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是千方百计抢时收获。要抢抓时机、因地制宜,全力加快收获进度。地势较高或砂壤地块要发挥机械优势,加快收获进度。湿度较大但没有明显积水,传统收获机无法进地作业的田块,可以使用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进行收割;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现有农机进行改造,通过增大轮胎(履带)
近期连续大范围降雨过程,对秋收作物收获晾晒仓储、冬小麦适期播种造成不利影响。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抓好秋收秋种工作。
一是及时排放田间积水。针对沥涝严重的地块,要抓紧组织,集中开展沟渠疏通、机械排水,以降低田间水位和土壤持水量,促进耕地散墒,为秋收秋种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千方百计抢时收获。要抢抓时机、因地制宜,全力加快收获进度。地势较高或砂壤地块要发挥机械优势,加快收获进度。湿度较大但没有明显积水,传统收获机无法进地作业的田块,可以使用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进行收割;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现有农机进行改造,通过增大轮胎(履带)接地面积,减少压强,使收获机在潮湿、泥泞地面正常行走作业,加快抢收。机械不能下地的或者倒伏严重的地块,要抓紧组织人工抢收,力争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对于生长发育正常、田间有积水无法及时收获的地块,可以适期晚收,等到水分适宜、机械可以下地时直收籽粒。
三是多措并举晾晒烘干。要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空旷场所,在不影响生活工作秩序的前提下,为农民晾晒玉米提供便利。最大程度发挥储粮装具作用,引导农民在自家朝阳通风处,搭建临时铁丝网“玉米囤”储存玉米,晾晒和存储时要注意避雨防水。堆储式存放要趁雨停间隙及时通风摊晾,杜绝囤聚霉变。有条件的要充分利用烘干设备进行集中烘干,并且确保脱粒和烘干进度相匹配,防止籽粒霉变发芽,确保玉米品质。
四是强调适墒耕翻整地。要在适耕期范围内整地,应特别注意对倒伏的秸秆进行精细粉碎还田,待土壤湿度允许后,及时进行深翻晾墒、翻耕晒垡,使土地较早达到待播状态。黏重土地需要注意耕翻“宁晚勿烂”,如果土壤水分过大,翻后易形成黏条,干后变成死坷垃,即使多次整地也难耙碎,影响小麦正常出苗和生长。为节省农时、减少机械作业次数、减轻机械碾压影响,提倡使用可以一次性完成灭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的小麦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五是配合茬口选用良种。受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播种期拉长,土壤过湿地块可能推迟至霜降后播种。晚播麦田要选用生育期偏短、耐晚播、抗寒抗逆能力强、在晚播条件下分蘖成穗率高、丰产潜力大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可减少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的影响。
六是调整播量匹配播期。播期要服从播种质量,土壤过湿需先耕耙散墒,尤其是黏土地要等到土壤持水量降到70%左右时再整地播种。针对今年出现的部分晚播地块,要适当加大播量,保障充足的基本苗。结合气象部门冬前气象条件预测,今年我县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2日~22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保证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超出适期范围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最多亩基本苗可达到45万~50万。播种时晚播湿地可适当浅播,播深以控制在3~4cm为宜,过深缺氧,过浅易冻。
七是加强晚播施肥管理。对于晚播麦田应施足底肥,提倡增施有机肥,可适量增施磷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小麦出苗后,如因土壤湿度过大导致发黄细弱,可及时深中耕散墒通气,并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发。返青至拔节期要注意根据苗情长势情况,酌情分次少量追施氮肥,促弱转壮,保健稳长。
八是强化种子包衣拌种。由于地块湿度大,利于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播前可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菌酯、苯醚·咯菌腈、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菌杀虫复配进行种子拌种或高效悬浮种衣剂包衣,既可减轻土传根部病害发生,也可对地下害虫、苗期麦蚜、灰飞虱等起到防治作用。上年度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药剂拌种。注意要严格掌握拌种药剂剂量和浓度,不得随意增减剂量和浓度,防止出现药害。要使用专用器械拌种或包衣,提高种子拌种质量。
九是酌情进行镇压补灌。小麦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酌情镇压,待土壤有2~3公分干土层再镇压,土壤黏重、湿度大的地块不要镇压,以免发生土壤板结,影响麦苗生长。如果确因土壤质地粘重造成整地质量较差,导致种子缺乏口墒,影响正常发芽出苗的,要及时适量补浇“蒙头水”,起到补充口墒、碎坷垃和踏实土壤的作用,确保苗齐苗壮。为确保苗龄较小的麦苗安全越冬,冬前可酌情采取喷施芸苔素内酯、机械镇压或浇灌越冬水等措施,提高植株抗寒抗旱能力。
编辑/初审:郭思媛来源:隆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