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双一流”评选:8所优质双非有希望入选!学生考上即赚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7 16:14 1

摘要:2025年的高考结束之后,“双非”大学表现突出的讨论逐渐开始发酵,这些大学缺少“985”、“211”之类的标签光环,但是它们近些年的发展却让人眼前一亮。下一阶段的“双一流”高校评价工作中,这批院校或会成为突出重围的新秀。

2025年的高考结束之后,“双非”大学表现突出的讨论逐渐开始发酵,这些大学缺少“985”、“211”之类的标签光环,但是它们近些年的发展却让人眼前一亮。下一阶段的“双一流”高校评价工作中,这批院校或会成为突出重围的新秀。

双一流 建设自从提出之后就成了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式。它不仅提高了教育水平、改善了配置资源状况,也为那些有发展潜力但没有被纳入双非的学校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区域性的优势明显、学科的实力较强的一些大学迅速脱颖而出。接下来我们就对几所关注度高的高质量双非高校作详细的介绍。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大学是1983年创建的一所年轻的有活力的高等学府,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同产生。最初的时候,北大等名校给予大力扶持,使得它在刚成立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经40年迅猛发展之后,如今的深圳大学已然成为广东省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所“双非”高校,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其王牌专业如光学工程、 新闻传播学等,则是深大面向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输出人才的重要支撑。位于深圳这个经济特区的学校同蓬勃发展的产业链形成了良性互动,被认为是有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的一所学校。

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是地方重点综合性高校,该校始于创建于1910年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在多次更名合并后确定现在名称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目前设有64个本科专业,包括工科、管理学以及理科等。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它的王牌学科。这所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并受到很多考生青睐。

扬州大学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晚清时期的通海农学堂,后经过多次院校合并,于1992年正式组建成现在的江苏省属重点高校。这所大学拥有兽医学、 在农业类优势学科上,学校拥有畜牧学等,在人文学科中,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也有积淀。坐落于美丽的扬州城内,扬州大学被认为是国内省属高校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一所。

而南京工业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如今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A类高校。该大学优势集中于化工领域,其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长期占据国内前列。在学校的安全科学与工程这方面,它也和我们社会的需求存在着很紧密的联系,使得南京工业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一直受到市场的青睐。

如果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即杭电称为以信息科技为核心且是“双非”的好大学,相信不少人会认同。创建于1956年的这所学院最初是为航空服务而设置的,随后又逐渐转向了电子信息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些专业是其就业率的强力保障,杭电靠着坐落于全国数字经济之都杭州的地利优势,跟其他相关新兴行业一块儿迅猛发展起来。

江苏大学位于镇江市,其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该校王牌学科是工科和农业,机械工程、农业工程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1年合并重组之后,江苏大学于各类学科发展方面不停地投入,其育人的目标以中心形式存在,把很多急需的人才输送到地方经济和国家的产业链接当中去。

福建师范大学属于福建省“双一流”的主要创建高校,其定位更多的是面向基础教育和文化领域。成立于1907年的它,是一所有底蕴的师范类院校,中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等人文学科是它的长项。福建师大不只是给福建送好老师,也在推动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向前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也属于西南地区一颗工科明珠。它的前身是昆明工学院,1954年创建。昆工作为云南省的重点高校,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伴随着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一带一路”以及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工作,昆明理工大学所处的区域更加重要了。

这些高校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共性,都是“双非”,但是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都不输某些“211”大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各个高校的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不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地区发展的竞争力。相比于追逐“985”“211”的名校光环,这些优质“双非”院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未来“双一流”大学评定工作不仅是资源再配置的过程,还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大命题的具象化表达。那么双非高校会打破传统的高等学府模式为考生提供更多的优质选择。对想要参加2026年高考的学子及其父母来说,关注此类学校应当被提上日程了。考生怎样聪明地运用志愿填报机制,理性挑选综合性价比更好的学校,仍旧要提前安排,全方位知晓。

不论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还是扛起行业的担当责任,这些学校都是从一个单一的教书育人类型的院校向研究型与应用型方向发展的。随着时日的增长,它们不但会是“双非”中的翘楚,而且也会成为我国高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新军。大学间的风云变换里,它有希望获得持续的发展。

来源:万物有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