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今日是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祝大家中秋快乐,所愿皆圆
中秋
除了我们熟知的赏月、吃月饼
你还知道哪些习俗、美食呢?
这些和“中秋节”有关的知识
一起学起来吧
↓↓↓
中
秋
小
科
普
中秋由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2.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3.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中秋 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 习俗
祭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燃花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赏圆月
古时认为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吃月饼
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饮美酒
中秋节饮美酒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汉代,起因是汉朝的君王在八月要品尝制作过程极其麻烦的酌酒。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唐朝时已有了登台观赏月亮、望月饮酒的活动,中秋节也是正逢收获的时刻,新禾登场,瓜果飘香,酬谢神明,开宴饮酒。
赏桂花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E
N
D
来源:福建文化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