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秋,娃哈哈正经历创立以来最剧烈的震荡:核心高管严学峰被立案审查,香港高等法院冻结其境外核心资产,华东市场AD钙奶销售额暴跌37%,纯净水份额从18%缩水至12%。接过父亲宗庆后权杖仅一年多的宗馥莉,用一系列“刮骨式”改革搅动了这个国民品牌的根基。从转
2025年秋,娃哈哈正经历创立以来最剧烈的震荡:核心高管严学峰被立案审查,香港高等法院冻结其境外核心资产,华东市场AD钙奶销售额暴跌37%,纯净水份额从18%缩水至12%。接过父亲宗庆后权杖仅一年多的宗馥莉,用一系列“刮骨式”改革搅动了这个国民品牌的根基。从转移业务控制权到另起新品牌“娃小宗”,她的“保江山”布局究竟是洞察行业趋势的远见之举,还是无视风险的冒进莽行?
宗馥莉的改革,始于对娃哈哈“宗庆后时代”积弊的精准判断。父亲留下的不仅是700亿营收的家业,更是一套难以适配新时代的管理体系:宗庆后以“家长式”关怀凝聚人心,能为高管解决家属就医、子女入学问题,却缺乏科学考核机制;492家负增长经销商拖慢渠道效率,老旧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60%,在无糖茶等新赛道近乎空白。
面对这样的“定势牢笼”,宗馥莉祭出了激进的破局组合拳:
渠道清洗:果断淘汰492家负增长经销商,推行竞标制重构渠道体系,试图激活终端活力。
产能重构:投资10亿元在西安建设新生产基地,推动山西等地老基地脱离旧体系更名运营,聚焦核心品类生产。
品牌突围:在387件“娃哈哈”核心商标转让因国资股东反对失败后,通过宏胜集团注册46枚“娃小宗”全品类商标,计划2026年起逐步替代沿用近40年的国民品牌,首款无糖茶已试水市场。
业务重组:将浙江娃哈哈饮用水公司的桶装水销售权转移至自有控制的迅尔城通公司,原企业沦为代工厂,加工费从6.5元/桶骤降至2.75元,利润向新体系倾斜。
这些举措背后,是她对快消行业现状的清醒认知:在行业平均利润率跌破5%的存量竞争时代,“温情家族式”管理已难以为继。短期数据似乎也印证了改革的必要性——2025年一季度包装水市场份额曾从9.42%跃升至17.07%,乳饮料龙头地位暂时稳固。
宗馥莉的快刀没能剖开困局,反而捅破了利益平衡的脆弱窗户纸。2025年8月至9月,两场危机接踵而至,将她推向风口浪尖,暴露了改革中的致命短板。
第一重危机:内部信任崩塌与权力反噬。她倚重的核心干将严学峰因桶装水业务调整被立案审查,直指其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这位从2007年起就追随她的“嫡系”,主导了将桶装水销售权转移至宗馥莉控制企业的操作,被国资股东和员工质疑“掏空集体资产”。严学峰的倒台不仅让桶装水业务整合陷入停滞,更让内部管理层人人自危,本就紧张的干群关系雪上加霜。这种“嫡系攻坚”模式的弊端显露无遗:过度依赖核心团队推进改革,缺乏权力制衡与风险防控,最终引发信任危机。
第二重危机:利益失衡触发多方围剿。娃哈哈46%的国资持股与24.6%的职工持股会,注定改革需兼顾多方利益,但宗馥莉的操作显然忽视了这种平衡。桶装水业务调整直接损害了1.8万名职工股东的分红权益,商标转让与品牌替代计划则引发国资股东对资产安全的警惕,纪检部门的介入正是这种利益冲突的集中爆发。老员工对“KPI替代人情”的管理方式极度不适,有入职十年的员工晒出月薪从8000元降至5000元的工资条,维权事件累计超1500人次。
第三重危机:家族纠纷与资金受限。香港高等法院的裁定让她陷入被动:因拒绝按原计划为同父异母弟妹设立21亿美元离岸信托,其汇丰银行账户被冻结,失去核心境外资产处置权,还需披露资金转移去向。这场家族遗产纷争不仅消耗了她的精力,更让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风险,原定2025年底启动的“娃小宗”全国招商被迫推迟至2026年二季度。
评价宗馥莉的布局,无法用简单的“智者”或“莽夫”盖棺定论,其决策中既有超越父辈的远见,也充斥着致命的冒进短板。
她的“智”,体现在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性把握。放弃“娃哈哈”商标另起炉灶,看似疯狂,实则是对股权制衡困境的无奈破解——在国资持股46%的结构下,任何涉及核心商标的决策都可能被一票否决,“娃小宗”的推出为企业保留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关停低效产能、聚焦核心品类的思路,也契合了快消行业“降本增效”的必然趋势。她推行的“结果导向”管理模式,用KPI考核替代人情维系,本质上是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型的必经之路。
但她的“莽”,更在执行层面暴露无遗。首先是节奏失当,桶装水业务调整未经充分协商便强制落地,商标转让与品牌替代计划缺乏缓冲机制,短期内激化了所有矛盾。其次是利益漠视,忽视职工持股会与国资股东的合理诉求,将改革成本集中转嫁,导致支持基础全面流失。最后是风险失控,对信托纠纷的法律风险预估不足,对核心高管的权力约束缺失,最终陷入“内忧外患”的被动局面。这种“只看方向正确,不顾过程风险”的操作,让改革从“治病”变成了“致病”。
宗馥莉的困境,本质上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缩影——既要打破父辈的路径依赖,又要平衡多方利益;既要拥抱现代管理,又要维系组织稳定。她的经历已给出清晰启示:“保江山”从来不是“不破不立”的豪赌,而是“破立平衡”的艺术。
如今,宗馥莉已开始调整策略:暂停桶装水业务整合,强调“合规优先”安抚各方情绪;放缓“娃小宗”推广节奏,转而升级AD钙奶低糖版、营养快线植物蛋白系列等现有产品,以低成本方式试水年轻市场;加强与国资股东的沟通,争取决策共识。这些转变,恰是从“莽夫式激进”向“智者式平衡”的回归。
娃哈哈的转型仍在进行时,“娃小宗”能否被市场接受,信托纠纷能否妥善解决,内部矛盾能否逐步化解,都将决定宗馥莉的最终评价。但无论结果如何,她的尝试都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提供了镜鉴:真正的传承智者,既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更要有驾驭风险的智慧;既要有明确的战略方向,更要有平衡利益的耐心。
宗馥莉的“江山保卫战”,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博弈阶段。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