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天凌晨,我刷到日媒头条:一句“惨败”,后面跟着一大串省略号,好像无人能接话。五座冠军奖杯齐刷刷摆在北京灯光下,日本记者的闪光灯闪到一半就黯了,镜头里只有中国队笑得灿烂。
首天凌晨,我刷到日媒头条:一句“惨败”,后面跟着一大串省略号,好像无人能接话。五座冠军奖杯齐刷刷摆在北京灯光下,日本记者的闪光灯闪到一半就黯了,镜头里只有中国队笑得灿烂。
说真的,这场WTT中国大满贯,从抽签到决赛,就像打开一条单行道——所有人都朝着输那边走。男单王楚钦封王,女单王曼昱登顶,混双还是王楚钦加孙颖莎,五个项目一个不漏。日媒没办法,只能把“亚军”俩字加粗,好歹撑门面。
更扎心的是张本智和。世界第四,刚下飞机就遇上中国小将陈俊菘,排名一百开外,却像弹簧似的窜起来,3-1直接带走。日本转播间瞬间寂静,我在弹幕里都能听见观众的咽口水声。
有球迷调侃:“张本这回是把球拍落北京,把心落长城。”听着荒诞,其实挺真。输得突然,想缓口气都来不及,第二天他就拎包返程。
回国第一件事,他没发长文道歉,也没闭关修炼,而是直奔T联赛。对手曾根翔、松平健太,熟到不能再熟的名字,他3-0、再3-0,连让对方拿一局都嫌麻烦。看直播的人都说,这哪里是比赛,更像练球。
于是日本网友炸锅了:“WTT受气回来虐自家人?”一句话击中痛点。说是泄愤也好,找回感觉也罢,张本脸上的松快肉眼可见。那张赛后比心的照片,我看像是写着“老子还行”。注:别扣字眼,“老子”在这儿是口头禅。
我不怪他。竞技体育讲究节奏感,连败一次就像自行车掉链子,先把链条扣回去再谈冲刺。只是扣链子选了国内联赛,有种“我家后院最好翻身”的味道。
再说日媒文章,整篇都是疲惫腔。记者连修饰词都懒得翻新:强大、完败、实力差距……这些词十年前写中国队也用过,如今仍是原配。差距没变小,词倒是用旧了。
最有趣一段,记者感叹“中国队替补都能夺冠”。话糙理不糙。陈俊菘打完张本,转头还得回去排队,国内乒超等着他抢位置。日本队却把张本奉作“王牌中的王牌”,当王牌被20岁小将拍下去,整个体系都跟着发懵。
再聊心理。输球那夜,张本接受采访眼神飘忽,像在找下一句台词。可到了T联赛,他一甩发带,吼声震天。我想起自己考砸后跑去小卖部猛拆泡面,咸而痛快——人性就是这么简单,哪怕顶级选手也一样。
国内联赛轻松横扫,不代表国际大赛就能轻松过关。别忘了巴黎奥运一年多就到。国乒主力要抢名额,替补要冲位置,全队都在内卷。张本想翻山,山那边还是中国队。
评论一句:泄愤这招治标,治本要升级打法。光靠发球抢攻、正手暴冲早被研究透,得学着“拆招加新招”。否则明年再遇陈俊菘、林诗栋,故事难保不重演。
奥运场馆里如果再出现“一轮游”,日媒大概会写出“绝望”这种更伤人的词。到那时,日本队的目标不是冠军,而是先保八强。听着刺耳,却是现实。
我们旁观者也别只看热闹。中国队高处不胜寒,越赢越容易掉以轻心;张本们越输越可能豁出去。竞技体育永远是猫捉老鼠,只是目前猫太灵敏,老鼠得练轻功。
最后给自己挖个坑:等T联赛结束,我们再看张本对阵奥恰洛夫、法尔克这类欧洲选手的表现。若还能连胜,我服;若还是“外战失灵”,那“国内猛虎、国际纸猫”标签就要贴实了。先写在这,回头对账。
来源:正直鲸鱼QWQ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