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生的极美 可却有一个令人避之不及的隐疾 唐玄宗却十分享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5:43 1

摘要: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位“羞花”美人,晚上睡觉有个难言之隐,连宫女都忍不住皱眉的体味。可唐玄宗却当成宝贝,天天陪着不说,还直言“没这味,朕睡不着”。

都说杨贵妃艳冠唐朝,能让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位“羞花”美人,晚上睡觉有个难言之隐,连宫女都忍不住皱眉的体味。可唐玄宗却当成宝贝,天天陪着不说,还直言“没这味,朕睡不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从来不乏美人。可武惠妃死后,他看遍数千宫女,愣是没一个能入眼——直到太监高力士提了一句:“寿王妃杨玉环,姿容绝艳,通音律,善歌舞。”

彼时的杨玉环,还是他的儿媳,寿王李瑁的妻子。李隆基只偷偷见了一面,就再也忘不了。为了把这位儿媳“”进宫,他玩了一出“曲线救妃”:先让杨玉环剃度为女道士,赐名“太真”,住进感业寺,彻底脱离“寿王妃”的身份;几年后再以“还俗”为由,召入宫中,直接册封为贵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步棋,看似违背礼法,却处处透着唐玄宗的执念

而杨玉环能坐稳贵妃之位,靠的远不止“丰艳绝伦”的容貌。她懂音律,能和唐玄宗一起谱曲;会跳舞,一曲《霓裳羽衣舞》让皇帝看得失神;更厉害的是,她会做人——对太监温和,对宫女体恤,连朝中大臣都不敢轻易得罪她。

《旧唐书》里说她“善歌舞,通音律”,《新唐书》直接点出“玄宗宠之无度”。

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却被一个“怪毛病”困扰多年,而这个毛病,却恰恰成了她和唐玄宗之间最特别的羁绊。

杨玉环自己也清楚这个问题,为了掩盖,她想了三重办法,每一种都耗费心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第一重:西域名贵香料。她专门请了配香师,用龙涎香、沉香、乳香等西域珍品调香,每天上妆前,必在腋下轻擦。这香味浓烈到什么程度?她走过的地方,香风能飘出数十步,宫女们都说“太冲鼻”,可唐玄宗却偏偏喜欢,说“这香味像她,浓烈又独特”。

- 第二重:花瓣沐浴。除了日常用香,她还让宫女每天清晨去御花园采摘新鲜花瓣——芍药、玫瑰、茉莉,按季节搭配,榨成汁液后混入温泉,每日泡澡。

白居易写“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看似写的是奢华,实则藏着她的小心思:华清池的温泉水本就养肤,再加上花瓣汁液,能最大程度中和体味。唐玄宗更是爱极了这场景,常常搬个椅子坐在池边,看她在香雾中沐浴,连朝会都能推迟。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第三重:香熏衣物。她的衣柜里,常年埋着香包,每件衣服穿之前,都要在熏笼上熏上大半天。连她盖的被子、坐的垫子,都要提前用香料熏透。久而久之,她身上的气味变成了“混合香”——花香、香料香,再加上一点若有若无的体味,竟成了独属于她的“贵妃香”。

旁人闻着觉得杂乱刺鼻,唐玄宗却像着了魔。他不仅不避开,反而天天凑得极近:和她一起听曲时,会故意坐在她身边;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抱着她,说“没这味,朕总觉得少点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宫女私下嘀咕“陛下不怕熏得慌吗”,这话传到唐玄宗耳朵里,他只笑了笑:“你们不懂,这是她的真性情,比那些装出来的娇柔可爱多了。”

唐玄宗舍不得,却别无选择。史书中只轻描淡写一句“遂缢死于佛室”,可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的无奈与悲痛。

安禄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死之后,唐玄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她的衣物、香包、熏笼全部收起来,却又在夜里偷偷拿出来,抱着衣物痛哭——那上面还残留着她的味道,是他最熟悉的“贵妃香”,可从今往后,再也没人能让他靠着这味入睡了。

后来唐玄宗退位,成了太上皇,幽居在太极宫。有一次,宫女们仿照杨贵妃的方法,调了同款香料,熏了同款衣物,想让他开心。可他闻了之后,却摇着头流泪:“不是这个味,少了点她的真性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宠了杨贵妃十几年,宠她的美貌,宠她的歌舞,更宠她那旁人避之不及的“怪毛病”。因为在他心里,那不是毛病,是她真实的样子——不装、不藏,哪怕有缺点,也比后宫那些“完美的假美人”可爱得多。

注:本文内容根据《旧唐书》《新唐书》《杨太真外传》及公开史料整理,聚焦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情感细节,旨在挖掘历史中的人性温度,不涉及敏感导向。若与其他权威解读存在差异,敬请以官方史料为准。

来源:莫愁莫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