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社交平台,一边是“大爷坚守道义获点赞”“防范踩踏传递安全意识”的正能量内容被反复转发,一边是娱乐圈某些明星靠“扮丑卖惨博眼球”“低俗绯闻炒热度”霸占热搜——就像网友那句“看不懂了,这都是啥呀”,如今的娱乐圈,早已不是“寓教于乐”的阵地,反倒成了“伤风败俗”
打开社交平台,一边是“大爷坚守道义获点赞”“防范踩踏传递安全意识”的正能量内容被反复转发,一边是娱乐圈某些明星靠“扮丑卖惨博眼球”“低俗绯闻炒热度”霸占热搜——就像网友那句“看不懂了,这都是啥呀”,如今的娱乐圈,早已不是“寓教于乐”的阵地,反倒成了“伤风败俗”的重灾区,若再不管,真要让下一代的价值观彻底跑偏!
谁还记得娱乐圈本该传递什么?是歌手用旋律传递力量,是演员用角色诠释人生,是艺人用言行树立榜样。可现在呢?有人把“互撕骂战”当流量密码,脏话连篇还自诩“真性情”;有人把“低俗梗”当幽默,拿伦理、尊严开玩笑还美其名曰“接地气”;更有甚者靠“擦边营销”博关注,镜头前露骨作秀,把“低级下流”包装成“个性”——这些内容被算法推给孩子,他们会以为“炒作=成功”“低俗=有趣”,长此以往,哪还有什么是非观、荣辱观可言?
别拿“娱乐自由”当挡箭牌,自由从不是“无底线”的遮羞布。有人说“观众爱看才会有市场”,可看看数据就知道:网页里那些讲“人生感悟”的真实故事播放量破10万,传递“安全意识”的视频被反复分享,真正受大众认可的,从来都是有温度、有价值的内容。娱乐圈的“低俗化”,本质是部分从业者“逐利忘义”,为了短期流量放弃社会责任,把“赚钱”凌驾于“育人”之上——这种只看利益不看影响的行为,和“误人子弟”有什么区别?
更可怕的是,孩子的价值观就像一张白纸,娱乐圈的低俗内容会在上面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他们可能会模仿明星的“脏话连篇”,觉得“没素质是酷”;可能会追捧“炒作出来的热度”,觉得“努力不如作秀”;甚至会把“擦边行为”当正常社交,模糊了道德边界——这不是危言耸听,当“伤风败俗”的内容成了常态,下一代的精神世界只会越来越荒芜,到时候再想补救,恐怕真的“无药可救”!
当然,整治娱乐圈不是“一刀切”禁掉所有娱乐,而是要给“低俗”划清红线。监管部门该出台明确的内容标准,让“低俗炒作”“露骨营销”无漏洞可钻;平台该承担起审核责任,别让算法只认流量不认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观众,要主动对低俗内容说“不”——你多转发一条正能量视频,就是在给孩子多一份正向引导;你对低俗明星多一次抵制,就是在为孩子守护一片干净的精神空间。
最后想问大家:你见过最让你不适的娱乐圈低俗现象是什么?是明星的无底线炒作,还是综艺里的恶俗游戏?如果是你,会怎么引导孩子避开这些“精神毒药”?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和想法,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守住价值观的底线!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