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岁的Roy Lee被哥伦比亚大学停学那天,一定没想到,这个“污点”会让他在三个月后拿到2000万美元融资。他开发的AI工具Cluely,明目张胆地把“作弊”包装成“第二大脑”——实时隐形提示面试答案、绕过监考软件帮你考试、甚至在约会时帮你伪装成“懂艺术的绅
当“作弊”成为风口:AI时代,我们该如何定义“真实”?
21岁的Roy Lee被哥伦比亚大学停学那天,一定没想到,这个“污点”会让他在三个月后拿到2000万美元融资。他开发的AI工具Cluely,明目张胆地把“作弊”包装成“第二大脑”——实时隐形提示面试答案、绕过监考软件帮你考试、甚至在约会时帮你伪装成“懂艺术的绅士”。当硅谷顶级风投a16z带着1500万美元找上门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AI重构一切的时代,“规则”正在被一群20岁的年轻人改写,而我们所有人,都成了这场实验的参与者。
一、“作弊”还是“进化”?AI撕开了传统规则的裂缝
Cluely的核心卖点简单粗暴:“让AI替你思考”。它像一个悬浮在屏幕上的幽灵,监听你的对话、分析你的屏幕,然后用半透明窗口给你递答案——面试时HR问“你的缺点是什么”,它0.5秒弹出“我过于追求完美”;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它直接把解题步骤“喂”到你眼前。最绝的是,这一切对其他人完全隐形,连Zoom共享屏幕都检测不到。
Roy Lee说:“Z世代用AI就像上一代人用计算器,凭什么算作弊?”这句话戳中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活在前AI时代,而现实已经被AI颠覆。企业面试考算法题,是为了筛选“能独立解题的人”,但AI让每个人都能秒变“解题高手”;学校考试考知识点,是为了检验“知识储备”,但ChatGPT能比你背得更快更准。Cluely的火爆,本质上是一场“规则套利”——它精准地抓住了“传统评价标准”与“AI时代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更讽刺的是,Roy Lee自己就是这套逻辑的受益者。他用Cluely的前身工具“Interview Coder”作弊,拿到了亚马逊、Meta的实习offer;被哥大停学后,他反手把“丑闻”包装成“颠覆者叙事”,在社交平台狂吸流量,最终引来资本疯抢。这哪里是“创业故事”?分明是一场用AI当武器的“规则反叛”——既然旧规则已经不适应新现实,那不如直接砸碎它。
二、资本为什么敢赌一个“作弊工具”?
a16z的合伙人Bryan Kim在采访中直言:“我们投的不是‘作弊’,是‘病毒式传播能力’。”Cluely成立三个月,年经常性收入从350万飙升到700万,靠的就是精准踩中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想走捷径,每个人都怕被时代淘汰。
在Cluely的用户画像里,有怕面试过不了的应届生,有怕开会说错话的职场新人,甚至有怕约会露怯的“社交恐惧者”。他们买的不是工具,是“安全感”——一种“就算我不行,AI也能让我看起来很行”的幻觉。而这种幻觉,在“内卷”和“焦虑”成为时代关键词的当下,简直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更聪明的是Roy Lee的“免费增值”套路:基础功能每天15次免费回答,让你先用上瘾;专业版每月20美元,不贵,但足以让用户产生“付费=买到优势”的心理。数据显示,Cluely的付费转化率高达2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资本看中的,从来不是“道德”,而是“用户粘性”和“增长速度”——至于这工具会不会摧毁诚信体系?那是社会该操心的事。
三、当“第二大脑”成为标配,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Cluely的slogan是“看不见的第二大脑”,但用久了,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第一大脑”正在退化。
有用户反馈,用Cluely参加会议后,完全记不住讨论内容——反正AI会总结;有求职者说,离开Cluely就不敢开口,怕自己说的话“不够完美”。这不是“辅助”,是“替代”。当AI替你思考、替你表达、替你社交,你最终剩下的,可能只有“选择AI答案”的能力。
Roy Lee说:“成功的标准不再是机械记忆,而是用AI的能力。”这句话只对了一半。AI确实能让你“看起来很成功”,但真正的价值,永远来自“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这恰恰是AI无法替代的。Cluely帮你作弊拿到的offer,能帮你应对真实工作中的难题吗?用AI伪装的“懂艺术”,能让你真正拥有审美能力吗?
更危险的是“道德滑坡”。当“作弊”被包装成“效率工具”,当“走捷径”被赞美成“聪明”,我们正在给下一代传递一个扭曲的价值观:结果比过程重要,成功比诚信值钱。Cluely的员工平均年龄21岁,大多是辍学生,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却把“作弊”当成“颠覆创新”。这种对规则的漠视,或许比工具本身更可怕。
四、这场实验的终点:是毁灭还是重生?
Cluely的估值已经冲到1.2亿,但它的未来藏着三个致命风险:
第一,企业市场的“道德壁垒”。没有一家大公司敢公开采购“作弊工具”,Cluely的用户只能停留在C端,天花板明显;
第二,技术反噬。一旦反作弊软件升级,Cluely的“隐形功能”随时可能失效;
第三,社会反噬。当越来越多的人用Cluely作弊,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努力的人被淘汰,投机的人上位,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将彻底崩塌。
但不可否认,Cluely也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的教育、职场、社会规则,必须跟上AI时代的脚步。如果面试还在考“死记硬背的算法题”,如果考试还在检验“知识点记忆”,那Cluely这样的工具就永远有市场。与其骂Roy Lee“没道德”,不如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评价体系,会让“作弊工具”有生存空间?
结语:AI不是“道德判断题”,而是“规则改写器”
Roy Lee说:“一千年后没人记得我们,不如让世界记住我。”他确实做到了——用一个充满争议的工具,撕开了AI时代的遮羞布。Cluely的故事,不是“00后辍学生逆袭”的爽文,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成功”的焦虑,对“规则”的怀疑,以及对“AI时代该如何自处”的迷茫。
最后想问:如果AI能替你作弊、替你工作、替你生活,那“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许,真正的“AI时代生存法则”,不是学会用AI作弊,而是找到“AI无法替代的自己”。毕竟,机器可以替你思考,但永远替你活不出“真实的人生”。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