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 19 日,青岛海滨迎来一场聚焦糖尿病防治的国际学术大事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正式启幕。来自中国、德国、泰国、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用两天时间共探糖尿病防治新路径,而中
2025 年 9 月 19 日,青岛海滨迎来一场聚焦糖尿病防治的国际学术大事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正式启幕。来自中国、德国、泰国、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用两天时间共探糖尿病防治新路径,而中医药的创新成果,成了全场最受关注的焦点。
开幕式上,世界中联糖尿病专委会会长赵进喜教授的话戳中全球健康痛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挑战,中医药防治有独特优势和悠久历史,必须加强国际交流,让中医智慧帮到更多患者。” 这番话不仅点明了会议的核心价值,更凸显了中医药在全球慢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专委会秘书长王世东教授介绍了参会的核心嘉宾,其中世界中联糖尿病专委会副会长王宏才教授尤为亮眼。他深耕糖尿病防治数十年,学术和临床成果以 “实用、接地气” 闻名,此次参会也带来了重磅研究。此外,中国台湾郑淑镁教授、泰国辜颂猜教授、新加坡陈家旭教授、德国戴京璋教授,以及承办方青岛大学医学院领导李在宝教授先后致辞,尽管来自不同地域,但所有人都达成共识: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提供新选择。
本次大会的 “高光时刻”,当属王宏才教授代表厦门唐来邦医学研究院发布的《三调通脉法防治 2 型糖尿病》报告。这套方法不是 “空中楼阁”,而是深度融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靠 “调气、调阴、调神” 三大核心手段,形成了针对性的糖尿病干预方案。
为了让大家信服,王宏才教授亮出了详实的临床数据和真实案例:用 “三调通脉法” 干预后,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并发症也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更难得的是,这套方案还吸收了八位中医大师的学术精华,既守得住中医的 “根”,又接得上现代医学的 “轨”,真正实现了 “古今结合”。
不少国际专家听完报告后当场表示,“三调通脉法” 不仅展现了中医药防治慢病的中国特色,更给全球糖尿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期待后续能通过国际合作,让更多患者受益。
除了核心成果发布,大会还设了多个专题论坛,围绕 “名老中医治糖经验挖掘”“中医药防糖并发症”“经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分享临床心得、碰撞研究思路,让整场年会成了一场 “干货满满” 的学术盛宴,也为中医药治糖的后续研究指了方向。
9 月 19 日晚,大会还按章程完成了理事增补。这次调整是为了优化委员会结构,吸纳更多中青年专家。其中,厦门唐来邦医学研究院院长白思勤,凭借在糖尿病领域的学术成果和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贡献,成功当选世界中联糖尿病专委会第五届理事(任期 2025 年 9 月 - 2027 年 9 月)。他当选后承诺,会尽全力推动学术发展,助力中医药治糖成果走向全球。
这场青岛盛会,不只是中医药治糖新成果的 “展示窗”,更是中外专家交流合作的 “连心桥”。随着《健康中国行动》推进,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优势会更突出,像 “三调通脉法” 这样的创新成果,也会为全球糖尿病防治提供更多 “中国方案”。未来,在国际合作的助力下,古老的中医智慧必将在守护人类健康的路上,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来源:健康生活推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