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那天,我表弟在荣昌区政府大院门口被晒得冒油,手里还攥着一张“小票”——前面还有147桌。
排队两小时,就为啃一口鹅脖子?
国庆那天,我表弟在荣昌区政府大院门口被晒得冒油,手里还攥着一张“小票”——前面还有147桌。
他发语音骂娘,说值不值,转头却老老实实站着,因为朋友圈已经先吃上了,配图是油光发亮的卤鹅斩件,配文:十五块,比奶茶还便宜。
真香定律谁都逃不过。
去年九月,荣昌卤鹅刚戴上“非遗”小牌牌,区政府就把食堂大门拆成折叠门,每月第一个周末准时开闸。
十五块一份,鹅翅、鹅脖、鹅肝堆成小山,还送一碗铺盖面。
食堂阿姨手不抖,反而怕你不够,大勺往盘里摁。
那天我十一点半到,队伍已经拐到马路对面,交警客串维持秩序,顺手给外地车指免费停车场。
小程序上实时跳号,前面还剩九百多号,我干脆先去逛了趟万灵古镇,回来正好赶上。
有人算过账,一只鹅出厂价八十,加工完卖一百二,食堂十五块,明摆着倒贴。
政府图啥?
我蹲在后厨门口跟保安唠,他叼着烟说,领导原话:让外地人先吃,吃完好发朋友圈。
一句话,广告费全省了。
国庆三天,食堂干掉七百只鹅,线上订单跟着翻两倍,养殖户蹲在田边笑,饲料钱一次结清。
原来赔出去那几块钱,转头从税收、房租、快递费里成倍捞回来。
我回家顺手搜“荣昌卤鹅”,跳出来的直播带货一晚卖空两万只,快递盒堆成山,发货车连夜往成渝高速开。
更鸡贼的是,他们把机关停车场、接驳车、甚至厕所都打包进“非遗套餐”。
游客排队无聊,小程序顺手推送附近景点优惠券,折下来古镇门票二十块,再送一张酸辣粉代金券。
一天下来,人还没出荣昌,微信步数两万,钱包也空了,但心里舒坦——没被当韭菜,反而像薅了羊毛。
我后面的大叔从绍兴飞来,专挑周末,说那边机关食堂也开,但只给本地人,还得刷身份证,哪像荣昌,身份证都不用,扫码就能进。
有人担心,这么赔本赚吆喝,能撑多久?
我查了数据,去年荣昌卤鹅产值十二个亿,今年目标十五个,四条现代化生产线连夜赶工,招工广告贴到贵州毕节。
非遗招牌挂出去,银行追着给低息贷款,条件只有一个:带动两千农户。
鹅苗、饲料、防疫全签保底价,农民只管养,养大政府收。
赔出去那三五块,算在宣传费里,财务账上写得明明白白,审计都挑不出刺。
吃完出门,我手里多了一张“荣昌返场券”,下月再来,送鹅肝酱小罐。
我突然明白,这不是简单请吃饭,是把整个区绑在一只鹅上:你为我排队,我让你省钱,你发朋友圈,我收税赚钱。
一顿十五块的饭,背后是算盘噼啪响,算的是三年后的客流、五年后的土地价、十年后的城市名片。
至于味道,实话讲,卤得确实透,鹅肉里带着淡淡陈皮香,但还不至于让人发疯。
人们疯的,是花小钱就能坐进政府大院,吃公家饭,拍一张“我也在里面”的照片,发出去自带流量。
临走回头,看见食堂门口新挂一条横幅:今天您来打卡,明天您来创业。
我笑了笑,把最后一块鹅脖子啃干净。
骨头吐进桶里,声音脆响,像给这场秀打了板。
来源:洒脱菠萝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