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0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以为“皮肤痒”只是小毛病,抹点药膏、洗个澡就能解决。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看似普通的小问题,可能是身体在释放一个危险的信号?
李女士(化名),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刚满65岁。他生活规律,不抽烟不喝酒,平时爱打太极,自认身体挺好。可谁也没想到,一场“莫名的瘙痒”竟让他的人生彻底改写。
李女士最早的异常出现在去年10月。他发现自己晚上睡觉时小腿莫名发痒,抓了几下就有红印,但白天并不明显。起初他以为是季节干燥,就自己抹了润肤乳。可没几天,腋下也开始发痒,而且越挠越痒,甚至有点刺痛。
他开始怀疑是不是洗衣液过敏,换了沐浴露、衣物消毒水,但症状并没改善。到了11月,瘙痒已经蔓延至背部、肚皮、胳膊,尤其是一到晚上,简直痒得坐立不安。
“我当时以为是湿疹,就去药店买了软膏,擦了几天好像好了点,但没过几天又复发,而且痒的范围更大了。”李女士回忆说。
家人看他反复折腾,劝他去医院查查。可他觉得只是皮肤问题,实在没必要上医院。直到有一天,他在洗澡时摸到左侧锁骨附近有个硬疙瘩,这才意识到问题不简单。
在医院经过血液检查、彩超和活检后,诊断结果让全家人都震惊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淋巴瘤是一类来源于淋巴细胞的肿瘤,分为霍奇金与非霍奇金两大类。它不像肺癌、胃癌那样高发,但近年来发病人数却在悄悄上升。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癌症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约有9万多新发淋巴瘤患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确诊前,约有30%~40%的淋巴瘤患者会出现瘙痒症状,但大多数人并不会联想到癌症。
这是因为淋巴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物质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全身性瘙痒。
与普通皮肤病不同,淋巴瘤引起的瘙痒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身性或局部反复发作,尤其集中在小腿、腋下等部位;
2.夜间明显加重,影响睡眠;
3.没有明显皮疹,或仅有轻微红斑;
4.使用外用药物无明显效果;
5.常伴随盗汗、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正如李女士的经历,瘙痒的“根源”并不在皮肤,而是藏在身体更深的地方。
医生指出,虽然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但如果以下两个部位反复瘙痒,且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排查:
1.腋下:这里是淋巴结密集区域,若瘙痒同时伴有硬块或肿胀,需警惕淋巴系统病变。
2.小腿:淋巴瘤早期常在小腿出现无缘由的瘙痒,尤其夜间加重,是一个相对隐蔽但不容忽视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在瘙痒之外,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溃疡、出汗异常等表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很多人听到“淋巴瘤”就以为是绝症,其实不然。
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其预后差异很大。以李女士确诊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为例,经过规范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超过85%。
李女士最终接受了ABVD联合化疗方案,虽然前期出现了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但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半年后复查时,淋巴结已经明显缩小,瘙痒也不再困扰他。
医生提醒,淋巴瘤不是“治不好”的病,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出现身体异样却找不到明确原因时,一定不要拖延。
生活中,瘙痒很常见,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排查:
持续两周以上的全身瘙痒;
使用药膏无效,且无明显皮损;
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盗汗、疲劳感;
触摸到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
瘙痒不只是皮肤问题,有时它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器”。就像李女士说的:“如果我早点去查查,或许就能少受点罪。”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2022中国癌症报告》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淋巴瘤诊治指南(2021年版)》
[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健康科普知识》
来源:微美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