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料白度分级背后的门道,不懂这些你就等着被坑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8 09:00 1

摘要:前几天有位玉友私信问我:"看中了一块籽料,商家说是1.5级白,这到底算什么级别?是不是在忽悠我?"

前几天有位玉友私信问我:"看中了一块籽料,商家说是1.5级白,这到底算什么级别?是不是在忽悠我?"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听太多次了。

和田玉圈子里有句老话:"色差一级,价差一倍"。

可就是这个白度分级,把无数玉友搞得一头雾水。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说透了,让各位玉友以后买玉心里有底。

一、白度分级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

你觉得到了一级白,商家可能认为顶多1.5级白。你说料子够白了,行家一看摇头说"二级都不到"。

这不是谁故意为难谁。

关键是,和田玉的白度压根就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现在市场上说的"一级白""二级白",都是行内约定俗成的叫法。

咱们讨论白度,得先把范围圈定好:

品种上,主要说白玉,青玉、碧玉、墨玉不在此列

产地上,主要看籽料,俄料、青海料白的太多,没啥讨论意义

玉质上,得是玉质过硬的料子,那些鸡骨白、串棉、混僵的,谈白度没意义

明确了这个前提,咱们再往下说。

二、市场上常见的五个白度等级

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沉淀,行内基本形成了五个白度标准:

高白——冷艳的白

高白就是比一级白还要白的料子。

特点是白度很正,无论在什么光线下看都不偏色。

有人说高白就是比烟盒还白,其实这个比喻不太准确。烟盒是不透明的,靠漫反射形成白色;而和田玉是半透明的,除了表面光的漫反射,还有折射光、底下垫的东西的透射光。

说白了,高白就是那种一眼看过去,透着一股冷白劲儿的料子。

脂白——最舒服的白

脂白是一种暖色调的白。

白度可以达到一级,也可以高于一级,但关键不在白,而在那种油润的肉质感。

就像羊尾巴上那层凝脂,温润、细腻、有质感。

如果只白不润,那只能叫一级白,够不上脂白的标准。

一级白——玩玉人的基准线

一级白是"一眼的白",不带一点灰或青,放在手上能明显看出比肤色白。

这种料子基本是正白色,可能微微泛点肉红色或很浅的黄色。

说实话,一级白是视觉上最舒服的料子。

白度够了,又不刺眼,拿在手里有种跟肌肤融为一体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玩家最爱一级白——它恰到好处。

1.5级白——尴尬的存在

重点来了!

所谓的1.5级白,说白了就是介于一级白和二级白之间的料子。

一眼看还是白的,但颜色偏暗,跟手掌的色差不明显。

注意,是"暗"而不是"灰"。

它可以往青里面走一点,带了一点点暗淡的感觉,但还没到明显泛青泛灰的程度。

这个级别最尴尬。

说它不白吧,确实还在白玉范畴;说它够白吧,又明显不如一级白那么明快。所以商家往往用"1.5级白"来打个折中。

二级白——白玉的及格线

二级白就是有些泛青或泛灰,但仍然属于白玉范畴。

放在手上不明快,已经有闷住或暗淡的感觉。

行内有个说法:"宁青勿灰"。

对泛青的料子,大家容忍度高一些;但泛灰的料子,即使白度还行,看着总让人觉得不舒服。

三、还有两个"隐藏款":闪青和闪灰

有些料子介于一级白和1.5级白之间,带了一丝丝的青气或灰,这就是"闪青""闪灰"。

如果玉质够好、够老熟,闪青其实不太影响美观。

但闪灰就比较遗憾了,总给人一种"蒙了层灰"的感觉。

所以行里都说"宁青无灰"——宁可要带点青气的,也别要发灰的。

四、看白度,这些"坑"你得知道

厚度会骗人

两块白度相同的料子,薄的那块看起来一定更白。

如果把一块几千克的大料切成几克的小料,白度能提高20%左右!

所以看白度时,一定要考虑料子的厚度。

皮色会"压白"

带皮的籽料白度会略显低一些,把皮去掉后白度能提高不少。

皮色越深,去皮后翻白效果越明显。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商家拿到料子第一件事就是"剥皮"——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让白度更显眼。

抛光有"美颜"效果

不同的打磨抛光方式,对白度影响也不同。

抛高光的料子白度提升最多,就像给玉加了层"美颜滤镜"。

所以比较两件玉器的白度时,得把抛光因素考虑进去,不然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光线和背景都是变量

同一块料子,在阳光下和灯光下看,白度完全不同。

早上的自然光偏冷,下午的自然光偏暖,拍照时色温不同,玉的白度看起来也有差别。

再加上背景色的影响——放在白纸上、放在手上、放在深色布上,效果都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玉友说"实物跟照片差太多"——不一定是商家故意美颜,可能就是光线和背景的锅。

五、三招教你看白度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判断白度?给玉友们三个实用方法:

方法一:质子比较法(最专业)

这是行内人最常用的办法。

所谓"质子",就是颜色和质地都达到优等、块度比较小的籽料标本。

买玉时随身带着这个白玉质子,把想买的料子跟质子并排放在一起比较。

料子跟质子越接近,白度就越好。

质子法的好处是,能避免你被那些"僵白料"忽悠。市场上很多料子表面很白,但没有油润光泽,就是僵料。跟质子一比,高下立判。

方法二:实物较色法(最简单)

如果手里没有质子,可以找个白色的毛线、白色本子,把玉件放上面看。

这样很容易看出玉的白度跟白色实物差了多少个度。

白玉的白色中多少都会闪点别的颜色——或黄、或青、或灰。

一般来说,色差越小,白玉级别越高,但不能完全相同。

方法三:靠经验(最终极)

说句大实话,看白度还得靠眼力和经验。

平时多看、多比较、多上手,慢慢对白色色调就有感觉了。

等到那时候,一块料子拿到手里,基本一眼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级别的白。

这个没有捷径,就是靠积累。

六、白度越高就越好?醒醒吧!

最后说个很多玉友的误区:以为和田玉越白越好。

错了!

和田玉的价值,从来不是单纯由白度决定的。

玉质、油性、细度、老熟度,这些因素加起来才构成一块料子的真正价值。

有些料子虽然白度只有一级,但玉质细腻、油性十足、结构紧密,价格照样比某些高白料贵一大截。

相反,有些料子虽然白得像纸,但干巴巴没有油性,结构松散串棉,这种"白"不仅不值钱,还是减分项。

行内有句话说得好:"不看玉质只看白,那是外行买白菜。"

真正的好料子,是白度、油性、细度、老熟度的综合平衡。

某一项特别突出,其他方面拉胯,那也成不了精品。

七、写在最后

玩了这么多年玉,见过太多玉友因为不懂白度分级被坑。

有人花高价买了块"高白料",结果是僵白料,毫无油性。

有人嫌弃自己的料子只有1.5级白,却不知道那块料子玉质细腻、老熟度极佳,其实是块好料。

白度很重要,但它只是和田玉价值体系中的一环。

玩玉,最终玩的是综合品质,玩的是那种温润的美感。

下次再有商家跟你说"1.5级白",你心里就有数了——这个级别介于一级白和二级白之间,白度还可以,但不算顶尖。

至于值不值得买,还得看玉质、看油性、看综合品质。

玉友们,白度这事儿,看懂了吗?

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交流。毕竟玩玉这么多年,最喜欢的就是跟各位玉友分享心得,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来源:谦贝阁和田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