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农业生产实践中,随着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无公害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应对植物病虫害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如在冬果梨生产过程中,传统化学防治方法虽能快速控制病虫害,但其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
冬果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 —以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为例
在当代农业生产实践中,随着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无公害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应对植物病虫害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如在冬果梨生产过程中,传统化学防治方法虽能快速控制病虫害,但其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探索和应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还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1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的基本情况及其生态环境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是一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为主要目标的特殊地理单元,覆盖面积广泛,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了从干旱区到半湿润区的多种生态环境。该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及野生动物种群,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网。在此背景下,冬果梨作为该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如图1),种植与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与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农业生态管理通过多元化种植、合理轮作等措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实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旨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图1 冬果梨
2 冬果梨常见病虫害
冬果梨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多种病虫害影响,这些病虫害不仅严重威胁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也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内,尽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冬果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果树蚜虫、红蜘蛛、果腐病、黑星病等多种病虫害的挑战。这些害虫和病害通过吸取植物汁液、侵染组织、传播病原,不仅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
3 冬果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病虫害管理,旨在通过自然或人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及病原微生物等,来抑制或消灭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实施的冬果梨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环境友好和生态平衡的理念,更通过具体数据支撑,展现了其在提高冬果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显著效果。
通过引入特定的天敌种群,如瓢虫对抗冬果梨蚜虫,可有效降低蚜虫的密度。试验数据显示,在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后,蚜虫的密度比未处理区域低60%~70%,从而显著减少了蚜虫对冬果梨叶片的危害,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间接提升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应用寄生蜂针对果实蛀虫的生物控制实践的结果表明,寄生蜂的引入使得蛀果率下降了约 50%,有效延长了冬果梨果实的储存期和货架期,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3.2 物理防治技术
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的冬果梨生产实践中,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展现了在控制病虫害方面的高效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在使用色板诱捕、性信息素诱捕、光照调控、温度调控等方面。色板诱捕技术(如图 2),通过使用特定颜色吸引特定害虫,然后利用黏性物质捕捉害虫,从而减少成虫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虫害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黄色粘板诱捕果园中的飞虫,如蚜虫、果蝇等,试验数据表明,使用色板诱捕技术后,冬果梨园内的害虫密度比未使用时降低了 40%~50%,显著减轻了对冬果梨生长的不利影响。
图2 色板诱捕技术
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作为引诱剂,吸引同种的成虫聚集,并通过设置的陷阱进行捕捉,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该技术在冬果梨害虫管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对果树蛀虫等重要害虫具有显著效果。据统计,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后,果树蛀虫的感染率下降了 60%以上,有效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3.3 无公害化学控制技术
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病虫害无公害化学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冬果梨的产量和品质,还有效维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是无公害化学控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物质。这些农药来源于自然,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小,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环境中降解,从而大幅度减少农药残留。例如,使用拮抗菌和病原真菌制成的微生物农药对抗冬果梨黑星病和白粉病,在施用后的一周内,病害发生率比传统化学农药处理区降低了 30%~40%,且无明显残留污染。此外,植物源农药如洋葱提取物和大蒜精油在对抗特定害虫如果实蝇时,表现出了良好的驱避效果,将害虫侵害率降低了约 50%。
低毒性化学制剂的选择和使用,应严格遵循环保和食品安全标准。在实践中,通过对冬果梨生长周期中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精准监测,合理安排低毒化学农药的施用时间和剂量,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监测数据显示,通过精准施药,冬果梨园区内的综合病虫害管理效率提高了约 60%,同时农药使用总量比传统方法减少了超过 50%,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负担 。
3.4 农业生态管理
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的冬果梨生产实践中,农业生态管理的应用展示了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效果。通过实施作物多样化种植策略,营造引入天敌和有益生物的栖息地,调整种植结构和模式,这些措施能够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外来病虫害的能力。数据显示,在实施轮作和间作后,冬果梨园内害虫的种群密度平均下降了约 30%,同时有益生物的数量增加 ,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效果提高了约40%。不仅直接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还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间接促进了冬果梨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提升。在水土保持和合理灌溉管理方面,通过科学设计灌溉系统和合理安排灌溉计划,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病害发生。通过实施滴灌和微喷灌技术(如图 3),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约 20%,还显著减少了根系病害的发生,冬果梨果实的病斑率降低了约 25%。采用绿色覆盖和施用有机肥料,增强了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促进了养分循环,为冬果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覆盖作物残留物或绿肥,不仅有效控制了杂草的生长,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
4 结 语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研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所。此地冬果梨栽培历史悠久,但病虫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系统地研究和分析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冬果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对推广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环境友好型植物保护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