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欢度国庆、中秋佳节的时刻,青大附院医护团队奋战在临床一线,10月1日至7日,医院门、急诊共接诊患者5.8万余人次,收治入院患者2641人次,出院患者3520人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8日讯 在欢度国庆、中秋佳节的时刻,青大附院医护团队奋战在临床一线,10月1日至7日,医院门、急诊共接诊患者5.8万余人次,收治入院患者2641人次,出院患者3520人次。
急诊科:守牢生命第一线
急诊科医护团队处在同疾病较量的一线,他们枕戈待旦,为的是第一时间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双节期间,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急诊门诊共接诊患者2477人次,其中接诊120紧急送医共79次,急诊收住院患者113人次,危重症抢救421人次。
一名急性肾衰竭患者合并严重高血钾症,血钾达9mmol/L,随时面临心脏停搏风险,经与肾病科会诊研判,医护团队为患者紧急置入临时透析管,实施床旁血液透析,纠正酸中毒与高血钾症,患者转危为安。中秋夜,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就诊,心率最低40次/分,血压显著下降,急诊团队立即开展急诊介入手术,术中发现该患者存在三支血管病变,且冠脉血管条件较差,手术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待冠脉血流恢复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崂山院区急诊门诊共接诊患者3200人次,其中接诊120共174次,急诊收住院患者103人次,危重症抢救338人次。该科室实行“双岗值守+弹性排班”机制,并针对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伤、心脑血管急症等节日高发疾病,细化应急处置流程。国庆当天,三名患者因误食毒蘑菇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部分患者伴随意识模糊,接诊护士第一时间启动群体伤应急响应预案,快速将患者转至抢救室进行电动洗胃、纠正电解质紊乱、心电监护、面罩吸氧等,考虑患者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值班医师紧急联系重症医学科会诊,在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后,三名患者已于10月3日康复出院。
西海岸院区急诊门诊共接诊患者5188人次,其中接诊120共156次,急诊收住院患者106人次,危重症抢救371人次。10月6日,一名剖宫产术后半个月的外地产妇出现右下肢肿胀,在当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髂外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未见改善,近三天出现咳血伴胸闷憋气,肺动脉CTA提示“双侧肺动脉多发栓塞、肺梗死”,紧急转入西海岸院区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联系血管外科会诊,经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猝死风险,血管外科值班医师焦学飞第一时间实施“肺栓塞取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平度院区急诊门诊共接诊患者3955人次,其中接诊120共81次,急诊收住院患者130人次,危重症抢救262人次。10月5日,一名在家中被蛇咬伤的患者家属紧急联系平度院区急诊分诊台,询问是否可以注射抗蛇毒血清,分诊护士接听电话后立即联系药房及急诊外科值班医师,告知家属冲洗、包扎等注意事项,并尽快来院处理。患者到达后,医护团队迅速上报总值班,查看患者并测量生命体征,给予患者伤口消毒包扎、应用抗蝮蛇毒血清及激素注射等治疗,并联系重症医学科会诊,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治疗,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10月4日,62岁的柳女士因突发胸痛3小时,经急诊120转入平度院区急诊科,值班医师迅速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立即送入抢救室对症治疗,胸痛中心团队快速响应,启动胸痛绿色通道。急诊门诊、急诊内科副主任王永彬迅速集结手术团队,急诊内科病区副主任田新涛于抢救室床旁留置深静脉导管、留置动脉鞘管。术中患者反复出现室颤、心跳骤停,医护团队配合电除颤10余次,急诊内科病区副主任秦桥基、田新涛紧急行气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团队在IABP支持下完成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成功开通闭塞血管。从急诊科的快速复苏,到介入导管室的精准血运重建,再到EICU医护团队的精细化管理,患者在平度院区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转危为安。
急诊外科在李世宽主任的协调安排下,各病区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先后救治胃肿瘤穿孔、股疝伴嵌顿肠坏死、胃术后肠坏死等多名患者,保障了急诊科的平稳运行。一名患者因剧烈腹痛到市南院区急诊科就诊,经检查为右侧股疝伴嵌顿肠坏死,情况危急,值班医师彭洪皓第一时间做好手术准备,术中精准找到嵌顿部位,仔细分离粘连组织、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手术室:无影灯下创造希望
无影灯下,医护团队全力以赴,用手术刀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护航。节日期间,青大附院共完成手术270例,其中市南院区35例、崂山院区77例、西海岸院区104例、平度院区54例。
假期期间,11场惊心动魄的心脏大血管患者生命保卫战在心血管外科打响。在杨苏民主任的统筹下,市南院区与西海岸院区团队高效联动,筑牢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疾病不放假,我们的守护就不能停歇。每当成功救回一个病人,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杨苏民坦言。
10月4日,团队共完成4台急诊心脏大血管手术,其中市南院区完成超急性期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两台,西海岸院区完成急诊搭桥及瓣膜手术各一台。当日,患者孙女士突然感到胸背部疼痛、胸闷后晕厥,家人进行胸外按压后苏醒,在当地医院确诊为A型主动脉夹层,于夜间转入市南院区心血管外科,此时已呈浅昏迷状态。心血管外科监护室主任王士忠第一时间向杨苏民报告,在患者入院仅1小时便立即实施手术,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成功夺回。目前,患者已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正在进一步恢复治疗。
器官移植中心为充分应对假期紧急情况,提前做好周密部署及充分准备,移植重症监护室、移植超声、手术室等医护团队20余人坚守岗位,从术前评估、供体匹配,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监护,确保每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移植重症监护室作为病人术后过渡治疗的重要科室,共治疗危重症患者48人次,实施人工肝治疗4人次、CRRT治疗19人次。
节日期间,青大附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教授成功完成3台肝移植手术,肾脏移植科主任董震教授成功完成2台肾移植手术。目前,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数量突破1800例、肾移植突破2500例。
假期通常是交通事故以及生活意外伤等手足外伤的高发期,突如其来的意外可能导致断指、断肢或严重的肢体创伤。假期中,手足显微外科共实施急症手术18例,每天处理清创、缝合、石膏固定等急诊患者十余人次。
王女士在家中不慎被玉米脱粒机挤伤,由于伤情较重,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崂山院区。手足显微外科值班医师李天予、汪建发现患者手部多发皮肤脱套损伤、手指血运障碍,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平时身体情况较差,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但均未进行干预,这意味着患者不仅伤情重、手术风险也较高。在充分进行综合评估后,二人汇报手足显微外科丁小珩主任,为患者进行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及皮肤移植,最终成功保肢。
胃肠外科西海岸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高效,团队完成多例严重腹部急症手术,并实施腹腔热灌注治疗,为7名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10月3日,一名高龄患者因消化道穿孔由胶州转至西海岸院区,病情紧急,胃肠外科病区副主任高源迅速组织团队展开救治,并向青大医疗集团副院长、胃肠外科主任卢云教授汇报,卢云第一时间协调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有序进行术前准备。术中,卢云带领团队进行开腹探查,发现患者胃窦部存在2厘米穿孔,经过仔细修补与反复冲洗腹腔,成功控制感染源,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加重,挽救了患者生命。10月5日,一名年轻男性患者因急性腹痛入院,值班医师张茂申准确判断患者突发肠系膜动脉栓塞,手术团队在卢云的带领下,为患者成功实施开腹探查与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
节日期间,泌尿外科西海岸病区累计接诊患者近400人次,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肾上腺病损切除术、单侧肾切除术等9例手术,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一名患者于11个月前接受腹腔镜下膀胱全切皮肤造口术,后又实施回肠造口术,近日因左侧输尿管末端闭锁到泌尿外科就诊,心脏射血分数仅30%(正常约50%-70%),麻醉及手术风险高。泌尿外科主任王科立即联合多学科组成MDT小组,经充分讨论后决定进行输尿管回肠通道再植,并制定了心功能保护与麻醉方案。术中,王科发现患者输尿管明显增粗,周围有炎性组织包裹,手术难度大,向下游离至输尿管-回肠吻合口处,可见输尿管末端闭锁,经输尿管回肠再吻合后,王科成功为患者重塑泌尿通路。
血管外科团队节日期间各病区全员在岗,查房、手术、会诊、术后监护……他们用无休的忙碌换来患者的平安。10月4日,一名62岁男性患者因“腰背部疼痛两个半小时”由当地医院转入西海岸院区,急诊主动脉CTA检查提示为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外科主任郭明金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启动应急救治通道,带领病区主任李永欣、主治医师焦学飞立即为患者实施“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10月1日凌晨,69岁的张女士因“头晕1天、晕厥4小时”到平度院区就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神志淡漠,血压80/50mmHg,心率120次/分,血氧饱和度70-80%,肺动脉CTA提示双侧肺动脉大面积栓塞,诊断为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急诊内科联合会诊,决定先由重症医学科团队实施ECMO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肺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经过两个小时争分夺秒手术,血管外科团队在多学科协助下成功为患者实施“肺动脉取栓+置管溶栓术”,术后患者安全返回重症医学科继续溶栓治疗,现已成功拔除溶栓导管及ECMO导管,恢复自主呼吸。
重症医学科:捍卫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节日期间,重症医学科内依旧是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身扛救死扶伤的重任,用无悔和无私为生命坚守。市南、崂山、西海岸、平度四病区共抢救危重患者35人次,ECMO治疗24人次,CRRT治疗163人次,24小时不间断守护患者安全。
一名22岁的青年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血压进行性下降至80/44mmHg,氧饱和度为92%,意识不清。面对紧急情况,市南病区团队迅速启动抢救程序,立即进行扩容补液、CVC穿刺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过近3个小时的积极处置,患者神志转清、生命体征稳定。一位患者突发呕血伴休克,崂山病区团队在快速扩容输血、止血、升压维持循环稳定的同时,敏锐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立即联系消化内科医师携床旁胃镜设备进行检查,介入医学中心团队随时待命。胃镜下,一个正在喷血的胃溃疡病灶赫然显现,医护团队默契配合,迅速完成内镜下止血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内科:全力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平安
面对秋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与急诊量激增的双重压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市南病区全力保障医疗安全及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假期累计接诊门诊患者500余人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10余例,实现了“疑难病例不过夜、危重患者零等待”的救治目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于文成假期多次来到科室进行查房,严谨制定治疗方案,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市南病区主任杜春华统筹协调门诊与住院患者,确保危重症患者救治通道高效畅通;护理团队通过科学排班与流程优化,保障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神经内科市南病区在节日期间依然保持着高效、有序的工作状态,科室新收入住院患者20余人,其中包括颅内感染、脑出血、大面积脑梗等急危重症患者。医护团队每日进行查房,关注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急诊神经内科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患者不间断,确保疑难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70岁的王先生从外地转入市南院区,转入时高热、浅昏迷状态,医护团队立即为其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及头部核磁共振,确诊为“颅内感染”,经过抗感染、降颅压、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对肿瘤患者而言,化疗周期、靶向治疗、术后复查……与疾病抗争的脚步从未停歇。市北院区肿瘤内科医护人员用朴实的行动守护患者健康,让假期也充满安心与温暖。10月4日,肿瘤内科收治一名因化疗导致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肿瘤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李红梅迅速组织救治,第一时间进行升白细胞治疗,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白细胞计数稳步回升,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崂山院区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团队密切关注危重患者救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用细心守护患者的治疗安全。
儿科:呵护生命之初
每一名宝宝从转危为安到康复出院的背后都离不开儿科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守候、细致入微的呵护。节日期间,该院新生儿科市南病区完成危重患儿转运4例、抢救6人次。主治医师王倩及主管护师于珊珊往返近600公里赶赴威海,成功转运1例窒息早产儿,途中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转运刚结束,二人又紧急出发转运1例持续肺动脉高压、顽固低氧血症新生儿,病房内医护团队提前备好呼吸机、一氧化氮治疗仪等设备待命,经过及时救治,两名患儿均转危为安。
新生儿科西海岸病区共收治11名新生儿,含2名病危患儿。其中1例罕见巨大血管瘤合并卡梅综合征患儿病情危急,入院时血小板仅15×10⁹/L、血红蛋白63g/L,伴多处皮肤瘀斑。科室联合小儿外科制定激素冲击治疗方案,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以监测激素副作用。同时,针对患儿哭闹可能引发颅内出血的风险,医护团队做好疼痛评估,夜班值班人员用三角巾将患儿抱于胸前及时安抚,最终患儿渡过危险期,血小板恢复正常、血管瘤缩小,已于10月5日顺利出院。
儿童血液肿瘤科于10月2日精心组织“慢粒之约,守护健康”主题宣教及义诊活动,儿童血液肿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王玲珍带领医护团队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患儿口服药物的选择、不良反应的监控及应对等问题,为患儿答疑解惑。10月3日,以“认识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小创可贴’”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义诊活动在儿童血液肿瘤科成功举行,活动为患儿家庭搭建了一个权威、温馨的医患交流平台,普及了疾病知识。
产科:护佑母婴健康
节日期间,产科的工作节奏依旧紧张而忙碌,青大附院产科四病区门急诊共接诊及转诊患者1451人次、入院176人次、出院237人次、分娩114人次,其中剖宫产56人次,宝妈宝爸们纷纷唤孩子乳名为“国庆”,表达全家的喜悦和爱国情怀。产科在保障日常门诊的同时,急诊入院量增幅显著,多为临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急症患者,科室持续畅通医院与各级助产机构危重孕产妇救治转诊绿色通道,增强院内孕产妇优诊服务,不断完善假期母婴安全保障工作。
作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产科成功救治多例高危孕产妇,崂山病区成功抢救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视力障碍患者;市南病区保障了各种复杂孕产妇就诊需求;西海岸病区在产安办及多学科协作下,成功抢救一名严重过敏性休克产妇;平度病区全力保障门诊及病房工作有序运行。产科从孕期产检到产后照护,让新生的啼哭与国旗同框,让初为父母的喜悦在双节假期圆满。
血液透析室、肿瘤放疗中心:保障治疗不停歇
为了确保透析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连贯的治疗,青大附院市南院区血液透析室团队节日期间正常开展透析工作并24小时听班,共为320名患者提供了1150人次的透析服务,实施CRRT治疗6人次。10月3日晚,透析患者戴先生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肢体僵直,值班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暂停透析,为患者测血压、血糖,护士则蹲在床边,轻声安抚着慌乱的老人,直到他意识逐渐恢复、症状完全缓解,医护团队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假期期间,科室所有治疗均实现“零差错”,这份“零差错”的背后,是科室提前制定的周密应急预案,是医护人员主动报名加班的担当,更是许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连续性。放疗技术中心主任张永春提前统筹安排三院区工作,医技团队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提供不间断的放疗服务,在双节期间共为患者实施放疗1800余人次。利用假期短暂的休息时间,物理师与技师团队提前协调维保工程师,为设备保养调试,保障假期结束设备正常运行。同时,物理师团队利用设备的空闲时间,进一步做好质控工作,精确测量各项参数,保障全院7台大型治疗设备运转良好,为精准放疗保驾护航。为确保危急重症及术后窗口期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物理师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假期不间断完成计划设计和验证,保障了患者如期上机治疗。
以上忙碌在各个岗位的医护人员,只是坚守岗位青医人的缩影。双节期间,还有许多医、护、药、检、放、保障单元及后勤安保等工作人员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奋战在急诊、病房、手术室……他们用专注、专业、专心站好每一班岗,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坚守岗位,是青医人对患者、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他们用付出和坚守,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亚楠
来源:青岛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