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声寥唳。”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转眼今年的中秋节已经过去了,愉快的国庆假期也已接近尾声,相信此时此刻很多人都已在返岗的路上了吧,再过一天又要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了。明日起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声寥唳。”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转眼今年的中秋节已经过去了,愉快的国庆假期也已接近尾声,相信此时此刻很多人都已在返岗的路上了吧,再过一天又要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了。明日起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气候将从凉爽向寒冷转变,气温的上下起伏波动也会逐渐增大。在古籍中是这样记载寒露的:“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说的是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寒甲”的方位时(即太阳黄经达到195°时),就是秋分与寒露交节的日子,寒露到来后,天气将变得寒冷起来,就连早晨的露水也会变得寒凉刺骨。
在民间素来有着“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说法,说的是从白露到寒露节气,露水的温度也会出现明显变化。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白露的水”、“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为什么说白露节气的水可怕,而寒露期间下的雨却可以救人?一起来了解下。
“白露水”为什么可怕?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正处于夏末秋初时节。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已经开始活跃,经过夏季的高温多雨后导致大气中的暖湿气流非常强盛,而暖湿气流若碰到冷空气就容易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在白露时节正是北方谷子、大豆、高粱、玉米等作物丰收的季节,而南方的棉花已开始吐絮,无论从庄稼生长还是收割的角度来说,都是宜晴不宜雨的。正如古农谚所说,“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所以,在白露节气期间如果阴雨连绵的话,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在古时大部分人都是以种田为生的,所以白露节气多雨就意味着粮食收成减少,因此古人称白露的水是不好的。
为什么又说“寒露水救世人”呢?
寒露处于秋分的后一个节气,而秋分时节又正处于秋收关键期。老话说,“抢秋抢秋,不抢就丢。”按照古人的说法,在秋分节气期间古人一般就会把农作物收割完毕,等待天气下雨来进行秋耕和秋播工作,所以寒露节气期间的降雨是利大于弊的。
老话说,“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寒露节气碰到下雨天的话,预示着到了来年正月和二月会降雨频繁,气温也会比较低。正二月时已经开春了,“春雨贵如油”,春天雨多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的,也预示着到了秋收时节,丰收有望。
对于古人来说,粮食能够丰收就意味着一家人能够填饱肚子,不至于挨饿,所以才说“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
来源:心灵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