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京的小儿子吴虑,8月刚在《少年中国说》里一个侧空翻,抖音播放量飙到2000万。
“6岁就能上央视翻跟头,你家娃6岁还在哭鼻子。
”
刷到这条弹幕,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差距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吴京的小儿子吴虑,8月刚在《少年中国说》里一个侧空翻,抖音播放量飙到2000万。
镜头里,小家伙落地稳得不像六岁,弹幕齐刷刷“别人家的孩子”。
可转头一看,谢楠直播里轻描淡写:“12岁前不给他接戏,已经推了3部。
”推掉的片约里,有一部还是好莱坞A级制作。
推得潇洒,可推不掉的,是“吴京儿子”四个字自带的流量光环。
更离谱的是,《巨齿鲨3》片尾鸣谢里,居然写着“吴虑小朋友动作指导”——六岁当动作指导,这行门槛什么时候低到地板缝了?
同样离谱的还有沈佳润。
小沈阳女儿在韩国出道,迷你专辑首周就冲到Melon第87位,创了中国solo女歌手最好成绩。
听起来热血,扒开一看:经纪公司BNBMUSIC,背后大股东是辽宁民间艺术团,也就是本山传媒的马甲。
舞蹈老师更夸张,直接是BLACKPINK的御用编舞。
资源堆到天花板,可网友一句“AI填词80%”瞬间破功——原来歌词不是她写的,是机器写的,连韩语都是后期合成的。
你以为这只是两个娃的“神仙开局”?
数据更扎心:今年暑假,17位星二代集体出动拍综艺、登杂志,比去年多了40%。
平均年龄从9岁掉到6.8岁,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年纪,已经学会对着镜头wink。
更隐蔽的是“资源置换”——聂远用《延禧攻略2》的客串机会,给女儿换了一套金九封面;李湘王岳伦那边,用直播带货坑位,给女儿换了个国际童模走秀。
表面看是“孩子喜欢”,实际是爸妈用资源铺路,把娱乐圈变成了大型“拼爹现场”。
最难受的是普通家庭的娃。
央视节目里,吴虑翻完跟头,镜头扫过台下,一群练了三年武术的小孩连上台机会都没有。
杂志拍摄现场,星二代妆发3小时,素人孩子30分钟打发,摄影师还嘟囔“别耽误时间”。
抖音上#星二代才艺挑战#话题被下架前,点赞最高的评论是:“我妈不是明星,我只能自己练。
”一句话,戳破所有童话。
有人杠:“人家爸妈努力一辈子,给孩子点资源怎么了?
”可问题是,当资源变成世袭,努力就成了笑话。
教育部8月新规要求未成年人商业活动必须提供“非强制参与证明”,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纪公司直接把孩子挂名“动作指导”“艺术顾问”,钱照拿,戏照拍。
韩国那边更绝,文化振兴院把中国星二代列为“特殊文化输出观察对象”,翻译过来就是:你们的孩子,已经成了我们研究“资源世袭”的活体样本。
最魔幻的是,这一切发生在“双减”之后。
家长群里,老师刚发完“禁止学科培训”的通知,转头就有人晒娃去横店试镜。
不是不想躺平,是躺平之后,连“被看见”的资格都没有。
吴京可以说“12岁前不接戏”,可普通人没戏可接,才是常态。
9月新规要实施了,能不能拦住这股“世袭风”?
大概率拦不住。
毕竟,当“别人家的孩子”从6岁就开始练侧空翻,普通人只能安慰自己:至少,我的娃还能哭鼻子。
来源:大眼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