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斯克旗下xAI突然扔出“王炸”——最新视频生成模型Imagine v0.9免费开放,参数与细节虽未完全公开,但从实测视频看,6秒视频生成仅需20秒,语音输入即可创作,直接叫板一周前OpenAI刚发布的Sora 2。这场“硅谷双雄”的AI视频大战,从实验室烧到
马斯克旗下xAI突然扔出“王炸”——最新视频生成模型Imagine v0.9免费开放,参数与细节虽未完全公开,但从实测视频看,6秒视频生成仅需20秒,语音输入即可创作,直接叫板一周前OpenAI刚发布的Sora 2。这场“硅谷双雄”的AI视频大战,从实验室烧到了用户屏幕,也让A股科技产业链暗流涌动。
对比Sora 2,Imagine v0.9的“三板斧”足够犀利:生成速度快一倍(20秒vs OpenAI一两分钟)、完全免费(Sora 2仍限邀请制)、单次生成6秒视频(虽短于Sora 2的15秒,但已覆盖多数短视频需求)。更微妙的是,这是xAI挖来英伟达前高级算法工程师何宜晖后的首个大动作——这位2018年西安交大计算机本科、CMU计算机视觉硕士的高材生,曾参与英伟达世界模型Cosmos研发,如今带着“英伟达基因”为马斯克效力,技术底色再添一分可信度。
表面看是产品迭代,实则是AI大模型从“炫技”到“实用”的转折。视频生成作为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用户要的不是论文里的参数,而是“点说话就能出片”的便捷。马斯克显然深谙此道:免费+高速+低门槛,直接撕开市场缺口,把AI视频工具从“极客玩具”变成“大众生产力”。
这场大佬级较量,不止是技术秀,更在重塑AI视频产业链的分工。A股相关公司虽不直接参与模型研发,却能在算力、技术协同、应用落地中找到机会。
第一重:算力底座需求激增,GPU“卖水人”迎红利。
无论模型多强,底层算力都是命门。Imagine v0.9的快速生成,背后是海量GPU的并行计算支撑。xAI虽未透露算力来源,但参考马斯克过往操作,其大概率依赖英伟达高端GPU集群。A股中,与英伟达深度绑定的算力服务商最受益。比如鸿博股份,旗下英博数科与英伟达合作的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已为多家大模型企业提供算力支持。随着AI视频模型迭代加速,算力需求只会更旺盛,这类“卖铲人”企业订单有望持续放量。
第二重:视频技术协同,计算机视觉龙头迎催化。
AI视频生成的核心是“理解真实世界”,这离不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长期积累。何宜晖参与的英伟达Cosmos模型,本质就是“世界模型”,用于模拟物理世界的动态。A股中,海康威视深耕视频技术二十余年,其智能物联业务覆盖从摄像头采集到算法分析的全链条。随着AI生成视频与真实视频的融合需求上升(如虚拟拍摄、数字孪生),这类拥有底层视觉数据和技术储备的公司,或在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协同中占据优势。
第三重:应用层爆发,视频工具商借势升级。
模型免费开放,最兴奋的是下游应用开发者。想象一下,个人博主、中小企业用Imagine v0.9生成短视频、广告素材,成本骤降,需求井喷。A股中,万兴科技作为全球视频编辑软件龙头,已布局AI生成视频功能。若其接入xAI或类似模型的API,可快速优化产品体验,吸引更多付费用户。类似逻辑下,做短视频工具、虚拟直播的公司,都可能因底层模型能力提升而降低开发门槛,打开增长空间。
马斯克与阿尔特曼的“视频大战”,本质是AI大模型从“通用能力”向“垂直场景”渗透的缩影。对A股来说,不必纠结谁模型更强,更该关注产业链的“卖水人”“技术协同方”“应用落地者”——他们才是这场技术革命中最确定的受益者。
当Imagine v0.9的用户开始用语音“画”出第一个视频,当鸿博的服务器灯彻夜长明,当海康的视觉算法与生成模型碰撞出新可能,科技股的春天,或许就藏在这些细微处。
来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