话?”
“我也不知道是谁,就是一个女的,说话很急,让我赶紧去医院。”王振华越说越着急,“但是又不告诉我原因,电话打完就关机了。”
听到这里,小李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听起来像是诈骗电话,专门骗老年人的那种。
“师傅,您这很可能是遇到骗子了。”小李提醒道,“现在有很多人专门给老年人打电话行骗,您千万别上当。”
“不是的,不是的!”王振华激动地摆手,“听起来不像是骗子,声音很着急,好像真的有什么事。”
“大爷,您想想,如果真的有急事,对方为什么不说清楚地址呢?”老张也劝道,“这明显就是骗子的套路。”
王振华被这么一说,心里更加慌乱了。他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骗子,但是心里又放不下那种不安的感觉。万一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呢?
“可是...可是万一真的有事怎么办?”王振华的声音带着哭腔,“万一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我错过了怎么办?”
小李看着这位老大爷焦急的样子,心里也有些不忍。但是作为执法者,他不能因为同情就违反规定。
“师傅,您先交了罚款,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这个电话的事。”小李耐心地说道,“如果真的有急事,总会有人再联系您的。”
“不行,我不能回家!”王振华突然激动起来,“万一那个人再打电话怎么办?万一真的有急事怎么办?”
他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双手颤抖着握住车把,眼中满含泪水。这种未知的恐惧和焦急几乎要把他击垮了。
“您这样着急也没用啊,对方都不告诉您地址。”小李试图让他冷静下来,“您先处理完这边的事,回去等电话不是更好吗?”
“我等不了了!我真的等不了了!”王振华几乎要崩溃了,声音颤抖得厉害,“您就让我走吧,求求您了!”
看到这一幕,小李心里五味杂陈。他从业两年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位大爷的焦急是真实的,但按照规定,他又不能随便放行。
04
这边的争执声渐渐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人民路本来就是主干道,人流量很大,看到有交警在处理违法行为,很多人都停下脚步围观。
最先围过来的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他看了看情况,对旁边的人说:“这老头怎么回事?不戴头盔还不认罚?”
“就是啊,都这么大年纪了,应该更懂事才对。”一个扎着马尾的年轻女孩接话道,“交警执法是为了大家安全。”
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也凑过来看热闹:“现在的老年人怎么这样?明明违法了还这么多理由。”
听到这些议论,王振华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平时在小区里是很有威信的人,当了三十多年的车间班长,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过脸。
“我不是不想交罚款...”王振华的声音很小,显得很委屈,“我真的有急事...”
“有急事也不能违法啊!”西装男人义正词严地说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年纪大就特殊对待。”
“就是,交警同志做得对!”年轻女孩附和道,“规矩就是规矩,不能破例。”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大部分人都支持交警的执法行为,认为王振华是在无理取闹。
“这老头是不是想逃避罚款啊?”有人小声议论。
“看他那个样子,肯定是舍不得钱。”另一个人摇头道。
“现在有些老年人就是这样,倚老卖老。”
这些刺耳的话传到王振华耳朵里,让他更加难堪。他低着头,不敢看围观群众的眼睛,双手紧紧握着车把,指节都发白了。
但也有一些人对王振华表示了同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妈走过来,对其他人说:“你们别这样说人家,看这老头多着急,肯定是有什么事。”
“就是啊,人家都急成这样了,肯定不是为了几十块钱。”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也为王振华说话。
“我看这老头挺老实的,不像是故意找茬的。”一个骑三轮车的师傅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围观群众的态度开始分化,有人支持严格执法,有人同情王振华的处境。这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复杂。
小李看着越聚越多的围观群众,心里也有些压力。作为执法者,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必须按规定办事,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师傅,您看这样吧。”小李试图打破僵局,“您先把罚款交了,如果确实有急事,我们可以帮您想想办法。”
王振华抬起头,眼中满含希望:“真的吗?您能帮我?”
“我们可以试试,但是程序必须先走完。”小李坚持道。
王振华犹豫了一下,慢慢掏出了钱包。那是一个很旧的牛皮钱包,已经磨得发亮,边角都有些破损了。他打开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还有一些硬币。
看到王振华掏钱包的动作,围观群众的议论声更大了。
“看看,还是舍不得钱。”西装男人撇了撇嘴。
“就五十块钱,至于这样吗?”年轻女孩不屑地说道。
但是当王振华把钱包里的钱全部倒出来,仔细数了数,发现总共只有四十二块钱的时候,围观群众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
“怎么办?还差八块钱。”王振华看着手里的零钱,脸上写满了窘迫。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开始觉得不忍心了。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主动走上前:“大爷,我帮您出这八块钱吧。”
“不用,不用。”王振华连忙摆手,“我自己想办法。”
“没关系的,就八块钱。”中年妇女坚持道,“看您这么着急,我帮帮您。”
这时候,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妈也走过来:“警察同志,看这老头多不容易,就差这么点钱,您能不能通融一下?”
“就是啊,都是老年人,不容易。”围观群众中开始有人为王振华说话。
原来批评王振华的那些人,看到他钱包里可怜的几十块钱,也开始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西装男人悄悄往后退了几步,不再发表意见。年轻女孩也低下了头,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有些过分。
小李看着这个场面,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位大爷确实很不容易,钱包里总共才四十多块钱,还要被罚款五十元。但是作为执法者,他不能因为同情就违反规定。
“师傅,您家里还有别人吗?”小李问道,“可以让家人送点钱过来。”
“我老婆在家,但是她身体不好。”王振华的声音很小,“而且我也不想让她知道我被罚款的事。”这话说得很多围观群众都动容了。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为了几十块钱的罚款这么为难,还不想让老伴知道,这得是多么要强的一个人啊。
“大爷,要不我们帮您凑够这个钱?”中年妇女再次提议。
“不行,我不能要别人的钱。”王振华坚决摇头,眼中已经含着泪水,“我有手有脚,不能要别人的施舍。”
看到王振华这样坚持,围观群众更加感动了。这是一个有尊严的老人,宁可为难自己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就在这时,王振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急忙接起电话,声音颤抖着说:“喂?”
电话里传来那个熟悉的女声,但这次声音更加急促,甚至带着哭腔:“您怎么还不来?真的来不及了!”
“我马上来”王振华大声喊道,引得所有围观群众都安静下来。
“您快点,真的没时间了...”对方的声音越来越急,“再不来就...”
电话又挂断了,王振华拿着手机的手剧烈颤抖着。他看着手机屏幕,眼中的焦急和恐惧达到了顶点。
“不行,我真的不能再等了!”王振华突然抬起头,眼中满含泪水,“警察同志,我求求您了,就让我先走吧!我发誓,我明天一定来交罚款!”
看到这一幕,围观群众都被震撼了。这位老人的焦急和恐惧是如此真实,绝对不是在演戏。大家开始意识到,也许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小李看着眼前这位崩溃边缘的老人,心里五味杂陈。从业两年来,他处理过各种各样的交通违法案件,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位大爷的焦急是如此真实,让人不得不相信确实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
但是作为一名交警,小李深知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如果因为同情就随意放行,那法律的威严何在?如果每个人都以有急事为理由要求通融,那交通法规还有什么意义?
“师傅,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按照规定...”小李试图坚持自己的立场,但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
王振华看着小李犹豫的表情,心里涌起了最后一丝希望。他双手合十,向小李深深地鞠了一躬:“警察同志,我求求您了,就这一次,求求您通融一下!”
围观群众看到这一幕,都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鞠躬求情,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他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能让他放下所有的尊严?
“大爷,您别这样!”小李急忙扶起王振华,“您有什么话好好说,别这样。”
王振华抬起头,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顺着脸颊往下流:“警察同志,我不是不想交罚款,我真的有急事。您不知道,您不知道我现在多害怕...”
“您别着急,慢慢说。”小李的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到底是什么事让您这么着急?”
王振华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看了看围观的群众,又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心里的焦急感达到了顶点。
“我...”王振华的声音开始颤抖,“警察同志,我老婆她...”
话说到这里,王振华突然停住了,眼中涌出更多的泪水。围观群众都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
“您老婆怎么了?”小李轻声问道。
王振华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着说:“她...她生病了,很严重的病。”
听到这话,围观群众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生病?什么病能让这位老人如此焦急?
“那个电话...”王振华继续说道,声音越来越小,“那个电话是医院打来的。”
“医院?”小李的心一紧。
“她说...”王振华的声音颤抖得厉害,几乎说不出话来,“她说想最后看我一眼...”
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砸在了所有人的心上。围观群众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医生说...”王振华抬起头,眼中满含绝望,“说可能就在今天...我怕...我怕见不到她最后一面了...”
话音刚落,整个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刚才还在议论纷纷的围观群众,此刻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些刚才批评王振华的人,脸上写满了愧疚和后悔。
小李手里的罚单本“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他整个人都愣住了。作为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还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无法想象失去最爱的人是什么感受。但是看着眼前这位老人痛苦的表情,他能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我...我怎么办啊...”王振华彻底崩溃了,蹲在地上抱着头痛哭,“她等了我一辈子,我不能让她一个人走...我不能...”
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围观群众中有人开始啜泣,刚才那个批评王振华的西装男人悄悄转过身,不忍再看。年轻女孩捂着嘴巴,眼中满含泪水。
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妈走上前,轻轻拍着王振华的肩膀:“老弟,别哭,别哭...”她的声音也哽咽了,“快去看老伴吧,别让她等急了。”
“是啊,大爷,您快去吧!”中年妇女也走过来安慰,“这点罚款算什么,快去看老伴!”
围观群众的态度彻底转变了,从刚才的批评指责变成了理解和同情。大家都意识到,在生死面前,什么规章制度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小李蹲下身子,看着眼前这位痛哭的老人,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想起了奶奶去世时父亲痛苦的表情。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怎么能在这种时候还坚持冰冷的规章制度呢?
“师傅...”小李的声音也有些颤抖,“您别哭了,我们...”
就在这时,王振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急忙接起电话,声音哽咽着说:“喂...”
电话里传来那个女声,但这次声音已经带着明显的哭腔:“家属,您快来吧,病人说想见您最后一面...时间真的不多了...”
听到这句话,王振华的身体猛地一颤,手机差点掉在地上。这一刻,死亡的阴影如此真实地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
他会怎么选择?是坚持规章制度,还是选择人性的温暖?这个决定将决定一个老人能否见到深爱的妻子最后一面...
06
小李站在那里,手里拿着罚单本,整个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心挣扎。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从入职第一天起就被教育要严格执法,不能因为任何个人感情而违反规章制度。但是面对眼前这样的情况,他发现自己的内心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冲突。
围观群众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这个年轻的交警。大家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也都在等待着他的决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感人的氛围。
“警察同志...”王振华再次开口,声音颤抖着,“我知道您也很为难,我知道您有您的职责。但是求求您了,就这一次,让我去看她最后一面吧...”
小李抬起头,看着王振华满含泪水的眼睛。在那双眼睛里,他看到了三十八年的夫妻深情,看到了对失去爱人的恐惧,看到了一个男人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绝望和无助。
突然,小李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两年前奶奶去世的时候,父亲就是这样痛哭的。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那种对亲人即将离去的恐惧和无助,小李永远都忘不了。如果当时有什么规章制度阻止父亲去看奶奶最后一面,他会怎么样?
“师傅...”小李的声音也有些颤抖,“您别着急,我...”
“小李,你在干什么?”搭档老张在一旁提醒道,“程序还没走完呢。”
小李看了看老张,又看了看围观的群众,最后把目光落在了王振华身上。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此刻正用最后的希望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决定。
“老张,你看...”小李试图说服搭档。
“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为同情就破例。”老张摇了摇头,“万一被上级知道了怎么办?”
听到这话,王振华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两个警察也很为难,但是时间真的不等人了。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煎熬,他真的害怕会错过和老伴的最后一面。
围观群众中开始有人忍不住了。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妈走上前,对老张说:“警察同志,您就通融一下吧,看这老头多可怜。”
“是啊,都是人,谁还没有个难处?”中年妇女也帮着说话。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中年男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也有人支持老张的观点:“规矩就是规矩,不能随便破例。”
“如果人人都这样,还要法律干什么?”
围观群众的议论声越来越大,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复杂。小李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知道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有人支持,也会有人反对。
就在这时,王振华的手机第三次响了起来。他颤抖着接起电话,还没等说话,电话里就传来了急促的声音:“家属,您快点来吧,病人的情况很不好,她一直在念叨您的名字...”
听到这句话,王振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蹲在地上痛哭起来:“桂花...桂花等着我,我马上就来...”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围观群众中有很多人开始抹眼泪,大家都被这种真挚的感情所感动。
小李看着痛哭的王振华,心中的天平彻底倒向了人性的一边。他想起了警察誓词中的“为人民服务”,想起了自己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初心。保护人民,服务人民,这不正是他的职责吗?
“师傅,您起来。”小李走到王振华面前,轻声说道。
王振华抬起头,眼中满含期待地看着小李。
小李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坚定地说道:“您快去医院吧,罚款的事以后再说。”
这句话一出,围观群众爆发出一阵掌声。很多人都被小李的决定感动了,纷纷夸赞他是个好警察。
“真的吗?”王振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真的让我走?”
“快去吧,别让您老伴等急了。”小李的眼中也含着泪水,“路上注意安全。”
王振华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握住小李的手,声音颤抖着说:“警察同志,您是个好人,是个大好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别说这些了,快去吧。”小李拍了拍王振华的肩膀,“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不过,师傅。”小李突然想到了什么,“您这样骑车去医院太危险了,情绪激动容易出事。”
“那我怎么办?打车吗?”王振华着急地问道。
小李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王振华的状态,做了一个决定:“这样吧,我送您去医院。”
“什么?”老张吃惊地看着小李,“你要送他去医院?那我们的工作怎么办?”
“你先在这里继续执勤,我送师傅去医院就回来。”小李坚定地说道。
围观群众听到这话,更加感动了。这个年轻的警察不仅放过了违法的老人,还要亲自送他去医院,这种善良和责任心让人敬佩。
“不用,不用!”王振华连忙摆手,“您已经帮了我很大忙了,我不能再麻烦您了。”
“师傅,您现在这个状态骑车太危险了。”小李说道,“而且我对路比较熟,能更快到医院。”
王振华看着小李真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竟然还有这样善良的人愿意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那...那麻烦您了。”王振华哽咽着说道。
“走吧,我们开警车去,路上可以开道。”小李说着,已经走向停在路边的警车。
围观群众看到这一幕,纷纷为小李的行为点赞。有人拍照,有人录像,大家都想记录下这个温暖的时刻。
“好警察!真是好警察!”老大妈激动地说道。
“现在还有这样的好人,真是太难得了。”中年妇女也感慨道。
就连刚才坚持要严格执法的老张,此刻也被小李的行为感动了。虽然从程序上来说这样做不太合适,但从人性角度来看,小李的选择是对的。
王振华在小李的帮助下上了警车,车子很快启动,向医院方向驶去。透过车窗,王振华看到围观群众还在那里议论着,很多人脸上都带着感动的表情。
“警察同志,我叫王振华,谢谢您。”在车上,王振华正式向小李介绍自己。
“我叫李明,大家都叫我小李。”小李一边开车一边说道,“您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不是应该的。”王振华认真地说道,“您冒着风险帮助我,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去医院的路上,王振华向小李讲述了自己和老伴的故事。三十八年的夫妻感情,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让小李深深感动。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警车在城市的道路上飞驰,小李开着警灯,为王振华开道。坐在副驾驶座上的王振华紧紧握着安全带,眼睛一直盯着前方,心情比任何时候都要急切。
“师傅,您别太紧张,很快就到了。”小李一边开车一边安慰道。
“我不紧张,就是心里着急。”王振华的声音还在颤抖,“桂花这个人一辈子都舍不得麻烦别人,她要是真的要见我最后一面,那说明...”
话说到这里,王振华说不下去了。他不敢想象最坏的结果,只希望能够赶得及。
在路上,王振华开始向小李讲述他和老伴的故事。
“我和桂花是在厂里认识的,那时候她在厂里的食堂工作,我在车间当工人。”王振华的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姑娘特别好,温柔、善良,笑起来特别好看。”
小李听着,心里很感动。能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如此痛苦的时刻还能回忆起初恋的美好,这说明他们的感情有多深。
“我们谈了三年恋爱才结婚,那时候条件不好,连婚纱照都没拍过。”王振华继续说道,“结婚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就租了一间小屋子,连床都是借的。”
“那时候虽然穷,但是很幸福。”王振华的声音有些哽咽,“桂花从来不抱怨,我加班她就等着我,我生病她就照顾我。三十八年了,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
小李听得很认真,他能感受到这位老人对妻子深深的爱。这种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坚贞不渝的感情,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显得格外珍贵。
“去年桂花开始身体不舒服,开始我们都以为是老毛病,没当回事。”王振华的声音越来越沉重,“后来检查出来是...是那种病,医生说已经是晚期了。”
听到这里,小李的心一紧。癌症晚期,这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
“医生说最多还有半年时间,但是桂花特别坚强,她说要好好配合治疗,争取多陪我几年。”王振华的眼泪又开始往下掉,“她怕花钱,很多有效的药都不愿意用,总说要给我省钱。”
“师傅,您别难过。”小李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的话,只能轻声劝慰,“阿姨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几个月她的病情一直不稳定,时好时坏。”王振华擦了擦眼泪,“昨天晚上她说感觉不太舒服,我想送她去医院,但是她说没事,让我别担心。今天早上我出门的时候她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
说到这里,王振华再次哽咽了。他不敢想象,如果真的错过了最后一面,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师傅,您放心,我们一定赶得及。”小李加快了车速,同时安慰着王振华。
车子很快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小李停好车,陪着王振华一起向医院跑去。王振华虽然年纪大了,但此刻跑得比年轻人还快,可见心情有多么急切。
“请问张桂花在哪个病房?”王振华气喘吁吁地问护士站的护士。
“您是家属吗?”护士问道。
“我是她老公。”王振华急忙回答。
“在ICU,您跟我来。”护士说着,带着他们向ICU方向走去。
在ICU门口,王振华见到了刚才给他打电话的护士。护士看到他,立即说道:“您终于来了,病人一直在等您。”
“她...她怎么样?”王振华的声音颤抖着问道。
“病情很不稳定,但是意识还清醒。”护士说道,“她一直在念叨您的名字,让我们一定要联系到您。”
听到老伴还有意识,王振华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至少还能见到最后一面。
“我能进去看她吗?”王振华急切地问道。
“可以,但是时间不能太长。”护士说道,“您先穿上隔离衣。”
王振华急忙穿上隔离衣,在护士的带领下进入了ICU。小李在外面等着,心里默默为这对老夫妻祈祷。
ICU里很安静,只有各种医疗设备发出的轻微声响。王振华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张桂花,心如刀割。老伴脸色苍白,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看起来非常虚弱。
“桂花,桂花,我来了。”王振华走到病床边,轻声呼唤着。
张桂花缓缓睁开眼睛,看到王振华,眼中立即闪出光芒:“老头子,你终于来了。”
“我来了,我来了。”王振华握住老伴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对不起,我来晚了。”
“不晚,不晚。”张桂花虚弱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桂花,你感觉怎么样?医生怎么说?”王振华关切地问道。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张桂花努力笑了笑,“老头子,你别哭,我这不是还好好的吗?”
看着老伴安慰自己的样子,王振华更加心疼。即使在这种时候,桂花还在为他着想,不想让他担心。
“桂花,我陪着你,哪里也不去。”王振华紧握着老伴的手,“我们一起回家,好不好?”
“好,我们一起回家。”张桂花点了点头,声音很小但很坚定。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握着手,三十八年的夫妻深情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即使面对生死离别,他们依然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在病房外,小李透过玻璃窗看到了这感人的一幕,心中被深深震撼。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的陪伴。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和治疗,张桂花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虽然还需要继续住院治疗,但至少度过了这次危机。王振华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老伴还能陪他走一段路。
08
三天后,张桂花的病情稳定了许多,医生说可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王振华这几天一直守在医院里,小李也来看望过几次,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小李,真的太感谢你了。”王振华握着小李的手,满含感激地说道,“如果没有你,我可能真的会错过和桂花的最后一面。”
“师傅,您别这么说。”小李摆摆手,“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不,你做的远远超过了应该做的。”王振华认真地说道,“你冒着风险帮助我,这份恩情我们老两口永远不会忘记。”
张桂花虽然还很虚弱,但精神状态比前几天好了很多。她握着小李的手,声音微弱但很真诚地说:“小伙子,谢谢你救了我们家老头子。”
“阿姨,您这样说我就不好意思了。”小李有些不好意思,“您好好养病,一定会康复的。”
“我会的,我一定会好好配合治疗。”张桂花点点头,“我还要多陪陪我们家老头子几年呢。”
看着这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小李心中满怀感动。他更加确信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在规章制度和人性温暖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让他一点都不后悔。
关于那天违反程序的事情,小李的上级领导在了解情况后,虽然按规定给了他一个批评,但也表扬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领导说,作为人民警察,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有人情味,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王振华信守承诺,病情稳定后立即去交警队补交了那50元的罚款,还专门买了一面锦旗送给小李,上面写着“人民好警察,温暖老百姓”。
更重要的是,王振华买了一顶新的安全头盔,从此以后骑车再也没有忘记戴过。他说,这不仅是为了遵守法律,更是为了对小李的承诺,对家人的负责。
几个月后,张桂花的病情奇迹般地稳定了下来,医生说这可能和她良好的心态有关。王振华说,是那天小李的帮助给了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现在,王振华经常会骑着电动车路过那个十字路口,每次看到小李在执勤,都会停下来聊几句。两个家庭也成为了好朋友,逢年过节都会互相走动。
小李从这件事中也学到了很多。他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固然要严格执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在冰冷的法条和温暖的人情之间,有时候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但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种选择就是值得的。
这个故事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很多人都被小李的行为感动。有人说他违反了程序,但更多的人认为他体现了人民警察应有的温度。这个世界需要规章制度,但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温暖。
每当有人问起这件事,小李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做的事情。在生死面前,还有什么比让一对相爱的夫妻见最后一面更重要的呢?”
王振华也经常和人说起这件事,他说:“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只要我们用真心对待别人,总会遇到温暖的回应。”
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冷漠的世界里,依然有无数善良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温暖。
规章制度很重要,但人情的温暖更加珍贵。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就如那句话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小李的善举不仅帮助了王振华一家,也让他自己收获了友谊和成长。这或许就是人性最美好的体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愿我们都能像小李一样,在规则和人情之间找到平衡,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保持温暖的心。
愿我们都能像王振华夫妇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爱的力量,相信相信的温暖。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