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抖音,50亿播放的里,一条“反向肉麻”杀疯了:偷拍照片说成下蛊,点赞300万。
“情话发出去,对方回了个‘嗯’,比已读不回更扎心。
昨晚刷抖音,50亿播放的里,一条“反向肉麻”杀疯了:偷拍照片说成下蛊,点赞300万。
我顺手把链接甩给闺蜜,她甩回一句:AI写的,别信。
真不怪她冷。
我上周连发五条“量子纠缠式想你”,对面直接沉默。
牛津大学刚说了,每天3到5条是红线,超量大脑直接开启“情话免疫”。
我踩雷了,还踩得啪啪响。
后来我去扒数据,发现78%的人先让AI打草稿,再自己改。
最火指令是“带科技感”,生成的句子像Wi-Fi信号,看不见却满格。
我试了一条:“PPT翻页那一刻,你的脸突然弹出,系统提示内存不足。
”发完,对面回了个表情包,居然不是“嗯”。
我这才摸到门道:把具体时间、数字、场景塞进去,比“宝贝晚安”有用。
比如“相册自动生成‘最爱’287张全是你”,比“我想你”更像人话。
小恩爱App统计,工作日晚8点到10点发,打开率高37%,我掐点实验,果然秒回。
可也别得意太早。
剑桥3月报告提醒:没有挑眉、歪头、拍肩膀这些动作配合,效果直接砍半。
于是我下次见面,一边递咖啡,一边小声补了句:“刚刚心跳NFT拍卖,你一笑,我倾家荡产。
”对方当场笑出声,那一刻我明白:肉麻不是罪,是技术活。
情话能不能落地,关键不在多华丽,在有没有“人的痕迹”。
AI再会写,也加不了你手心的温度。
所以,别问“为什么他不回”,先检查自己是不是把爱当成了群发任务。
真正有用的那句,往往是你看着他眼睛,临时卡壳的那半秒。
来源:木讲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