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缺席朝鲜阅兵式,中派出压轴阵容,访朝阵势远超外界预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8 06:09 1

摘要:朝鲜阅兵在即,平壤气氛紧张。道路封锁,装甲车调动频繁,沿街建筑加装大幅标语。贵宾看台提前三周开始搭建,队列训练从凌晨持续到深夜。10月7日,中终于宣布,参加劳动党建党庆典。这一消息公开前,朝鲜方面邀请多国代表,唯中方消息迟迟未发,引发猜测。如今官宣,局势反转。

朝鲜阅兵在即,平壤气氛紧张。道路封锁,装甲车调动频繁,沿街建筑加装大幅标语。贵宾看台提前三周开始搭建,队列训练从凌晨持续到深夜。

10月7日,中终于宣布,参加劳动党建党庆典。这一消息公开前,朝鲜方面邀请多国代表,唯中方消息迟迟未发,引发猜测。如今官宣,局势反转。

9月初,朝鲜最高领导人现身北京,出席九三阅兵活动。这是自疫情以来首次正式访华,也是六年来最高层次的双边互动。

访问期间,中朝双方进行了非公开会晤。返回平壤后,朝方外交节奏明显加快,密集展开一系列外事安排。

随后不久,朝鲜外相崔善姬展开为期四天的正式访华行程。她抵达北京后接连与中方高层外事负责人会晤。从官方公布的行程来看,双方围绕双边关系、地区局势与国际协调等话题深入交换意见。崔善姬的到访,被视为为即将到来的高层互动“铺路搭桥”。

进入10月,外界高度关注中方将派出怎样层级的官员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相比俄罗斯早早敲定由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出席,中方保持沉默,一度引发外部猜测。

10月7日,中方正式宣布:10月9日至11日率团访问朝鲜,出席纪念活动并展开“正式友好访问”。中方代表团不仅仅是参加阅兵庆典,更将进行为期三天的系统性访问。这一安排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中方近年来少有的政府首脑级别出访朝鲜。对比上一次类似安排,还要追溯至2015年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纪念,当时中方派出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更多代表党务层面。

这一次不同。政府首脑出访,意味着双方将在更广层面展开沟通,不止限于政治礼仪。三天的停留时间,更体现出中方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俄方的梅德韦杰夫虽早已确认出席,但外界普遍认为其目前已不在克里姆林宫核心决策圈。其所代表的更多是一种“礼节性出席”,而非政策层面的深度互动。两相对比,中方派出李强访朝,被广泛解读为对朝鲜当前对外政策的有力回应。

朝鲜方面的外交准备也相当充分。阅兵式邀请函提前数月发出,涵盖多个国家、政党与国际组织代表。中方虽然最后时刻才宣布,但此行规格,几乎是朝方所能邀请到的最高级别代表。

从9月下旬开始,平壤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多条主干道实施交通限制,市中心频繁出现封控区段。民众通行受限,安保升级,街头悬挂标语数量激增。劳动党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的紧张感,迅速传导至城市每一个角落

训练开始得更早。凌晨五点,训练场已亮起大灯装甲编队在市郊循环演练人群分列在东平壤广场反复踩点走位。有媒体注意到,彩排频次明显高于往年多个军种轮流进场,调度协调极为复杂。

贵宾看台在十月初开始加固施工。此前建筑已进行基础翻修,但这次又新增遮阳顶棚、环绕音响和独立安检区。看台外立面换上鲜红色涂装多语种欢迎标语依次排列,显示出高度的国际化接待预期

移动发射平台提前两周进入机动状态。从商业卫星图像分析来看,西平壤军区部分导弹车编队已转移至南川预备场地演练不止在主城区,郊区多地同样部署训练点位,显示出整体规模已非单纯阅兵可解释

朝鲜中央电视台晚间连续播报纪念主题节目劳动新闻头版每天刊发庆典社论,重复强调“自立自强”“万众一心”等表述。广播系统增加凌晨播音时段,引导全民进入“政治庆典氛围”。

9月25日至29日,朝鲜外务相崔善姬访华行程完成。期间中朝双方强调深化传统友谊,为此访及阅兵活动“奠定基础”。外界普遍认为,该次访问释放出中朝高层协调动作已提前展开的信号

阅兵参与方阵规模出现显著扩张。与2020年和2021年阅兵相比,此次单一兵种分列人数增加至少30%特种兵、火箭军、机械化步兵三大方阵成为全场看点,分别展示陆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

平壤地铁启动专车模式,只供内部通勤人员使用。部分核心路段设置固定岗哨,实施24小时巡逻夜间巡查频率增加,显示安保系统进入高等级模式。

朝鲜国内企业被动员参与“庆典支援保障”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参与制作道具、维护装备学生群体则参与群众游行训练,部分高校课程安排被压缩至阅兵结束后恢复。

全市各地组织“宣传讲座”,强调纪念活动意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布置任务志愿者系统全员出动维护秩序居民区播放口号广播,覆盖至凌晨时段

朝鲜阅兵73周年画面

平壤主要桥梁装设灯光喷泉系统。街区橱窗更换为统一设计画面。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庆祝画作”展览。公交车站新装纪念装饰,贴上党建八十周年标识。

朝鲜国家广播持续播放老一辈领导人讲话音频。重要纪念场所装设高清监控与广播系统。纪念徽章与印有金正恩头像的纪念品开始在特定区域发放。

军事部分管控最严。远程火箭装置调试阶段严禁外部拍摄,车辆行进路线提前规划、不得偏移。所有装备接入单独线路供电,确保高温高湿状态下稳定运行。

阅兵指挥中心全天候运行,各单位值守人员轮班不间断作业。场地布置与撤收均按小时计时推进,管理层每日汇总数据报送指挥部审核。

这场纪念活动不仅是内部展示,也是一次区域性的外交信号释放。平壤方面调度精密,节奏紧迫,未见丝毫松懈迹象从筹备节奏到训练规模,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这次庆典的“非同寻常”。

10月9日至11日,中方代表团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

此次访问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邀请进行,是中政府高级别代表时隔多年再次访朝。访问期间,双方举行了会谈,围绕中朝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见中国政府代表团。会谈中,双方重申要加强战略沟通,推动两党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朝鲜媒体报道称,两国领导人在“同志般亲切氛围中”就两党两国关系发展、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中方表示,中朝传统友谊由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是双方共同宝贵财富。

访问为期三天,节奏紧凑,涵盖会谈、出席仪式等纪念场合。中方强调,这次访问是落实两国高层战略共识的重要举措。

朝鲜方面高度评价中方代表团此访,认为其体现出对朝鲜重大历史节点的重视,强调继续推进多层次交流合作。

此次访问没有发布联合声明,也未公布具体协议签署,侧重于政治与外交沟通。中方以政府首脑身份参会,是近年来中朝高层交往中的重要节点。

此次访朝,被普遍认为是在当前复杂地区格局下的一次重要动作。不同于以往“走流程”的象征性互动,这次更像一场深度对接。

朝鲜方面一改此前多次纪念活动的传统安排,主动邀请中方政府首脑,展现出希望强化“可见支持”的迫切姿态。从表层仪式到实地访问,从座位安排到同步发布,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

对于中方而言,此访并非突然决策。从9月的多边互动到崔善姬访华,再到金正恩赴京,整个节奏呈现出渐进升温趋势。最终以李强访朝为高潮,形成完整闭环。

背景复杂。美日韩在东北亚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加之朝鲜持续进行导弹试射,区域安全氛围趋于紧张。俄乌冲突延宕不决,朝俄进一步靠近,战略版图不断重构。

在此背景下,朝方迫切希望通过高规格外交展示,证明其在地区事务中依然有话语权。而中方通过政府首脑级别访问,亦可强化对朝影响力,平衡外部压力,稳住边界态势。

此次访问也可能涉及双边经贸、边境交通、疫情后人员流动等议题。虽然公开通报中未详列,但结合实际安排推测,双方在非军事领域的接触亦有重要进展。

最关键的是,此次互动在“战略沟通”层面释放出新的信号。不仅表明中朝传统友谊依然牢固,也提示外部观察者:区域博弈中,朝鲜并未边缘化。

中方贵客的出席,无疑让这场阅兵式的“外交含金量”上升了一个档次

三天行程紧凑无空当,朝鲜方面全程高规格陪同,中方未出现“只看不说”的被动姿态。此类对等互动,在当前地区局势下尤其值得关注。

总的来看,这不是一次普通纪念活动,也不是一次单向表达,而是一次清晰的政治行为。行动本身即是声明。不论外界如何解读,中朝双方都通过这一访问达成了明确的战略定位。

参考信源:
《李强将率团访朝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新华社,2025年10月7日

《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在平壤举行 李强率团出席》——人民日报客户端国际频道,2025年10月10日

《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将率团赴朝鲜参加劳动党建党80周年活动》——塔斯社(TASS),2025年10月5日

来源:底层史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