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48岁的赵国龙是上海一名金属加工厂的普通工人,干了二十多年。他身材壮实,皮肤黝黑,常年和机器轰鸣、高温打磨的车间打交道,是厂里出了名的“硬汉”。可近几年,体重逐渐增加,从年轻时的62公斤一路涨到接近100公斤,腰围也粗了一圈。长期夜班和应酬让他整个
2017年,48岁的赵国龙是上海一名金属加工厂的普通工人,干了二十多年。他身材壮实,皮肤黝黑,常年和机器轰鸣、高温打磨的车间打交道,是厂里出了名的“硬汉”。可近几年,体重逐渐增加,从年轻时的62公斤一路涨到接近100公斤,腰围也粗了一圈。长期夜班和应酬让他整个人越来越臃肿,走几步路就气喘。赵国龙有个多年来难以改变的习惯:酷爱吃肉和油炸食物。车间里条件辛苦,他常说“没有肉就没力气干活”。午饭时必点红烧肉,晚上下班后喜欢和工友去小饭馆,点上一大盘炸排骨,再来几瓶啤酒。亲戚朋友劝他少吃点油腻,他总笑着说:“干体力活不吃点油水,扛机器都费劲。”渐渐地,没人再多嘴,而他的血脂水平也在悄悄升高。
2017年6月12日早上,赵国龙在车间里操作磨床,轰鸣声震得耳膜发麻,空气里混杂着铁屑的焦味和机油味。他盯着高速旋转的铁件,双眼紧绷,忽然眼前一阵模糊,好像有层厚厚的水雾蒙住了视线,灯光变得昏暗不清。眼皮不受控制地打颤,脑袋猛地一沉,仿佛有人从头顶压下了一块沉重的铁块,压得脖颈僵硬,几乎抬不起来。紧接着,耳边骤然传来“嗡”的一声,轰鸣的车间仿佛瞬间失声,周围的一切像被隔绝,只有胸口的憋闷越发沉重。赵国龙本能地用双手死死撑住操作台,额头的冷汗瞬间冒出,顺着鬓角淌落,后背被汗水浸透。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每吸一口气都像被硬物堵在喉咙,胸腔发紧,心脏砰砰狂跳。他站立几分钟,身体摇晃着才稍稍缓过来,暗自安慰自己大概是熬夜太多,便硬撑着没去理会。
下午收工时,赵国龙正准备搬起钢件,忽然右手一抖,竟怎么也抓不稳工具。冰凉的麻意顺着指尖蔓延,手掌像没了知觉,发软得握不住任何东西。他愣在原地,想弯腰再试,却发现嘴角不受控制地抖动,说话带着拖音,舌头像打结一样含糊不清。胸口的热胀感再次袭来,灼烧般的压迫紧紧箍住,让他连气都透不顺。他踉跄着靠在机器旁,眼前的吊灯摇晃不止,像被人用力摆动,刺眼的灯光不断拉长扭曲。飞溅的铁屑映入眼帘,仿佛扑面而来,让他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幻觉。剧烈的眩晕让双腿发软,他急忙闭眼靠在墙壁上,努力平稳呼吸,可心跳乱得厉害,耳边的轰鸣和胸腔的灼痛让他头脑一片混沌。十几分钟过去,虽然症状稍有缓解,但反应依旧迟钝,意识像被棉絮堵住一般模糊。
傍晚时分,工友喊他去聚餐喝酒。赵国龙脸色苍白,心里明知不适,却碍于情面还是硬撑着答应。聚餐间他强颜欢笑,勉强喝了几口啤酒,胸口的沉重感暂时被喧闹压下。可回宿舍时,身体已经疲惫得像散了架。走到楼下,头部忽然传来撕裂般的剧痛,仿佛有一把钝刀从颅骨深处生生劈开。他闷哼一声,整个人猛地弯腰,双手死死捂住头顶,剧烈的疼痛让他浑身颤抖。牙齿一阵阵发麻,像被电流击中般咯咯作响,眼前顿时布满刺眼的白斑和漂浮的残影,光线变形闪烁。耳朵里传来高频的嗡鸣声,震得心脏发慌,他感到整个世界都在远离,脚下的地面失去支撑。
几秒之后,赵国龙彻底支撑不住,双膝一软,整个人瘫倒在冰冷的地砖上。身体抽搐愈发剧烈,四肢像被无形的力量拉扯般僵直颤抖,指尖因过度紧绷而泛白。双手蜷缩成爪状,关节死死扣紧,连指甲都嵌进掌心,渗出丝丝血痕。口水不停从嘴角涌出,带着气泡混合着粗重急促的喘息声,一股股浸湿了衣襟和颈口。他的眼神涣散,嘴唇发青,脸色像纸一样惨白,胸膛剧烈起伏却吸不进气。宿舍管理员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动,跑过来时看见他倒在楼道口,四肢不停抽搐,口水直流,话也说不清楚。管理员脸色骤变,连忙俯身拍打呼喊,却得不到回应,赶紧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颤抖着报出地址。楼道里的灯光下,赵国龙的身体抖动着,呼吸急促,场景让人心惊。
到院时,赵国龙的面色苍白,嘴唇带着明显的青紫色,呼吸急促而浅,胸口随着呼吸不断起伏。急诊医生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加压吸氧,并严密监测心率和血压。抽血化验结果很快送回:总胆固醇水平升至8.1mmol/L(正常心电图同步显示ST段压低,T波倒置,考虑存在心肌缺血的可能。
随后,医生为其进行了头颅CT,以排除颅内出血,结果未见异常密度影,说明当下并未发生脑出血。紧接着安排的腹部彩超显示肝脏呈弥漫性脂肪浸润,边缘略钝,提示代谢异常对肝脏已有影响。综合病史与检查资料,医生初步判断,这是长期高血脂引发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幸亏送医及时,否则极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梗或大面积脑梗,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立即为赵国龙启动了综合治疗,为了缓解心肌缺血,给予硝酸甘油进行对症处理,同时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血栓进一步形成的风险。为改善血脂异常,处方中重点加入了阿托伐他汀,帮助稳定血管内斑块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再次发生急性事件的可能。此外,还配合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液循环中的血栓扩展。医生特别强调,阿托伐他汀是长期管理中极其关键的药物,既能控制血脂,又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后续还需要结合饮食和作息调整,才能真正保障疗效。
治疗后,赵国龙意识逐渐恢复,胸口闷痛减轻。第二天早查房时,他靠在床头,神情落寞地问:“医生,我干活几十年,身体一直结实,怎么就出了这事?”医生翻看病历,说道:“这不是突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你长期嗜油嗜肉,血脂一直偏高,又没检查,血管早已在慢慢堵塞。一次突发的胸闷和头晕,就是身体透支的警告。”
出院前,医生强调,这次突发事件的根源在于长期血脂异常,虽然经过治疗目前情况稳定,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首先,要坚持规律服药,特别是阿托伐他汀,这是控制血脂、稳定血管的关键药物,不能随意停用或间断。其次,日常饮食必须以清淡为主,减少油炸和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严格限制酒精摄入。作息上要保持规律,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三班倒如继续工作需尽量调整班次。医生还提醒,要坚持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或慢跑,每周保持一定时长,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赵国龙听得心头发紧,默默点头。
出院后,赵国龙回到家便把酒柜里的白酒、啤酒一瓶瓶全部倒进下水道,甚至连工友送的红酒也没留下。厨房里堆放的腊肉、香肠、卤味制品,他也狠心全部清理掉,装进袋子直接丢掉。辞掉夜班后,他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晚上十点前睡觉,早晨六点准时起床,穿上运动鞋,沿着厂区外的林荫道快走四五圈,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他却觉得浑身轻松。早餐不再是油条和剩菜,而是一碗温热的燕麦粥配几片青菜;午餐减少油盐,以粗粮主食搭配清蒸鱼肉;晚饭只吃些汤菜,既简单又清爽。妻子也全程配合,用电子秤称盐,每顿控制用量,不再买炸排骨、啤酒和花生米这些高脂肪食物。生活一下子被彻底重塑,虽然饮食清淡,但他心里踏实。
3个月后复查时,血脂明显改善:总胆固醇降至4.9mmol/L,甘油三酯控制在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升至1.2mmol/L,已经接近理想水平。医生仔细查看心电图,发现未再出现新的缺血表现,便点头肯定:“控制得不错,继续保持。”听到这句话,赵国龙心头悬了几个月的大石头终于落地,长舒了一口气。妻子也在旁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这次绝不能再松懈,命要靠自己守护,再大的诱惑也不动摇。走出医院时,阳光洒在身上,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坚定。
赵国龙以为生活终于步入正轨,没想到两年后再次遭遇打击。2019年4月23日清晨六点半,赵国龙那天正在车间里操作车床,机油味和金属摩擦的气味充斥在空气中。他低头校准工件,准备调整切割角度,突然眼前猛地一黑,整个场景随之扭曲,机床的轮廓变形拉长,好像整个车间在旋转。手中的扳手差点脱落,胸口骤然传来撕裂般的剧痛,从心口直冲喉咙,像要把气息硬生生堵住。他下意识想弯腰咳嗽,却感觉喉咙里冒出灼热的酸液。额头瞬间渗出密密麻麻的冷汗,汗珠顺着脸颊流进衣领,脊背凉透。他急忙用力抓住操作台,却感觉左臂一阵麻木,手指再也握不紧,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
他想挪动脚步,可大脑发出的指令像被切断了一样,双腿根本不听使唤。左腿骤然开始不规则抽搐,膝盖上下颤动,像有电流穿过,脚趾死死蜷缩,鞋底摩擦水泥地板发出刺耳的“吱吱”声。随着抽动加剧,他的身体摇晃不止,像随时要倒下。与此同时,胃部传来一阵阵炽热的灼痛,仿佛一把火在体内翻腾,反酸感直冲咽喉,带来强烈的恶心。他弯腰想压住这种不适,却根本控制不住,胃里滚烫的液体猛然喷涌而出,呕吐物夹杂着昨晚未消化的饭菜,带着刺鼻的酸臭味溅到衣襟、裤腿和地面,味道迅速弥漫在整个车间。铁屑依旧飞溅在旋转的工件上,刺眼的火花照亮他狼狈的身影,而他的身体抖动剧烈,仿佛失去了所有支撑,四肢无力地垂着,眼皮颤抖,汗水与呕吐物混在一起,一点点浸湿了衣物。
几名工友听到车间里的异响立刻跑了过来,只见赵国龙已经瘫倒在轰鸣的机器旁。原本黝黑的脸色此刻苍白如纸,嘴角明显歪斜,口水不停顺着嘴边涌出,与呕吐物混杂成浑浊的液体,顺着下巴滴滴落下,打湿了地面。他的眼神空洞涣散,呼吸急促而紊乱,胸口剧烈起伏,发出沉重的喘息声,却怎么都吸不进足够的空气。双手僵硬地蜷缩成爪状,关节紧扣,指甲死死嵌进掌心,渗出了细细的血痕。工友慌乱地拍打他的肩膀,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可他完全没有反应,只有全身抽搐的幅度愈发明显,眼看着整个人逐渐失去意识,场面令人胆寒。有人慌乱地喊着“快打120!”,另一人冲向门口呼救。刺耳的警报声和机器轰鸣混杂在一起,车间里一片混乱,而赵国龙的生命正悬在危险边缘。
急诊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左侧额颞叶区域可见一处约4.8×3.1厘米的高密度影,边缘模糊不清,伴有周围水肿带,邻近脑沟受压变浅,中线轻度右移约0.5厘米。结合影像学表现,提示为急性脑出血。进一步行CT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壁不规则狭窄,局部有微小动脉瘤样突起,考虑为出血的潜在诱因。血液学检查同时显示血压持续升高至198/112mmHg,凝血功能轻度异常,提示高血压合并血管脆弱是此次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医生在床旁紧急告知,病情极为凶险,若不立即干预,极易进展为脑疝,随时危及生命。
听到“急性脑出血,伴血管异常”的诊断,赵国龙整个人像被瞬间击碎,双眼呆滞无神,手背青筋暴起,僵硬得死死扣住病床边缘,指节泛白。他的喉咙里挤不出半个字,胸腔被剧烈的气流冲撞,呼吸急促,脸色瞬间苍白。额头冷汗一滴滴滑落,滴在床单上,很快洇成一片湿痕。此刻,所有的力气像被抽空,他只能僵直地靠在病床上,双唇颤抖,却发不出声音。妻子在旁边泣不成声,捂着嘴止不住哭喊,眼泪打湿了袖口,整个人几乎瘫坐在地。医生沉声解释,长期血压未能稳定控制,加之饮食和作息缺乏规律,血管逐渐硬化脆弱,最终导致脑内小血管破裂。如今出血范围较大,必须立即住院,接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维持血压以及必要时的开颅手术或血管介入在内的系统治疗,否则病情会迅速失控。
然而,住院仅数日,病情便急转直下。赵国龙胸口再度传来撕裂般的剧痛,痛到大汗直流,随即呕吐出大量暗红色液体,酸腥气弥漫病房。片刻之后,黑色柏油样便喷涌而出,空气中弥漫刺鼻的血腥味。监护仪上血压迅速跌至70/45mmHg,心率飙升至140次/分,呼吸急促而紊乱,氧饱和度跌到68%。医生立刻下令抢救,双路静脉通道迅速建立,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飞快输入。面罩加压供氧无效,只能紧急插管接呼吸机,氧饱和度才勉强维持。与此同时,腹壁僵硬如石,提示腹腔已有大出血。
抢救室内,医护团队立即展开处理。医生下令进行胸外按压,两名护士交替进行操作,同时另一人快速推注止血药物和升压药。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并接上呼吸机,确保氧合。电除颤器多次使用,心电图波形虽短暂恢复,但很快再次消失。血库紧急送来血液,浓缩红细胞和血浆相继输入,仍未能有效提升血压。监护数据显示血压持续下降,心率逐渐减慢。经过持续一小时的全力抢救,所有复苏措施均未奏效。最终,心电图显示为直线,主治医生正式宣布:“抢救无效。”赵国龙的一生,定格在50岁。
得知噩耗的那一刻,赵国龙的妻子整个人愣在原地,眼神空洞,手指僵硬地攥着衣角,怎么都放不开。她直直盯着重症监护室紧闭的大门,呼吸急促而紊乱,胸口起伏剧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几秒钟后,她突然像被什么重击一般扑向门口,当目光落在那张静静躺着、被白布覆盖的身影时,双腿瞬间失去了支撑,整个人重重跪倒在地,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喊。她的喉咙像被堵住,声音支离破碎,眼泪却迟迟落不下来。伸出的手在白布边缘颤抖悬停,想揭开,却又缩回去,只能跪在原地,反复低声自语:“为什么会这样……明明检查都说好好的……”
几分钟后,她踉跄着站起来,双手死死撑住墙壁才没倒下,一路跌撞着走到主治医生面前。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写满了惊恐和难以置信,声音嘶哑颤抖:“医生,你们是不是看错了?不是说他只是血脂高吗?平时控制得挺好啊!我们每天清晨六点都出去快走,时间从不落下,饭菜清淡得连油水都没有,他早就滴酒不沾。家里做饭都用秤称着盐,连花生米都不敢吃,更别说肥肉了。药更是从不间断,阿托伐他汀一天一片,定点定时。我们明明做了所有该做的事,为什么还是……”
医生面对这样的质问,一时之间沉默下来。他低下头,重新翻阅赵国龙的门诊资料与住院记录,逐项检查指标逐页过。确实,从血脂数据看,他的水平控制得接近正常,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都在下降范围内,高密度脂蛋白有所回升,饮食作息也完全符合健康标准。没有糖尿病史,没有冠心病,甚至家族中也无类似病史。按常理来说,这样的情况不该突然出现如此凶险的进展。医生喃喃道:“这些数据很稳定,不应该恶化得这么快……”
他又追问赵国龙的妻子:“除了阿托伐他汀,他有没有同时吃别的药?或者长期坚持某些保健品?”妻子拼命摇头,声音沙哑:“没有,他就一直吃你们开的阿托伐他汀,从来不落下。吃药时间也固定,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准时服药,水杯提前放好,连一次忘记都没有。”医生听后神情愈发凝重,立刻让护士取来药盒核对批号,联系药剂科确认来源,同时追问:“那有没有和别的东西同时服用?比如饮料、果汁?”
赵国龙的妻子怔了一下,迟疑着低声说:“他很注意吃药的方式,不会乱来。要说什么特别的小习惯,好像是有,但我们一直觉得那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从没出过问题……”医生听到后,眉头越锁越紧,神情显得复杂。他再一次翻阅CT片和各项检查结果,仍然找不到明确的解释。一切记录都显示合理,指标也维持在稳定水平,可偏偏就出现了致命的突变。这种矛盾让在场所有人心里都沉甸甸的,空气凝固在无声的压抑中。
正在所有人陷入沉默时,走廊深处忽然传来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那节奏不快不慢,却带着一股令人不由自主安静下来的力量。几名年轻医生迅速停下手头的动作,侧身让开。一个年过六旬的女性专家走进病房,她的白大褂整洁利落,短发间夹杂的白色映衬着一双锐利而沉静的眼睛。她径直走到主治医生面前,没有寒暄,径自接过病历和影像资料,目光快速扫过CT片上清晰的出血与转移迹象,又调阅了既往体检和用药记录,神情平静却愈发凝重。
在确认无家族遗传病史、血脂控制合理、生活方式健康之后,这位专家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把病历轻轻合上,转身面向赵国龙的妻子。她的语气低缓却笃定:“请您仔细想一想,他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坚持过一些特别固定的小习惯?哪怕只是吃药的姿势、时间点,或者和什么一起入口,这些细节都很重要。不要觉得无关紧要,哪怕您觉得肯定没关系,也请务必说出来。”
这句话让赵国龙的妻子怔住了。她皱着眉头沉默许久,低声喃喃:“他就是按照医生说的来啊,从不乱来……要说特别的小习惯,好像真有一件,几十年一直坚持着,我们都以为不会有问题……”话音未落,她的嗓音已哽咽。专家的眉头随之松开,眼神由凝重转为坚定:“这正是一例极典型却容易被忽视的情况。赵国龙在饮食、作息、服药上几乎无可挑剔,连医生都看不出漏洞。但正是那三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被反复忽略,最终让病情失去控制,出现了灾难性后果。”
赵国龙工作时长期处在车间环境中,耳边充斥着刺耳的轰鸣声,地面与机器的持续震动让人感觉整个人都在颤动。这样的环境并不仅仅带来听觉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对身体造成了慢性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在这种状态下不断被激活,心率和血压周期性升高,虽然下班后检测时可能恢复正常,但在工作期间产生的大幅波动,对血管壁来说是一种隐匿而反复的损耗。血管在应激下反复收缩和舒张,弹性逐渐下降,微小损伤不断累积。对赵国龙而言,这种情况尤为危险,因为他的胃部在术后已经留下了慢性炎症和瘢痕组织。循环环境的不稳定,使得局部修复所依赖的血供不足,导致病灶区域无法得到充足营养和氧气的支持。表面上,他的复查结果看起来并无明显异常,但实际上,微小出血点可能已经反复存在,只是未被常规检查捕捉。一旦遇到某个突发因素,便可能迅速加重,使病情从表面上的平稳转为严重恶化。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赵国龙的身体逐渐形成了一种“表面稳定、内里消耗”的状态。白天在车间里,他往往注意到自己心跳比平常更急促,但并未太在意,认为只是工作劳累。然而,这种日复一日的微小波动,实际上对血管内皮和微循环造成持续磨损。胃部本身术后就存在脆弱点,局部修复需要相对稳定的血流供应,而这些高频的交感兴奋打乱了平衡。血流的不均衡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方面使得局部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导致炎症细胞在受损区域聚集而得不到清除。赵国龙每次复查都觉得“指标正常”,于是放松了警惕,却没想到隐性损伤正悄悄累积。最终,当某一次刺激超过临界点时,病灶区域迅速恶化,形成无法逆转的进展,这也是许多患者始料未及之处。
赵国龙的生活习惯中,还有一个看似无害甚至健康的习惯,就是每天固定吃香蕉。他觉得这样既能补充能量,又能帮助肠胃蠕动,甚至成了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仪式。但他常常在夜班结束后的深夜直接食用,这个时间点恰恰是身体代谢最弱的时候。深夜时胃酸分泌相对旺盛,而身体整体代谢则处于低谷,胃部对外来食物的处理能力较差。香蕉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和钾盐,本应是营养物质,但在这种时段进入胃内,却可能反而加重胃黏膜的负担。对于一个术后胃窦存在瘢痕和慢性炎症的人来说,这种酸性环境叠加离子刺激,容易让局部损伤无法修复。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深夜食用的习惯在赵国龙身上造成的影响逐渐显现。虽然他没有立刻感受到不适,甚至认为这是促进恢复的健康选择,但实际上,胃部在夜间承受着额外的压力。微小损伤在酸性环境下不断扩大,炎症反复加深。普通人或许能依靠正常的修复机制抵御这些影响,但赵国龙的胃部组织在术后已经失去了部分自我修复的能力。慢性炎症区域在反复的刺激下,逐渐形成了病灶范围的扩大,这是一种缓慢却持续的进展。他和家人都觉得生活方式已经足够健康,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习惯正在悄然成为新的负担,直到病情突然爆发。
赵国龙的另一个细节习惯是午休时总爱趴在休息室的桌子上小憩。每天中午,他习惯在吃完午饭后立刻趴在桌子上睡觉,认为这样既能快速恢复精力,又节省时间。然而,这种姿势下,胃部处在半压迫的状态,食物仍在胃腔内未完全消化,胃酸却不断分泌。趴着睡觉时,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尤其对术后已经存在瘢痕的胃窦区域来说,这种反流是极大的刺激。酸液与食物残渣一旦反复接触脆弱的黏膜,极容易造成摩擦性损伤,局部炎症反复发生。虽然当下可能只是偶尔的反酸或胸口烧灼,但长期下来,损害逐渐积累,黏膜屏障越来越薄弱。
这种习惯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被察觉,因为赵国龙经常在午休后还能继续工作,感觉并没有明显症状。但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胃部瘢痕组织受到的伤害一点点放大。局部炎症在这种环境下更难愈合,病灶区域逐渐扩大,形成潜在的恶性进展。赵国龙和工友们都觉得这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动作,但实际上,却成了健康隐患的重要因素。等到病情真正出现爆发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看似简单的午休习惯,背后却隐藏着被忽略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自觉生活健康的情况下,依旧走向恶化的原因之一。
内容资料来源:
[1]任小娟,董春慧.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J/OL].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5[2025-09-26].https://link.cnki.net/urlid/13.1258.R.20250924.1103.020.
[2]王莉.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5,20(09):78-81+86.DOI:CNKI:SUN:ZYWA.0.2025-09-015.
[3]张辉.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J].临床医学,2025,45(09):96-98.DOI:10.19528/j.issn.1003-3548.2025.09.021.
(《回顾:上海48岁男子吃阿托伐他汀降脂,2年后脑出血走了,原因令人意外》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