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柚”香满山间。连日来,罗甸县8600亩柚子陆续进入成熟上市期,各柚子种植基地里,果农们抢抓农时采收沉甸甸的果实,弯腰采摘的忙碌身影与漫山遍野的清甜果香交织相融,让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金秋时节,“柚”香满山间。连日来,罗甸县8600亩柚子陆续进入成熟上市期,各柚子种植基地里,果农们抢抓农时采收沉甸甸的果实,弯腰采摘的忙碌身影与漫山遍野的清甜果香交织相融,让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天,走进罗甸县逢亭镇上隆村,在贵州黔腊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寓农山谷柚子种植基地里,金黄的柚子沉甸甸缀满枝头,清风拂过,清甜的果香便扑面而来。工人们挎着竹编果篮穿梭在果树间,动作娴熟利落地采摘柚子。不一会儿,装满柚子的果篮就在田埂旁堆成了小山。今年柚子产销两旺的好势头,让果农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笑意。
“我们基地目前游客散订加上客商批量订购的柚子已经有十万斤了。这几天工人天天都在果园里忙着采摘,现在地头价稳定在三块钱一斤,广西、福建、广州这些地方的客商都专程过来订货,国庆过后还会迎来他们的集中大批量采购。”寓农山谷柚子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光禄介绍,近期基地的采摘、打包、发货一直没停过,订单量比去年同期还多了两成。
2012年,贵州黔腊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上隆村流转3000余亩土地,正式启动农业产业与农旅融合项目。经过一年的规划筹备,2013年,公司依托罗甸无霜期长的独特气候优势,精选红心柚、血橙、脐橙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逐步打造出集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规模化果园。目前,基地内480亩柚子已全部进入盛产期,今年预计产量突破200万斤,产值可达700多万元,较初产期实现产量、产值双翻倍。
为保柚子品质,基地多年来一直强化科学管理,通过定期开展水肥监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等,让产出的红心柚兼具果形端正、皮薄肉厚、酸甜适中的特点。每年柚子一经上市,除了广西、福建等地客商批量采购,不少来自贵阳、都匀的游客还会专程驱车前来,到果园亲手挑选、采摘,在体验“亲手摘柚”乐趣的同时,把新鲜柚子带回家。
“为了保证柚子品质,我们每年管护都很下功夫,果子主要用农家肥,还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护系统,能精准控制养分供给。我们这红心柚果肉饱满、酸甜适中,吃起来汁水特别足,口感比普通柚子好不少。”黄光禄说,也正因如此,来果园游玩的游客大多会顺手带几箱回去;从销售占比看,每年80%以上都是外销到外地市场,游客采摘的能占10%左右,剩下的则供应本地市场。
产业红火的同时,基地也成了周边村民的“就业站”与“增收点”。除了带动周边群众跟着种水果,实现“家门口种果增收”,基地还常年吸纳40余名村民就近长期就业,负责果园除草、修剪、日常管护等工作。到柚子采摘季等农忙时段,临时用工更是能达到80余人。目前,务工村民人均月收入约3000元。
“我在这做工有六七年了,平时负责果园除草、果树修剪,柚子成熟季就帮忙摘果、分拣。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元左右,关键是离家就几分钟路程,家里的小孩上学、照顾老人都不耽误。”基地工人韦珍一边整理刚摘下的柚子,一边笑着说。
近年来,罗甸县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将柚子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产业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打造“罗甸蜜柚”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农批市场对接、商超直供等多种渠道拓宽销售路径,既让罗甸柚子卖得更远,也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目前,罗甸县柚子种植面积达8600亩,投产果园面积7600亩,预计今年产量1.08万吨、产值5400万元,小小的柚子,已然成为罗甸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通讯员 王冬至 王晓智 王孝文 黄万龙
编辑 王维维
二审 梁晓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