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与未来之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仍然是日本这个恶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7 20:48 1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绝不能以看待普通国家的眼光去审视和对待。尤其是我们在处理与日本相关的一切事务时,必须将时间维度尽可能地拉长,深入到历史长河与纵深脉络之中,去探寻、研究、总结并预判其行为背后的逻辑链条。

文/铁血墨缘

图/来源于网络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绝不能以看待普通国家的眼光去审视和对待。尤其是我们在处理与日本相关的一切事务时,必须将时间维度尽可能地拉长,深入到历史长河与纵深脉络之中,去探寻、研究、总结并预判其行为背后的逻辑链条。

回顾中日两国一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当中国拥有强大实力并持续千年之久时,日本能够蛰伏千年,表面顺从臣服。这绝非夸大其词、耸人听闻、杞人忧天之语。日本是一个极具隐忍特质的单一民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天然资源极度匮乏,这两大关键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的生存发展之路径。这天然决定了日本绝不会选择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恰恰相反,侵略扩张的罪恶欲望,深深烙印在其民族基因与民族性格之中,永远不会磨灭或改变。

在当今之中国社会,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在看待日本时,心态和认知与当年唐朝时期颇为相似,就是认为日本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经济规模与军事实力远远弱于我们的弹丸小岛国,不足挂齿,何足为惧。然而,历史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唐朝时期,中国的先人们可曾料到,千年之后,中华大地会遭到日本鬼子的疯狂侵略,几乎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我们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绝大多时间都将日本远远甩在身后,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占据优势,但日本却总能找准时机,在暗处发动偷袭,让我们遭受重创。

回溯历史,公元663年,日本以扶持百济复国为借口,首次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向大唐发起全面宣战。这场战争日本大败,距今已有1362年之久。此后,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朝两次东征日本,均未取得成功,距离现在也已经过去了744年。公元1592年至1597年,大明军队两次联合朝鲜军队,共同抵抗倭国的入侵,这一历史事件距今也有428年了。到了近代,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吓破了胆,担心汉人趁机起事,主动向日本承认战败,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并赔偿日本白银2亿3150万两。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让日本用这笔钱完成工业化并从此崛起,日本更加视中国人为草芥,肆意践踏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旅顺大屠杀中,仅有36人的“埋尸队”幸存,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距今已有131年。

进入20世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命令张学良的30万东北军不抵抗,日军迅速占领东北全境,开启了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惨绝人寰、极端残酷的暴行,如731部队活体实验、南京大屠杀30万、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以及反人类的生化战等,妄图对中国实施赶尽杀绝、亡国灭种的阴谋计划,这些惨痛的历史距今仅仅才80年。今年9月3日,我国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但是,日本却动用国家外交手段阻止亚非拉等各国领导人来中国观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国主义战败至当今时代,日本是否已经彻底改弦易辙,走上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的道路呢?种种迹象与事实表明绝非如此。早在2014年,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与纵容下便已经废除了“和平宪法”!这一举动打破了战后日本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理念。与此同时,日本所谓的“自卫队”的军费开支连年暴增,并大力购买研发高精尖进攻性武器装备,不断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在国际外交政治舞台上,日本频繁与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乃至北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积极加强军事合作,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且毫不掩饰地对外宣称此举正是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此外,日本还积极向菲律宾等周边国家提供军事装备和培训,试图构建和打造一个针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

如果我们打开地图,仔细审视日本这一连串动作背后的战略意图,其目的不言而喻。历史经验与教训一再地告诉我们,当中国处于强盛时期时,日本往往会选择蛰伏,表面上的恭顺臣服只是为了掩盖其内心的罪恶企图。然而,一旦中国出现暂时的衰弱或者内部动荡,日本便会伺机而动,如同饿狼扑食一般,凶猛地向中国扑来,而且绝对不给我们留有任何喘息的机会。这已经被无数次的历史事实所印证,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历史铁律。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对日本有一番精准深刻的评价:“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可以说,这一评价精准定位与揭示了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性格的本质劣根性。‌‌

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当前中国的崛起和强大而产生战略上的误判与轻敌思想。在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头脑,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加强军备,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对于日本的认知,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公知们给我们设定所谓的“一衣带水,中日友好”的虚幻的表面叙事上。中日两国虽然地理相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远非简单的表面友好所能概括的。唐朝时期的中日友好远比现在的中日关系紧密,一千多年后,中华民族险些被大和民族吃掉!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一份深刻的历史清醒,以战略的眼光和审慎的态度去审视和应对日本这个恶邻。我们始终坚定地追求和平,但和平绝非单方面的愿望或一厢情愿的祈求,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互尊重的结果。遗憾的是我们想和平,而日本想侵略我们,想发动战争。一旦日本胆敢轻举妄动,我们必须对日本彻底去军事化。

如今,我们国家日益强大,但这绝非放松对日本警惕的理由,反而更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因为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对手可能无时无刻不在研究我们的弱点,随时准备再次发起挑战,给我们最致命的一击。这种警惕并非源于仇恨,而是出于对国家、对民族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必须抓住当下的每一个机会,从国家层面到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提高警惕、振奋精神、盯死日本、提高军力,从每一个可能着手的细节入手,全力以赴地去应对,绝不能再给日本鬼子任何可乘之机。

来源:铁血墨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