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这年头出个门打个喷嚏都得先看一眼自己是不是“阳”了。要是再遇上发烧、咳嗽、浑身酸痛,十有八九家里长辈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又中招了?”可这“中招”还不一定是单挑,有些人直接是“双打组合”:新冠+甲流一起上门,套娃式感染,换着花样折腾人。
听着是不是有点离谱?可这还真不是段子,是实打实的数据摆在那。最近不少医院的门诊量翻了一倍不止,医生们一边给测核酸,一边又得加测甲流抗原,结果:双阳的人,不在少数。
你以为同时中招是运气差?其实这背后有门道。有些人就像是病毒的“自助餐”,一来就被“叠加感染”盯上。到底是哪类人最容易招架不住双病毒的进攻?这事不只是体质问题那么简单。
先说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场景:某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护士刚刚准备下班,一个大叔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就诊,核酸阳,甲流抗原也阳。医生一边开药一边感叹:“这届病毒,真会组团搞人。”不光搞人,还挑人。
大家总以为,感染一个就“免疫”了,结果呢?新冠和甲流这俩货,压根不是一个路数的。一个是冠状病毒家族的“当红炸子鸡”,一个是流感病毒的“老江湖”,打起架来各有各的套路,互不干扰,甚至还“互相成全”。你身体一虚,它俩就像打配合一样,一左一右把你包了饺子。
说到这有人就问了:不是说得了新冠之后身体会产生抗体吗?怎么还会得甲流?这问题问得好,但答案可能让你不太舒服——免疫力不是万能盾牌,它也有“偏科”的时候。
尤其是这几类人群,简直是“病毒温床”:
第一类是“亚健康人群”。别看表面上活蹦乱跳,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运动为零,身体其实早就敲锣打鼓地报警了。你以为你是年轻,其实你只是没倒下。病毒一来,防线一崩,直接双杀。
第二类是“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这些老朋友,一直在偷偷“掏空”你的免疫系统。病毒来了,身体忙着应付原来的问题,结果新冠和甲流趁虚而入,打个措手不及。
第三类,是“过度焦虑型人群”。情绪对免疫力的影响,比你想象中大得多。长期焦虑、睡眠不好、精神高度紧张,免疫系统也会“罢工”。人还没病,身体先认输。
还有一类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社交活跃型”。每天坐地铁、聚餐、逛超市、跑酒局,接触的人多到自己都数不过来。病毒传播最怕的就是“闭门谢客”,你这门都不关,病毒当然敞开来找你。
更“扎心”的是,有研究发现“叠加感染”的病例中,很多人都打过疫苗!这就让人更迷惑了——打了疫苗不是能防病吗?怎么还双阳?
这事儿不能怪疫苗,它不是什么“钢铁侠”,而是“辅佐将军”。它能帮你训练免疫系统,但你要是自己不配合,硬是天天熬夜+饱受压力+暴饮暴食,那你身体就像个“训练场没打扫卫生”的军营,病毒来了就是一锅端。
病毒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叠加上阵”。医生在门诊看到的一个个病例,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白领,前脚刚退烧,后脚又咳嗽加重,以为是“新冠没好彻底”。一查,竟是甲流接力上场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两个一起感染,会不会更严重?
答案很可能是:是的。
有研究指出,同时感染新冠和甲流的患者,住院率、重症率都有明显上升。原因也简单,两个病毒对呼吸系统都有攻击性,肺部、气管、免疫系统同时“开战”,身体根本招架不住。就像一个小区同时着火和漏水,消防和水务都崩溃,混乱程度翻倍。
这类叠加感染,恢复期也更长。你别指望三五天就能生龙活虎,很多人拖着咳嗽一两个月都没缓过来。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一点小风就能吹倒。
那怎么破?是不是只能靠命好不碰上?
还真不是。防护的关键不在于“逃避病毒”,而在于“强身健体+科学应对”。
首先,别再迷信“吃点药扛一扛”,也别指望“靠年轻硬抗”。病毒可不管你是不是90后00后,它看的是你身体的“免疫账单”。那张账单上写满了你的作息、饮食、锻炼情况,骗不了人。
其次,不要轻视疫苗,哪怕不能百分百防住,也能大大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就像穿了防弹衣,不代表子弹打不到你,但起码不会一枪毙命。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别带病上班”。很多人明明已经发烧,却还坚持加班,说什么“我能扛”。结果呢?同事全中招,病毒直接开了个“公司团建”。
如果你真被“叠加感染”找上门,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别急着恢复正常生活,尤其别猛地运动、熬夜、喝酒。有些人病刚好就去跑步、撸串,结果二次感染或症状反弹,自己又把自己送进医院。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不是人人一样脆弱。关键在于你平时怎么“养兵千日”。身体就是你最忠实的战友,你若待它如草,它必还你以荒;你若待它如宝,它才会帮你挡刀。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自我反省了:我是不是那个“容易中招”的类型?答案,其实你心里最清楚。你有没有规律作息?有没有真正锻炼?有没有在吃饭时不再拿手机刷到深夜?有没有在感冒发烧时及时休息?
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那就别怪病毒对你“情有独钟”。
当然也别太焦虑,毕竟焦虑本身也会削弱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在病毒频繁光顾的时代,建立健康的“生活免疫圈”才是关键。
你可以没时间健身,但别连饭都不吃;你可以不去跑步,但别天天坐着不动;你可以不泡枸杞,但别天天喝奶茶+炸鸡。身体的底线,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病毒只是在“验收成果”。
叠加感染不是天灾,更像是“生活方式的照妖镜”。你怎么过日子,病毒就怎么找你。
所以与其抱怨病毒“太猖狂”,不如从今天起,给自己一个重新启程的机会。哪怕只是早睡一小时,哪怕只是吃顿热饭,哪怕只是出门晒十分钟太阳,都是对自己身体的“增援”。
别让病毒教你重新做人。
别等“叠加感染”再提醒你什么才叫健康。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2024年全国流感疫情监测周报》
2.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流感与新冠叠加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春季呼吸道病毒感染趋势预测》
4. 《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刊
5.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情绪与免疫力关联性研究论文》
来源:普外科王医师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