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手练八段锦最容易犯浑:跟着视频瞎比划,胳膊软得像面条,练完不光没松快,反倒腰酸脖子僵。八段锦看着简单,每个动作都有“死规矩”,踩错一步就是白费劲,甚至伤身体。
新手练八段锦最容易犯浑:跟着视频瞎比划,胳膊软得像面条,练完不光没松快,反倒腰酸脖子僵。八段锦看着简单,每个动作都有“死规矩”,踩错一步就是白费劲,甚至伤身体。
别把八段锦练成“广播体操”!动作得“架住劲”,不能软塌塌。就说“两手托天理三焦”,不少人举胳膊像扯软皮筋,胳膊耷拉着、肩膀架得能放鸡蛋,举到头顶还耸肩——这不是练功,是给颈椎“上套”。正确的该是:抬手先沉肩,胳膊像架着根轻棍,慢慢举到头顶,同时头顶轻轻往上提,感觉脊柱被拽长,肩颈自然就沉下去了。再看“左右开弓似射雕”,有人拉弓时胳膊歪、腰也塌,劲全卸在腰上,练完腰准酸。拉弓得把腰挺住,拉到最满时肩别往前送,后背像贴了块板,这样才练得到肩背,不伤腰。
呼吸别跟动作“分家”,乱配等于白练。很多人练时光顾着记动作,要么憋气憋得脸红,要么喘气跟刚跑完步似的——这比不练还糟。八段锦的呼吸得“顺动作走”:抬手、开弓、举胳膊时吸气,落手、收弓、放胳膊时呼气,节奏要匀,别快也别猛。比如“调理脾胃须单举”,举胳膊时慢慢吸,举到最高处稍停半秒,放下来时缓缓呼,感受腰侧被轻轻拉开。要是呼吸跟不上,宁肯慢半拍,也别憋气硬撑,不然容易头晕心慌。
幅度别“逞强”,膝盖腰胯伤不起。“摇头摆尾去心火”最容易踩坑:有人为了“到位”,猛甩头像拨浪鼓,蹲得比矮凳还低,膝盖直接超了脚尖——这是拿腰和膝盖当“垫背”。正确的该是:蹲的时候膝盖别超脚尖,尾椎轻轻往下沉,像坐个矮凳子;摇头别用劲甩,下巴贴胸口慢慢转,幅度以脖子不疼为限。还有“背后七颠百病消”,别踮脚踮得猛、落地砸得重,脚跟落地要轻,像踩在棉花上,不然震得脚踝疼,还伤膝盖。
别“赶节奏”,慢练才出效果。有人练时总怕“跟不上视频”,动作快得像赶公交,“攒拳怒目增气力”出拳时“呼”一下就收,压根没摸着手攥劲、腰腹使劲的感觉——这纯属浪费时间。八段锦的“慢”是让你找“劲”:出拳时慢慢攥紧拳头,感受胳膊到腰腹的紧绷,收拳时慢慢松开,让肌肉有张有弛;走“摇头摆尾”时,每一步都要稳,别晃,感受腰胯的转动。哪怕一个动作练30秒,比快练10遍管用。
身体不适别“硬撑”,别拿它当“治病药”。有人感冒烧得浑身软、腰突疼得直不起身还硬练,觉得“练了能扛过去”——这是瞎折腾。八段锦是“顺筋络”的,不是“治病猛药”:感冒时浑身虚,练了容易累;腰突犯了蹲低、弯腰,只会加重压迫。高血压的人练“两手托天”,别举太高、别用死劲,不然容易血压往上冲。身体不舒服就停,等缓过来再练,舒服才是底线。
避开这两个误区,才算练对路。一是有人觉得“练得久就管用”,硬撑着练1小时,累得满头汗,其实20分钟专注练,比1小时瞎晃强10倍;二是“混搭版本”,今天跟这个视频学,明天跟那个教程练,动作越混越乱,不如认准一个正规版本(比如国家体育总局编的),先把5个基础动作练扎实。
八段锦是给日常身体“松绑”的小法子,不用死抠动作多标准。先做到“三不”:不耸肩、不憋气、不逞强,练完肩膀不僵、腰不酸、喘气顺,就是对的。每天花15分钟,按自己的节奏来,别跟别人比——你练的是“舒服”,不是“比赛”。
记住,八段锦不是“健身神器”,是让你在忙碌里抽点时间,跟自己的身体“对话”。不瞎晃、不踩坑,练得舒服,才是老祖宗传下这功夫的真用意。
来源:清醒三分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