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必成看到日军在迅速向白石山飞奔,企图抢占制高点,形势十分危急。 白石山高不过三十米,在山区只能算是一个小山岗,但是在苏南已经是制高点了,而且现在对于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制高点。
王必成看到日军在迅速向白石山飞奔,企图抢占制高点,形势十分危急。 白石山高不过三十米,在山区只能算是一个小山岗,但是在苏南已经是制高点了,而且现在对于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制高点。
王必成大声喊第一营第一连连长彭寿生,命令他火速占领南面那个有白石头的山岭,越快越好,怕彭连长听不清楚,就用手比画着说:“就是前面那个有一块白石头的山,快去快去!这是制高点,必须占领,掩护全团突围!”
白石山的顶部浓烟升起,炮声隆隆。日军、新四军双方都意识到这个三十米高的小山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必须占领。 双方势在必夺。 彭寿生连长立即按团长的要求向全连下达命令:抢占白石山,顺序是一排为先,二、三排跟上。
站在他身边的副连长姚友生率第一排向白石山顶部飞快跑去,边跑边喊:“快跑!一定要抢在小鬼子的前头。”第一连是二团的一等主力连队。奇袭镇江新丰车站、消灭日军十五师团庆江中队四十余人就是一连的杰作。连长彭寿生、指导员曾梅生、副连长姚友生都是新四军第二团有名的猛将,三人中唯一幸存、活到建国后的是彭寿生,后来担任第二团第二营营长,建国后担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 第一连一排四十多人齐刷刷端着三八式步枪猛冲,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劲,不仅无人掉队,而且边跑边拧松了手榴弹盖。
十多分钟后,当他们登上白石山的顶部向下一看,好险,一股日军也快爬到顶了。 “打!”一排手榴弹下去,山坡的日军不是倒下不动,就是向山下跑去,死的伤的一片嚎叫声,日军进攻停止了。真险啊!仅先敌一步,快了两三分钟,主动权便为我控制,大家感到无比欣慰,随即就地抢筑简易工事。 肖国生随后赶到,指挥突击连用五挺机枪的火力,挡住了日军的冲锋。 彭连长率二排、三排随后到达,清点一下人数,一排伤亡十多个战士。
彭连长命令二排接替一排任务,三排扩大正面防御,各排争取时间挖工事,迎接新的战斗,一排短暂休整,作为预备队。 一阵阵排炮铺天盖地向白石山袭来,日军的第二次冲击开始了。 日军像潮水般地涌向山上来,早已作好充分准备的二排、三排,个个手扣手榴弹环等待连长的命令,当日军接近到二十多米时,一声叫打,轰隆隆的手榴弹声在山坡响起,接着就是机枪火力。成批的日军死在山坡上,钢盔满地,三八式步枪横七竖八地压在尸体身上。受伤的在叫喊,活着的向山下跑去。山坡上顿时出现一片平静。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景象,输红了眼的敌人是绝对不肯善罢甘休的。 日军恼羞成怒,把成吨的炮弹倾泻在这座小小的白石山上。
彭连长要部队除留观察人员外,其余均在几个石洞内防炮火轰击,迎接日伪军又一次新的进攻。 就在一连与日军争夺白石山时,王必成又派出一营二连向白石山的右翼出击。这一方面减轻敌人对一连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威胁到日军的侧后。二连前出,攻占了一些小高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稳住了阵地。接着三连继续跟进扩大战果,对一连阵地的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就在此时,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按团部的要求,在上下会村周围控制了一些有利地形,制止了日军多次的进攻,尤其是六连和八连的阵地,是日伪军进攻的重点。好在上下会和丰城村之间距离不大,形成一个三角形,便于组成环形防御。 对白石山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居高临下能掩护新四军突围,保证整个阵地的巩固。
日军分三路冲锋,正面向白石山两次冲锋均被打退,从东南方向偷袭也被击退。 第四次进攻,日军组织正面进攻,并从东北方向发起冲锋,均被新四军击溃。 第一营教导员李文魁带领一个班死死挡住日军,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扔完了,刺刀拼断了,枪托砸坏了,没有一个人逃跑,没有一个人投降,直到全部牺牲。 为了掩护团直机关转移,第二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亲率一连,抢先占领制高点,从黎明打到黄昏,与敌军展开激战,坚守阵地,奋力抵抗,连续打退日伪军多次冲锋,成功掩护二团主力折向西南,从国上村突出包围圈。
在这紧要关头,肖国生要求团领导和主力突围,肖国生指挥一营一连担任掩护。肖国生把所带的文件及印章,都交准备突围的同志,自己留下来指挥掩护。 当肖国生带领战士冲到西背山时,南京、汤山的鬼子骑兵,也冲到板塘山,和我军形成对峙局面。
接着八百多日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肖国生立即命令机枪排掩护六十多个战士,向板塘山冲峰。 一场激烈的肉搏战全面展开…… 战斗从黎明一直打到黄昏,击溃了敌人多次冲锋,阵地前面丢下敌人多具尸体。在组织第八次反击时,肖国生腰掖手榴弹和驳壳枪,端起轻机枪,亲率一个排杀向敌阵,在战斗中多处中弹负伤。
战斗打响后,王必成团长沉着指挥部队转移,但是仍处于日伪军重兵重围之中。二团主力终于突出重围。 上下会战斗持续了八个小时,场面十分残酷激烈。 第二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第一营教导员李文魁等在掩护团部突围时,英勇牺牲。 第一营一连副连长姚发生端着三八大盖步枪,连续射杀数名日军,遭到日军射击,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体外还在指挥战斗。 一些未能突围的战士宁死不屈,第一营第一连九班长陈秋元面对冲上山头的敌人,毅然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第一营一连六名埋伏在窑洞内的伤员,连续用手榴弹杀敌,直至弹尽身亡。
几名身负重伤的战士在日军端着枪扑过来前,为了不当俘虏,爬向水塘,集体投水牺牲。 第一营第一连指导员曾梅生负伤被捕后,冷不丁地拣起一块石头击打一个敌兵头部,高呼“打倒日本强盗!”被敌人用刺刀杀害。 第一营第一连副连长姚发生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体外还在指挥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副连长姚发生重伤昏迷被认为牺牲了。后来姚发生苏醒过来,被农民救了。 第一营一连伤亡大半,一营第一连指导员曾梅生和五名正副排长牺牲,一连本来是第二团的一等主力连,一百多人打得只剩下连长彭寿生等十七人杀出重围,与团部和一营主力会合。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彭寿生回忆:
一天清晨,乌云满空,天色阴沉。战士们漱洗完毕刚准备出操。 “有情况,鬼子来了!”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集合!”我急忙命令全连战士整装待发。 顷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硝烟弥漫,密密麻麻足有几千日军和三百多骑兵,杀气腾腾地向上下会直奔而来。 情况十分危急,处境非常险恶,营长又不在,怎么办?我心急火燎地来回踱步,焦躁不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霍地猛见王必成团长快步如飞,向我们一连跑来。他果断地下达命令:“快,一连给我迅速抢占白石山山头,坚决阻击敌人,保证团部、营部和二、三连分路突围。你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完成任务,这是我们的活路,否则就……”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我斩钉截铁地向他作了保证。 不言而喻这个任务非同小可,能不能突围成功,关系着全团的存亡,我们一连面临着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在这万般危急的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
事不宣迟,我急忙叫副连长姚发生带领一个排,火速跑步前进,抢占山头。随后我带领两个排,从侧翼一面担任掩护,一面阻击敌人。 十来分钟,小小的上下会村,战火纷飞,姚副连长已带领战士猛打硬冲,比鬼子早到两三分钟,一举占据了山头的有利地形,战斗开始了,枪炮声震耳欲聋,子弹密集。敌人凭借强大的火力,气势汹汹地向白石山蜂涌扑来。一连战士们坚守阵地,奋力抵抗,连续击溃了敌人的七八次冲锋,打得日本鬼子狼狈不堪,嚎嚎乱叫,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激烈的交战,持续了四五十分钟,王团长指挥部队已冲杀突围,脱离了险境。一连完成阻击任务后,且战且撤,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时近黄昏,敌人见偷袭未成,便气绥地抬着几十具尸体撤走了。 夜幕降临,我赶忙召集一连剩下的十名战士重返阵地,打扫战场。大家望着牺牲的战友,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我和战士们站在墓前,高举拳头,发出钢铁般的誓言:“战友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为你们报仇。” 擦干泪水,我们正准备动身。忽然,团通讯员匆匆赶来,叫我立即去见团长。
一见面,王团长紧紧握着我的手,非常急切地问道:“怎么样?战士们情况如何?” 簌地,我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硬咽着说不出话来。见此情景,他随即叫通讯员给我倒了一杯水。
稍停片刻,我详细地向首长汇报了这次战斗的经过。 “唔,你们连是好样的,战士们都很顽强。特别是那位副连长,动作真快,要是让敌人抢先占领山头,那我们的部队损失就更大了。由于你们连动作迅速而赢得了时间,使得大部队胜利突围。可惜政治主任肖国生、教导员李文魁、指导员肖梅生,副连长姚发生以及几位排长和七八十名红军老战士都英勇牺牲了。他们都是好同志、好战友……”说到这里,团长和政委刘培善以及在旁的同志们都禁不住地流下了热泪。
过了一会,王团长为了缓和这种悲壮的气氛,亲切地对我进行了安慰:“今天,你们一连打得好,打得勇敢,立了大功,虽然伤亡大些,但值得,这是大局。如果没有你们一连的代价,我们就不会胜利突围。你要振作精神,化悲痛为力量。战争本身就是很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有生死搏斗不死人的呢?为了保持你们连的编制,我和政委已决定,从第一营二、三连和二营新兵连各调一个排充实你们连,由肖国生的胞弟肖治平任你们连的指导员。回去后,你们要好好整休连队,继续做好战斗准备。” ——肖国生是上下会村战斗牺牲的最高职务的烈士。
在转移中,肖国生不幸负伤。他为了不连累其他战友突围,于是把手枪交给警卫员小王,命令守卫在他身旁的战士们火速冲出去。十多个战士一听都哭了,大家说:“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块,我们决不离开你!”肖国生严肃而吃力地说:“死在一块有什么好处呢?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言讫,就停止了呼吸。
肖国生年仅二十二岁,牺牲后遗体还被日军捅了十几刺刀。 第六连指导员温德生最后撤退时被日军赶上,他抱起一大捆手榴弹和一群日军同归于尽。 二营六连完成任务后,向句容下荣庄突围,胜利地突出重围。 值得一提的是,上下会战斗英烈中,还有一位下会村村民何在玉。三十五岁的何在玉是村里的“青抗会”会员,上下会战斗打响后,部队人手不足,急需民工帮忙。何在玉得知消息后,自告奋勇参加部队的后勤转送工作。他挑起两只装有文件、钞票和子弹等物的木箱,跟其他民兵一起奋力奔跑。
在激烈的枪战中,何在玉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上下会战斗是新四军挺进茅山地区后,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反包围战,新四军第二团一百多人伤亡,其中肖国生是新四军第一个在作战中牺牲的团级领导干部。 虽然老二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给予敌人极大的打击。 经过八小时的苦战,粉碎日军分进合击,第二团胜利突围。 新四军第二团是新四军的头等主力团,但是此时部队基本被打散,在南边丁庄收拢各连队,回水西村附近整理补充,恢复了各营连的建制。 新四军共毙日军五十六人,伤日军四十三人。
(四)反省与整顿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在团长王必成指挥下奋力抗击,毙日军五十六人,伤四十三人。新四军牺牲五十八人,伤八十二人。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营教导员李文魁等壮烈殉国。战后,当地群众先后举行肖国生等烈士追悼大会。陈毅司令员亲撰悼文:“茅山的风雪,长江的波涛,都在追悼我们的抗日英雄,我们应该以更大勇气来继续他们的事业。”
上下会失利是王必成在抗战岁月里为数不多的败仗,和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六师淮北涟水之战,算得上是他军事生涯里少有的失手。 几十年后,有老战士回忆:“教训是有轻敌观念,在同一地区活动过久,以致为敌侦知,合围得逞。”
上下会失利和新四军二支队的云台山失利、新四军十六旅的塘马失颇有相似之处:
一、都是新四军取得胜利之后(二团拔除龙湾据点、奔袭延陵,十六旅广泛出击恢复游击区,扩大部队),被日军调集兵力突袭围攻,遭受损失;
二、都是战前得悉敌军在驻地周围增兵的情报,军政主官没有作出果断撤离的决心;
三、都有军政主官伤亡:上下会战斗里第二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牺牲,塘马战斗里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牺牲,云台山战斗里第三团第一营长邱立生、教导员王荣春等六十五人牺牲;
四、在有关战斗详报的经验总结中,说到受损的原因都有“轻敌”之语;
五、都是在苏南这一日、伪、顽、我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发生的战斗损失。
新四军战斗详报说到经过: 三月六日,二团团长王必成率团部及一、二营和三营八连移驻上下会一带,拟在该地休息两三日,倘敌向我包围,情况紧张,则集中主力打击敌之一路,以突破敌人之围攻,而直向延陵方向转移。 我于事前所得情报,敌十五师团(岩松)六十一联队(池田)分八路,向我驻上下会二团一部进行围攻。由于疏忽研究,对情况判断不准确,只估计敌人系扬言围攻,即进攻亦不会如此之快,以致决心错误,形成作战部署的不充分,因此谈不上战前之充分准备。
三月七日晨四点,毛家宅附近,首先发现敌人,团长遂下命令集中部队于丰陈村,以突围为目的,当时战斗序列:八连及二营一部为前队,团部辎重行李及一营跟进,并以二营六连在下会担任掩护,向上塘、五岗头方向突围,行抵薛村时,即发现少数敌兵,稍事接触,当即退走,至白石山右发现敌人布满周围山地,集中火力突然猛烈地向我射击,王必成团长令一连坚决向敌攻击,掩护部队向西北突围。
一连指战员奉命后,奋勇向高地攻击,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经反复冲杀,占领高地,并依托高地多次击退敌人集团冲击。一连完成掩护任务撤下来时,仅剩十余人。幸我指战员英勇苦战,利用地物接战,即集中火力与兵力往返冲击,最后即突破敌两道包围线,突围而出,战斗经历八小时之久。
新四军战斗详报记载:“此次战斗毙敌五十六人,伤敌四十三人,我阵亡五十八人,伤八十二人。内有该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政指李文魁、陈杰生、温得生均光荣牺牲,教育干事顾光斗、周经、章政英、张国英及张军,均受重伤,此次并损坏机枪四挺、长短枪十余支,电台因运输员受伤,不能运走,当即打破投入河中” 一九三九年三月七日夜里,彭寿生带领一连三剩下的十几个战士回到阵地,日军已经撤退,他们含泪掩埋了战友的遗体。
随后,一支队第二团部领导来到一连,团长王必成和政委刘培善看望大家。 衣衫破烂的彭寿生热泪盈眶,哽咽的说不出话。 全连大会上,王必成宣布二团的三条决定: 第一、第一营副营长罗斌接任第一营教导员职务; 第二、立即从一营的的二连和三连、第二营新兵连各自抽调一个排,补充到一连; 第三、肖国生弟弟肖治平担任第一连指导员。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六日,在元庄村召开肖国生追悼大会。会上,二十多名和尚要求发给武器,参加抗日。肖国生的弟弟萧治平到一连工作。
一九四0年,担任老二团第一营一连指导员的萧治平在黄桥决战中壮烈牺牲。 二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牺牲,在云岭军部检查工作的周恩来听到肖国生同志阵亡的噩耗,挥泪写下悼文,称肖国生同志的牺牲,代表了一年来新四军无数英勇烈士的牺牲,代表了新四军高级干部奋斗牺牲的领导精神,更代表了多年奋斗至死不息的革命者的意志,不畏强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员的模范。 陈毅亲自整顿一支队老二团。 陈毅离开茅山去了云岭,一直对苏南新四军不放心。
果然,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六日新四军二支队第三团团长邱金声病故后,在一支队二团在上下会失利之后八天,又发生一件大事:先是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王赤牺牲,接着在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原一支队参谋长、现任江抗三路副司令员胡发坚率江抗三路来到武进洛阳谈家头,收缴土匪武装大刀会的枪械时,一名同志枪支走火,不幸击中他的头部。胡发坚永远地倒在了江南大地上,牺牲时年仅三十三岁。这是云台山、上下会之后苏南新四军的第四件不幸的事情。
一九三九年三月底,陈毅和粟裕回到茅山。陈毅焦急万分,会议一结束,心急如焚,带着警卫班飞马赶回来。 一路飞奔,赶回水西村,陈毅和一支队参谋长张正坤、政治部主任刘炎、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等人研究,决定调新四军吉安通讯处主任郭猛接任二团政治处主任职务。
上下会战斗后,王必成曾经两夜不眠。王必成十七岁参加红军,二十二岁担任李先念领导的红三十军的副团长,二十四岁担任红三十军的八十九师副师长,大大小小数百战,深受徐向前总指挥的影响。这次失利,深深刺激了王必成,他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战斗失利反思。
王必成和刘培善对二团进行了整顿,力度很大: 一、成立团轮训队,训练班排长;二、组织各营连加强训练,特别是射击、刺杀、投弹三大技术;三、组织团领导和几位参谋,集体研究日军的战术特点,写成总结报告,开展针对性训练。 段焕竟带领第三营从武进县回到茅山,由于大批新兵入伍,收集到大批国民党军丢失民间的武器弹药,这支部队发展很大,第七连和第九连各自有有一百八十多人,每个班都有轻机枪,还组建一个新兵连,以便补充损耗。
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为执行中共中央东进北上指示,陈毅派叶飞、吴焜率第六团东进江阴、无锡、常熟地区。后继续向东发展,夜袭浒墅关火车站日军,一直打到日军据守的上海虹桥飞机场。 二团正一边整顿补充,一边保卫一支队司令部,没有担负东进任务。
一九三九年五月中旬,由于第二团参谋长段焕竟调任新组建的六团团长,张铚秀接任二团参谋长,王必成、刘培善、郭猛职务不变。同时,吴甲寅金坛游击支队一部编入一支队特务营,大部补充到第二团各部。 一九三九年九月九日,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在陈巷桥伏击战中以三十人的代价消灭日军一百八十人。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九日,王必成率领老二团,与调任新六团团长的段焕竟联手,在江苏丹阳九里镇一带与“扫荡”的日军展开激战,取得毙日军中队长以下一百六十八人、俘三十是哪人的重大胜利,被称为“延陵大捷”。
九里镇战斗亦称贺甲战斗,创下新四军在江南歼敌的新纪录,当时上海和江南等地报纸纷纷以“伟大胜利在江南”为标题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贺甲村大捷,标志着老二团不但打了翻身仗,而且战斗力提高得更为强悍。 除一般的战术运用外,王必成的老二团在实践中还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战术,即一打、两战、两拼、三猛、两速。这个战术当时被誉为“老虎团”的基本战术。 一打:就是敢于同日本强盗打;两战:就是敢于打夜战、近战;两拼:就是敢于同日军拼手榴弹、拼刺刀;三猛:就是敢于猛打、猛冲、猛追;两速:就是速决战、速转移。
王必成的这一套战术,引起了日军的极大重视。新四军在小丹阳地区战斗中,缴获了日军一本《对共军二团的作战研究》小册子,其中写道:“不让共军老二团近战。只要能避近战,共军老二团其他战术也就失去了作用。”由此可见,日军在战术上是如何惧怕第二团。 日军在战术上采取了两条措施对付第二团:一是扩大扫荡规模,同时加强以适应与老二团近距离战斗的模拟演练;二是增加轻武器装备,加强火力配系,加强情报网络,提前掌握对方行踪,尽可能避免和第二团近战。
日军为做到避免与第二团近战,提出了一个消极的对策:“在共军基本战术能发挥作用时,皇军切忌恋战,要迅速收缩,退至村落、丘陵、河沟堤埂、房屋等一切可利用的地形地物,以绝对火力优势固守阵地,以待援军。”
一九三九年以后,日军的确常采用这种“对策”。但是,不论日军如何耗费精力和时间研究“老虎团”的战术,仍然败仗频频。(灵犀一指)
来源:江右郎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