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富人的富养是教孩子获得这项能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8 05:41 1

摘要:站在机场,看着排队安检的人群,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些拖着行李箱、带着孩子到处飞的家长们,可能正在用错误的方式"富养"孩子。

站在机场,看着排队安检的人群,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些拖着行李箱、带着孩子到处飞的家长们,可能正在用错误的方式"富养"孩子。

我叫林浩,今年45岁,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

前半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父亲,每年至少带女儿出国旅游两次,国内游更是数不清。

我以为这就是富养,以为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直到半个月前,我参加了一次商业峰会,在那里遇到了我的大学同学王建国。20年没见,他已经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身家几十个亿。

晚宴上,我们聊起了孩子的教育。

"你儿子应该去过很多地方吧?"我问,"像你这样的家庭,肯定是真正的富养。"

王建国笑着摇头:"我儿子到现在都没出过国。"

我愣住了:"这么多年,一次都没有?"

"对。"他很平静地说,"但我教会了他一项能力,这项能力比去过一百个国家都值钱。"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隐约感觉到自己这些年可能做错了什么。

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当王建国说出那项能力是什么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僵住了...

01

我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中产。

年薪80万,有房有车有存款,在这个城市算不上富人,但日子过得还算体面。我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出身,靠自己一点点打拼到今天。

女儿林小雨今年15岁,读高一。从小到大,我和妻子最骄傲的就是对她的教育投入。

别人家孩子周末上补习班,我们带女儿去博物馆、美术馆。别人家孩子寒暑假在家写作业,我们带女儿去日本、欧洲、美国旅游。我一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富养——让孩子见世面,开阔眼界,培养格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几乎把所有能挤出来的钱都花在了旅游上。去年夏天去美国,光是一家三口的机票、住宿、门票,就花了将近十万。妻子心疼钱,我说:"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些投入值得。"

小雨也确实去过很多地方。她的朋友圈里,全是各地的打卡照——巴黎铁塔、纽约时代广场、东京迪士尼、普吉岛海滩。每次旅游回来,她都会在学校里跟同学们分享见闻,那种自信和谈吐,让我很欣慰。

我以为,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直到那次商业峰会,我遇到了王建国。

02

王建国是我大学时的室友,当年我们关系很好。毕业后各奔东西,这些年一直没联系。我知道他创业成功了,但没想到做得这么大。

晚宴结束后,我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继续聊天。

"老林,你现在一年能赚多少?"他问得很直接。

"80万左右吧。"我说,"跟你肯定没法比。"

"也不少了。"他点点头,"孩子多大了?"

"15岁,女儿,读高一。"我说,"你呢?"

"儿子,16岁,高二。"

我们聊起了孩子的教育。我很自然地说起了这些年带女儿到处旅游的经历,语气里满是自豪。

"去年去了美国东西海岸,前年去了欧洲五国,大前年去了日本、韩国、泰国..."我掰着手指头数,"国内就更多了,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基本都去过了。"

王建国听得很认真,脸上没什么表情。

"你觉得这些旅游,对孩子的帮助大吗?"他突然问。

"当然大啊!"我说,"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格局。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那你女儿现在学习怎么样?"

这个问题让我有点尴尬。说实话,小雨的成绩一直不算好。她聪明,但不爱学习,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每次考完试,她都会说:"爸,我觉得读这些书没什么用,我都去过那么多地方了,见识比同学们多多了。"

这话让我既欣慰又有点担心。欣慰的是女儿确实有见识,担心的是她似乎把旅游当成了可以不努力学习的借口。

但我在王建国面前,还是硬着头皮说:"成绩还行吧,中等水平。不过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眼界和格局更重要。"

王建国笑了,那笑容里有种我看不懂的意味。

"老林,你知道吗?我儿子到现在都没出过国。"

我愣住了:"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他说,"我儿子16岁了,护照都没办过,一次国都没出过。"

"为什么?"我觉得不可思议,"你这个条件,想带他去哪儿不行?"

"不是条件的问题。"王建国说,"是我觉得没必要。"

"没必要?"我更不理解了,"你不觉得应该让孩子多见世面吗?"

"见世面?"王建国反问,"你觉得去巴黎看一眼铁塔,去纽约拍几张照片,就算见世面了?"

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

03

"老林,我问你几个问题。"王建国说,"你带女儿去过巴黎?"

"去过,去年夏天去的。"

"在巴黎待了几天?"

"五天。"

"这五天,你们去了哪些地方?"

我回忆了一下:"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塞纳河、香榭丽舍大街,还有凡尔赛宫。"

"每个地方待多久?"

"铁塔大概一两个小时?卢浮宫半天,其他地方基本都是走马观花,拍拍照就走了。"

"在卢浮宫,你女儿看懂了什么吗?"

我顿了顿:"看懂倒是谈不上,主要就是看看名画,拍拍照。"

"那她知道蒙娜丽莎为什么会微笑吗?知道断臂维纳斯背后的故事吗?知道《自由引导人民》画的是哪次革命吗?"

我哑口无言。

王建国继续说:"你们在巴黎的五天,其实就是在完成一个打卡清单——看铁塔,拍照;去卢浮宫,拍照;走香榭丽舍大街,拍照。然后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我们去过巴黎了。"

他的话像一根针,狠狠扎在我心上。

"这不是见世面。"王建国说,"这是旅游消费。"

"有什么区别吗?"我辩解道,"至少孩子去过了,有印象了,这不比困在家里强?"

"区别大了。"王建国说,"真正的见世面,不是去过多少地方,而是能从这些地方学到什么,能沉淀下什么。你女儿去过巴黎,但她对法国的历史了解吗?对法国的文化理解吗?对法国的艺术有感受吗?"

我说不出话来。

因为我知道,小雨确实不了解。她去巴黎的最大收获,就是在埃菲尔铁塔下拍了几十张照片,回来后发了个九宫格朋友圈,收获了一百多个赞。

除此之外呢?她记得住卢浮宫里哪幅画吗?她能说出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吗?她甚至连法国在地图上的准确位置都指不出来。

"我这些年,带女儿去过十几个国家。"我苦笑着说,"你的意思是,我这些钱都白花了?"

"不是白花。"王建国说,"只是投入产出比太低了。你花了几十万,换来的只是一堆照片和一些模糊的印象。而这些钱,如果用在正确的地方,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改变。"

"什么才是正确的地方?"

王建国看着我,认真地说:"教会孩子一项真正的能力。"

04

"什么能力?"我问。

王建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老林,你还记得咱们大学时候,有个同学叫张伟吗?"

"记得啊,成绩特别好的那个,每年都拿奖学金。"

"对。"王建国说,"你知道他现在在干什么吗?"

"不知道,毕业后就没联系过。"

"他在一家普通公司做中层管理,年薪30万左右。"

我有点意外:"张伟那么优秀,怎么..."

"因为他只会读书。"王建国说,"他成绩好,但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你再想想,咱们班当年成绩中等的李明,现在在干什么?"

我摇摇头。

"他现在是华南区的销售总监,年薪200万。"王建国说,"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李明在大学的时候,就学会了一项能力——沟通和说服。"王建国说,"他成绩不好,但他会说话,会处理人际关系,会谈判,会销售。这项能力,让他在职场上如鱼得水。"

我若有所思。

"老林,我再问你,你女儿现在会什么?"王建国说,"除了去过很多地方,拍过很多照片,她还有什么真正的本事?"

这个问题像一记重拳,打在我心窝上。

我发现,我还真答不上来。

小雨会什么呢?钢琴学了三年,半途而废了。画画学了两年,也放弃了。跳舞、书法、围棋,都是浅尝辄止。她唯一坚持的,好像就是旅游——但旅游算能力吗?

"你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教育我儿子的吗?"王建国说。

我摇摇头。

"我教他的,只有一项能力。"王建国说,"深度学习的能力。"

"深度学习?"

"对。"王建国说,"就是对一件事情深入研究、彻底搞懂的能力。不是浅尝辄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钻进去,学到精髓。"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儿子从小对机械感兴趣。别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是小孩子的爱好,不当回事。但我不一样,我看到了这个兴趣的价值,所以我开始培养他的深度学习能力。"

"怎么培养?"

"很简单。"王建国说,"别人家孩子学一门课程,学个皮毛就算了。我要求我儿子,既然学,就学透。"

他举了个例子:"我儿子8岁的时候对乐高感兴趣,我就给他买了全套的乐高机械组。但我不是让他按照说明书拼,而是让他自己研究机械原理,自己设计模型。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研究齿轮传动、杠杆原理、机械结构。最后他自己设计出了一台可以走路的机器人。"

"一年?"我有点震惊,"一个8岁的孩子,在一件事上花一年?"

"对。"王建国说,"别的孩子一年能玩一百种玩具,我儿子一年就玩一种。但他把这一种玩透了,学会了深度钻研的能力。"

我开始明白他的意思了。

"后来他对编程感兴趣,我就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王建国继续说,"他学了两年Python,现在已经能独立开发小程序了。再后来他对经济学感兴趣,我就带他读各种经济学著作,让他自己分析市场案例。"

"现在他16岁,虽然没出过国,但他对世界的理解,比很多成年人都深刻。"王建国说,"因为他学会了深度学习。他知道怎么深入一个领域,怎么把一件事研究透,怎么从表象看到本质。"

我沉默了。

因为我意识到,我女儿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能力。她什么都接触过,但什么都不精通。她去过很多地方,但每个地方都只是走马观花。她学过很多东西,但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

05

"老林,你知道为什么穷人喜欢带孩子到处旅游,而富人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深度学习能力吗?"王建国问。

"为什么?"

"因为旅游是最简单的富养方式。"王建国说,"花钱就能做到。你买张机票,订个酒店,带孩子去看看风景,拍拍照片,回来发个朋友圈,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好家长,你也会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

"但这种富养,本质上是懒惰。"他的话很犀利,"因为你不需要花时间陪孩子,不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不需要引导孩子深度学习。你只需要花钱,带他去旅游,就能获得'我在富养孩子'的满足感。"

我觉得脸上有点发烫。

"而真正的富养,是要花时间、花精力的。"王建国说,"我儿子学编程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陪他一起看代码,跟他讨论算法逻辑。他研究经济学的时候,我陪他一起读《国富论》,一章一章地讨论。这些事情,不是花钱能解决的,需要父母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

"所以穷人选择旅游,富人选择培养能力。"他说,"不是因为富人不愿意花钱,而是因为富人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我坐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因为我知道,他说的都对。这些年,我确实是在用旅游来弥补对女儿的陪伴。我工作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她。所以我用旅游来补偿,用花钱来证明我是个好父亲。

但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女儿的兴趣是什么,她擅长什么,她需要什么。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觉得旅游就是好的,见世面就是对的。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我问,"我女儿都15岁了,还来得及吗?"

王建国看着我,认真地说:"来得及。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过程会很难,比带她去旅游难多了。"

06

从那次峰会回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年对女儿的教育。我翻出了所有旅游的照片,一张一张看过去。那些照片里,女儿笑得很开心,但我突然发现,那些笑容都很相似,很表面,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

我又翻出了她学过的各种兴趣班的资料。钢琴、画画、跳舞、书法、围棋,每一样都是浅尝辄止。我以为这是培养她的多方面兴趣,但现在我明白了,这只是让她成了一个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

最让我触动的是,有一天晚上,我问女儿:"小雨,你最喜欢什么?"

她想了很久,最后说:"我也不知道。"

15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我决定改变。

首先,我跟妻子商量,今年暂停所有旅游计划,把这些钱和时间,用来培养女儿的深度学习能力。

妻子一开始很反对:"不旅游了?那小雨会不会觉得我们对她不好了?"

"我们要给她的,不是更多的旅游。"我说,"而是一项真正的能力。"

我开始观察女儿,试图找到她真正的兴趣点。

我发现,她其实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她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心理学的文章,还会跟同学讨论一些心理现象。但这个兴趣,一直被我忽略了,因为我觉得"这不实用"。

现在我明白了,兴趣没有实用不实用,只有深入不深入。

我开始引导她深入学习心理学。我给她买了一些经典的心理学著作,从《乌合之众》到《社会心理学》,从弗洛伊德到荣格。一开始她读不懂,我就陪她一起读,一章一章地讨论。

这个过程很慢,很枯燥,完全不像旅游那样轻松愉快。有好几次,女儿都想放弃,说:"爸,这太难了,我看不懂。"

我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你要记住,深度学习从来都不容易,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还带她去参加一些心理学的线下沙龙和讲座,让她接触真正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从业者。我鼓励她写心理学观察日记,记录身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三个月后,奇迹发生了。

女儿告诉我,她用心理学的知识,帮班里一个同学走出了抑郁情绪。那个同学因为父母离异,一直很消沉,小雨用她学到的心理学方法,陪她聊天,开导她,最后让那个同学重新振作起来。

"爸,我从来没有这么有成就感过。"女儿眼睛里闪着光,"比去一百个景点都有成就感。"

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

半年后,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

小雨主动报名参加,并且提出要做一个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报告。她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去郊区的小学做问卷调查,采访留守儿童,分析数据,最后完成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

报告完成后,学校邀请了几位教育专家来评审。其中一位是省教育厅的心理健康顾问。

评审那天,我和妻子都去了。看着女儿在台上侃侃而谈,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这不是那种"我女儿去过巴黎"的炫耀式自豪,而是"我女儿真正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由衷欣慰。

评审结束后,那位专家走到我面前,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

"这孩子了不起。"专家说,"15岁就能有这样的深度思考,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然后他顿了顿,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怎么教育孩子的?是不是带她去过很多地方见世面?"

我正要点头,突然想起王建国的话,笑着摇了摇头:"不是的。我们只是教会了她一项能力。"

"什么能力?"

"深度学习的能力。"

专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正要说什么,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进来的人,让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是王建国的儿子,王子健。

他手里拿着一份资料,走到台前,对主持人说:"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有一些补充意见想跟这位同学交流..."

当小雨看到王子健,当王子健说出他的身份和来意时,我才知道——

原来这次评审,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学生实践活动评审,而是一场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创新项目的选拔...

07

事情的真相让我震惊。

原来这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背后是省教育厅和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一个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计划"。

这个项目面向全省选拔30名对心理学有深入研究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给予专业培训和项目资金支持,让他们深入基层学校,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入选的学生,不仅能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还能拿到项目证书。这个证书在高考自主招生时,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加分项。

而王子健,正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之一。

16岁的他,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研究,开发了一套"青少年心理健康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数据,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个系统引起了省教育厅的关注,于是有了这个项目。

王子健来评审现场,是因为他想找几个对心理学有深入研究的同龄人,一起完善这个系统。

"你的报告我看了,写得很专业。"王子健对小雨说,"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分析,很有深度。我想邀请你加入我的团队,一起完善这个预警系统。"

小雨受宠若惊:"可是我才刚开始学心理学不久..."

"没关系。"王子健说,"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久,而是你有没有深度学习的能力。从你的报告可以看出,你有这个能力。"

那天晚上,我请王建国一家吃饭。

饭桌上,我由衷地感谢他:"老王,如果不是你那天的点醒,我可能现在还在带女儿到处旅游,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富养她。"

王建国笑了:"老林,你醒悟得不算晚。很多家长,一辈子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什么道理?"妻子问。

"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让他们看到世界有多大。"王建国说,"但富人的富养,是教孩子获得深度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去改变世界。"

"前者,是消费。后者,是投资。"

08

那次谈话之后,我彻底改变了对教育的认知。

我开始明白,真正的富养,不是你为孩子花了多少钱,去了多少地方,而是你帮孩子建立了什么样的能力体系。

旅游不是不好,见世面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没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去再多地方也只是走马观花,拍拍照片发朋友圈而已,不会有真正的沉淀和成长。

相反,如果孩子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他可以在任何领域深入钻研,可以把任何兴趣发展成专业技能,可以从任何事物中学到本质规律。

这才是真正受益终身的能力。

我想起王建国说过的一句话:"你花十万块带孩子去巴黎五天,他能学到什么?拍几张照片?看几眼铁塔?但如果你用这十万块,请最好的老师,给他最好的学习资源,陪他深度钻研一个领域半年,他获得的,将是一辈子的能力。"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年我在旅游上花的钱,少说也有五六十万。如果把这些钱用在培养女儿的深度学习能力上,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不过还好,现在改变也不算晚。

小雨加入了王子健的团队后,整个人都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想着下次去哪儿旅游的孩子了。她每天都在研究心理学,在完善那个预警系统,在思考怎么帮助更多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

她的成绩也提高了。不是因为我们逼她学习,而是因为她发现,要把心理学学好,需要很多基础知识——统计学、社会学、生物学、哲学。为了理解这些知识,她开始主动学习数学、语文、英语。

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支撑她的兴趣和研究。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比任何补习班都好。

半年后,她不仅入选了那个"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计划",还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了奖。她和王子健团队开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预警系统",被评为一等奖,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方向。她告诉我,她将来想学心理学,想成为一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帮助更多像她调研过的那些留守儿童一样的孩子。

这是她第一次,这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09

前几天,我和王建国又见了一面。

"老林,你现在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我儿子不需要出国旅游了吧?"他说。

我点点头:"因为他已经有了深度学习的能力,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去不去巴黎,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对。"王建国说,"等他将来去巴黎,不是去打卡拍照,而是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去跟世界顶尖的专家交流。那时候的旅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那你以后会带儿子出国旅游吗?"

"会啊。"王建国笑了,"等他18岁,我会带他做一次深度旅行。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而是在一个国家待一个月,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社会。"

"比如去日本,不是去东京迪士尼玩三天就走,而是去京都待一个月,住在当地人家里,学习日本的茶道、花道、剑道,了解日本的匠人精神和文化传承。"

"这种旅行,才是真正的见世面。"他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表面,还看到了本质;不仅去过了,还理解了。"

我恍然大悟。

原来旅游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旅游的方式。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游,确实只是消费;但深度沉浸的体验式旅行,才是真正的学习。

而后者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先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否则,就算你带他在京都住一个月,他也只是在那里玩手机、发朋友圈,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所以,顺序很重要。"王建国说,"先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再去旅行。而不是反过来,以为旅行能培养能力。"

10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太大了,以至于我开始反思整个中产阶层的教育焦虑。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到处旅游?为什么大家都在拼谁去过的地方多,谁见过的世面广?

因为这是最简单的炫耀方式,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富养"手段。

你不需要真正了解孩子,不需要花时间陪伴,不需要深入引导。你只需要有钱,有假期,就能带孩子去巴黎、去纽约、去东京。然后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看,我在富养我的孩子。

但真正的富养,从来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富养,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引导他深入钻研;是陪伴孩子成长,跟他一起学习;是培养他的深度思考能力,让他能够从表象看到本质。

这些事情,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所以很多家长选择了更简单的方式——花钱。花钱带孩子旅游,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花钱买各种教育产品。

他们以为,只要花钱了,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一个"去过很多地方,但没有真正能力"的人;一个"表面光鲜,但内在空洞"的人。

而那些真正的富人,那些真正懂教育的家长,他们会选择另一条路——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不是让孩子去过一百个国家,而是让孩子在一个领域做到专业水平。

不是让孩子什么都会一点,而是让孩子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

不是给孩子看世界有多大,而是给孩子改变世界的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11

现在,我女儿17岁了。

这两年,我们再也没有出去旅游过。但她的人生,比以前精彩了一百倍。

她在心理学领域越做越深入,不仅参与了那个"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计划",还在王子健的指导下,学习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她把心理学和AI结合起来,开发出了一套更智能的心理评估系统。

去年,她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今年,她已经开始跟几所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联系,准备将来报考心理学专业。

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义。她不再是那个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了。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将来想做什么。

这种笃定和自信,是任何旅游都给不了的。

前几天,她跟我说:"爸,谢谢你两年前的改变。如果你继续带我到处旅游,我现在可能还是个只会拍照发朋友圈的孩子。"

我笑着说:"要谢就谢王叔叔吧,是他点醒了我。"

"那你后悔吗?"她问,"后悔没有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我想了想,说:"后悔肯定有一点。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我在你15岁的时候就明白了,而不是等你18岁、20岁才明白。"

"那我们以后还会去旅游吗?"

"会的。"我说,"等你高考结束,我们去做一次真正的深度旅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在一个地方深度体验。你想去哪里?"

她想了想,说:"我想去奥地利,去弗洛伊德的故乡,去他工作过的地方,去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起源和发展。"

我欣慰地笑了。

这才是旅行的意义——不是为了拍照打卡,而是为了深度学习;不是为了炫耀去过,而是为了真正理解。

12

今年我47岁了。

回顾这两年的改变,我最大的感悟是:教育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钱,而是认知。

如果你的认知是错的,你花再多钱,投入再多资源,最终也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而如果你的认知是对的,即使你没有那么多钱,你也能培养出有能力、有方向、有价值的孩子。

穷人的富养,是用钱堆砌出来的表面光鲜——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世面,上过多少兴趣班。

富人的富养,是用时间和智慧培养出来的核心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者,看起来很美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后者,过程很艰难,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我很庆幸,我在45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也很庆幸,我及时改变了,没有让女儿继续走那条"什么都见过,但什么都不会"的路。

现在,我也想把这个发现告诉更多的家长:

不要再用旅游来逃避真正的教育了。

不要再以为花钱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了。

真正的富养,是教会孩子一项核心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

这项能力,比去过一百个国家都值钱。

这项能力,才是孩子面对未来最大的底气。

13

上个月,王建国的儿子王子健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提前录取了。

小雨也收到了几所重点大学心理学系的自主招生邀请。

我们两家一起吃饭庆祝的时候,王建国说:"老林,还记得两年前我们的那次谈话吗?"

"当然记得。"我说,"那次谈话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也改变了我女儿的人生。"

"其实那天晚上,我还有句话没说完。"王建国说。

"什么话?"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思维方式。"他说,"穷人思维,是用钱买便利,买表面,买虚荣。富人思维,是用钱买能力,买成长,买未来。"

"前者是消费,后者是投资。"

我举起酒杯:"老王,谢谢你。这两年,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富养。"

王建国笑着跟我碰杯:"不客气。能帮到你,我也很高兴。"

那天晚上,我们喝了很多酒,聊了很多话。

临别时,王建国对我说:"老林,你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真正的富人,从来不炫耀孩子去过多少地方,而是炫耀孩子有什么能力。"

我点点头:"因为地方是会忘记的,照片是会褪色的,但能力是会陪伴孩子一辈子的。"

"对。"王建国说,"所以,与其花几十万带孩子周游世界,不如花这些钱和时间,帮孩子找到一个真正的兴趣,培养一项真正的能力。"

"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投资,也是最好的富养。"

14

写到这里,我想对所有正在焦虑教育的家长说几句话:

不要再盲目跟风了,不要再被朋友圈的旅游照片绑架了。

别人家孩子去了巴黎,你就焦虑自己孩子没去过;别人家孩子学了钢琴,你就焦虑自己孩子是不是也该学。

这种焦虑,只会让你越来越迷失,让孩子越来越疲惫。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去过多少地方,学过多少东西,而是帮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培养真正的能力。

深度学习的能力,才是孩子未来最大的竞争力。

这项能力,不是报个班就能学会的,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需要父母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这个过程会很难,很枯燥,没有旅游那么轻松愉快,没有发朋友圈那么光鲜亮丽。

但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现在我47岁了,女儿17岁。

回想这两年的改变,我无比庆幸——庆幸我及时醒悟,庆幸我遇到了王建国,庆幸我没有让女儿继续走那条"什么都见过,但什么都不会"的路。

如果你也是一个正在焦虑教育的家长,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带孩子去更多地方旅游,我想告诉你:

停下来,看看你的孩子。

他真正需要的,不是去更多的地方,而是在一个领域深入下去的能力。

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照片和朋友圈,而是能够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真本事。

这才是真正的富养,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来源:城市套路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