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生|故宫的每块砖,都在讲述中国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18:04 1

摘要:摄影师梅生用十余载时光拍摄紫禁城,却仍觉 “尚未圆满”—— 这座藏着六百年历史、凝结文明智慧的皇城,其厚重远非数幅图片能承载。

作品刊发于2025年《摄影世界》杂志10月刊

《故宫四说》

摄影并文 / 梅生

向上滑动可查看本期杂志

摄影师梅生用十余载时光拍摄紫禁城,却仍觉 “尚未圆满”—— 这座藏着六百年历史、凝结文明智慧的皇城,其厚重远非数幅图片能承载。

他以镜头为钥,借俯角仰角探中轴之序,用广角长焦展建筑之阔,更以 “空间建筑” 与 “历史活动” 为坐标解读文明。今择其四篇札记,以图文为引,邀你共品紫禁城的文明回响。

建筑——人类居住形态,文化载体符号,早于典籍,大于器物,常人熟视无睹,哲人观之有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摄影师拍建筑是对历史的解读。

北京紫禁城,世界皇宫之最。建于明朝永乐四年,现存宫殿 960 座,房间 8707 间,计有明清 24 个皇帝居住于此。现称“故宫”,因是前朝遗址,逊帝宫阙。旧称“紫禁城”,“紫”乃紫微星,位于中天,永恒不变,有“紫微正中”之说。中国皇帝称为“天子”,以“天之紫微”喻“地之皇宫”,天意直达,江山永固。“紫”乃大内之所,戒备森严,典制规整,谓之禁地。二者合一,故称北京皇宫为“紫禁城”。

天下太和

太和雪霁 梅生 摄

公元 1644 年,满人入关,建立大清朝,也把紫禁城的宫殿改了名称。

三大殿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建筑。明永乐皇帝初建紫禁城,称三大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嘉靖皇帝改称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谓皇之天下,已到致极。清朝皇帝改朝换代,一切政策以“和”为主。有一个很聪明的皇帝,把天字上面的一横放到下面做成一点,于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处屋宇改名作“太和殿”,其余二大殿依次为中和殿、保和殿,取达到“顺治天下”之意。这个皇帝名为顺治,大清朝的开国君主。

奉天迎雪 梅生 摄

甲申春雪,雪霁初晴,天地间素缟铺墁,惟余茫茫,辉煌雄博的太和殿沉于雪野,达升天境,一派“天子明堂”的壮阔气象,普天之下,惟此为大。

沿丹陛拾级而上,太和殿云气缭绕,如天上宫阙。仰视,广角,摄影师的角度恰是臣民拜见皇帝的角度,取景器是通达天境的通道。“人间天上,天上宫阙”的景象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定格于胶片之上。

太和雪霁,太和殿掩去金碧辉煌,还“太和”于本来气象。

午门金水

紫宸天阙·午门 梅生 摄

午门,皇宫正门。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儿时从旧戏文里听到的一句:“推出午门斩首!”

其实,午门是皇朝象征,礼仪之所,在这地方杀人,岂不晦气!古代京城另有刑场。

午门颁布历书,古代社会之盛举。

铺首门钉 梅生 摄

献俘,宣扬文治武功的盛典。考中了状元的读书人可以享受从午门正中的御道出宫的待遇,那是皇上赐予的恩荣……午门有着太多的故事。

午门是紫禁城里最高的一座建筑,高度为三十八米。午门东西各有两座楼观与中央城楼相连,状如大鸟展翼。古人观念东西南北四向中南方属朱雀,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太平金缸 梅生 摄

午门后有一河,曰“内金水河”。水色如碧,何故称金?紫禁城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构其布局,金水河源自京西玉泉山,入城后从积水潭由西向东蜿蜒而至,西方属“金”,故称“金水”,且金为五行之首,帝为天下之尊,皇宫里的河当然称为“金水河”。源头有玉,流水泛金,闹个金玉满堂,岂不皆大欢喜。

曾于冬日拍摄金水河,天青河白,积雪于冰,卧如银弓,展如玉带,全不见半点灿然金气,只飘忽如白玉沉天,且冬季游人罕至,苍茫幽寂,心境亦陷入久远的历史。快门开启的轻微响声,亦如久远历史的回音。

对称阴阳

海水江崖 梅生 摄

对称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法则。

紫禁城建筑,名称对称,功能对称。

宫殿有乾清,坤宁;门户有日精,月华;亭台有万春,千秋;更有文华,武英,景运,隆宗诸名,凡乾坤日月,春秋文武,千般万种,包罗万象,能对上的,都对上了。

麒麟曜日·慈宁宫 梅生 摄

宇宙间的对立统一,莫过“阴阳”二字。大者教化人心如体仁,弘义;小者描情状物如凝香,浮碧;中者方位指向如东华,西华;莫不以对称说事,阴阳含隐其中,需要仔细思量。

紫禁城中,尤爱三大殿的汉白玉台基,徜徉其上,堂堂皇皇,叠叠荡荡,绝对高度难言其高,却有如人间天上。

何故?

不知!

但是真有这种感觉。

每次拍紫禁城,都要到这里看看。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每次都能按下快门。

不就是一排排石栏杆吗?文人之语叫作“雕栏玉砌”。

游人多时,熙熙攘攘,犹如街市,看不出“雕栏玉砌”的味道。

索性不看,步下台阶,拣僻静处走。

蓦然抬头,蓝天如洗,螭首凸扬雄起,其势昂昂,阳刚强健,一派雄风。

遂转雕栏,折回处,见白石栏杆凹缩阴陷,其态柔柔。见此形,方知人工造化巧于天然,哲匠之思隐“阴阳”与“雕栏玉砌”之中。

玉陛金阶 梅生 摄

有了阴阳的含隐,这白石台基方能承载天地。大匠不匠,极浑重的哲思隐于极精巧的雕饰之中。

摄影师在高低俯仰的角度选择中,将“极浑重的哲思”摄于平面的图像之中。

偶然的发现如牛顿看见苹果掉在地上。

摄影师的感悟出于建筑师的哲学表现。

诗梦哲思

皇城夜雪 梅生 摄

壬午冬,又大雪,又摄丹陛。

雪厚半尺,云龙驭天,海水江崖皆掩于雪下。须晴日,天地素洁,玉宇澄清。太和殿顶时有瑞气升腾,疑为宋徽宗赵佶绘《御宫瑞鹤图》景象重现,江山如画,却一时画图难足。

幸今人发明摄影术,须臾之间,情景立现。我得此技,得摄此图,天清气朗,心旷神怡。

当大雪把一切精微细末之处掩去时,太和殿丹陛只留下雄伟的线条与轮廓,苍莽大气,浑然太古。一切宫廷靡费帝王奢华皆可隐去不言,心悦诚服的只有老祖宗留下的建筑文明。

玉宇清宁·紫禁城 梅生 摄

除文字之外,建筑是先人留下的最重要思想传述。文字是非物质的,建筑是纯物质的,二者叙述的都是思想。

雪掩丹陛,神龙头尾都不见了。

抬头看天,天上有云。

云缥缈而下,与太和殿前的龙浑然一体。龙腾云驾雾,吞吐霓虹。我愕然,以为见到了真龙。定睛细看,云飘去,龙还在,方知龙还是龙,已在此处蛰伏了六百年。

宁寿宫古松 梅生 摄

摄影师拍摄时经常会有这种虚幻的影像出现,其实只是一种非正常的观察角度,或叫作灵感,或称为梦境。只是把眼睛的错觉移接到镜头上,虚变为实,一个是另一个的梦。移花接木,摄影将瞬间固定,梦境即成现实。

梦是诗的世界。

诗是摄影师的镜头,把现实变为图像。

图像是摄影师的哲学思考。

重楼落金·东华门 梅生 摄

梅生

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

2016 年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2017 年参加意大利第 57 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同年在第 5 届世界摄影大会上由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 (FIAP) 授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影像大使”荣誉称号。

来源:摄影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