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种菜,出苗后“第一顿肥”很关键!用对了,苗架敦实产量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6 17:17 3

摘要:秋天是种菜的黄金季节,但不少种植户发现,同样的菜种,长势却天差地别。其实,出苗后的“第一顿肥”正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顿肥用好了,苗子敦实健壮,抗病抗寒能力强,产量能提高不少!

秋天是种菜的黄金季节,但不少种植户发现,同样的菜种,长势却天差地别。其实,出苗后的“第一顿肥”正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顿肥用好了,苗子敦实健壮,抗病抗寒能力强,产量能提高不少!

这第一顿肥,就像小孩子的“开口饭”,吃对了,后面的生长就顺了。

为啥“第一顿肥”如此重要?

秋季气温逐渐走低,光照时间变短,蔬菜生长速度本就会放缓。此时肥料分解慢,根系吸收能力也不如夏季。出苗后的第一次追肥,直接关系到幼苗能否顺利从依赖种子营养转向自主吸收养分。

这个时候如果肥料没用对,要么烧苗,要么长成弱苗,后期再怎么补肥都难补救!

尤其是秋播的白菜、萝卜这类蔬菜,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苗期的营养供给更是重中之重。

不同蔬菜,“第一顿肥”各有讲究

别看都是蔬菜,不同种类的菜,出苗后的第一顿肥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白菜、甘蓝这类叶菜,出苗后正处于叶片快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氮肥,但也要注意配合磷钾肥。民间有句老话:“氮肥长叶子,磷钾壮根杆”,这时候如果偏施氮肥,看似叶子长得快,但苗不敦实,反而容易生病。

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出苗后就要为后期的根茎膨大打基础。这类蔬菜特别喜欢钾肥,钾元素能促进地下部分的膨大。第一次追肥就要注意钾元素的供给,但量不宜过大,以免烧伤幼嫩的根系。

菠菜、香菜、小油菜等速生型叶菜,生长期短,对底肥要求不高,主要靠后期追肥。出苗后的第一顿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就像给婴儿喂奶,一次不能太多,但要喂得勤。

豆科蔬菜如豌豆、蚕豆,自身有固氮能力,底肥过多反而可能导致徒长。出苗后的第一次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寒能力,为安全越冬做准备。

苗期最关键的两种营养元素

秋季蔬菜出苗后,有两种元素在苗期尤为关键,那就是钾和钙。

钾元素被称为“品质元素”,它是菜叶的“骨架”。缺钾的蔬菜,叶片软绵绵的,没精神,像没吃饱饭一样。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植株抗逆性,让苗子长得敦实健壮。

钙元素则常常被忽略。秋季昼夜温差大,白天热、夜里凉,钙的运输容易卡壳。缺钙的蔬菜,白菜边缘会先焦黑,萝卜容易空心的现象。

对于出苗后的蔬菜,尤其是白菜、萝卜等,补充钙肥要从苗期开始,不要等到出现缺钙症状再补,那时就晚了!

科学用肥,记住这几招

把握时机:出苗后的第一次追肥,一般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这时种子自带的营养已消耗殆尽,幼苗正处于“断奶期”,及时补充外源营养至关重要。

选对肥料:苗期追肥要选择溶解性好、易于吸收的肥料。腐熟的稀薄人粪尿、豆饼肥液都是不错的选择。使用化学肥料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浓度,最好采用浇施的方式,避免干施烧伤幼苗。

注意方法:苗期追肥要遵循 “离根施、稀浓度、傍晚施” 的原则。离根施是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造成烧伤;稀浓度是防止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反渗透;傍晚施则是利用夜间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温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机无机结合: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肥效持久,但养分释放慢;化肥能快速供应养分,但长期单独使用会使土壤板结。两者结合,既能满足幼苗急需的营养,又能持续供给。

避开这些坑,苗子健壮长

忌施生肥: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会继续发酵,产生热量和有害气体,容易烧伤根系。一定要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腐熟的有机肥颜色发黑,没有臭味,质地松散。

忌浓度过高:幼苗就像婴儿,消化能力弱,受不了“大鱼大肉”。追肥浓度过高,轻则烧伤叶片,重则整株死亡。要记住“薄肥勤施”四字诀。

忌偏施氮肥:氮肥固然能促进叶片生长,但偏施氮肥会导致幼苗徒长,茎秆细弱,抗逆性差。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才能培育出健壮苗。

忌雨天施肥:雨天施肥,肥料易被雨水冲刷,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连续阴天也不宜施肥,因为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弱,肥料难以被有效利用。

秋天种菜,出苗后的第一顿肥就像给人的第一口饭,吃对了,苗架敦实,抗寒抗病,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这第一顿肥,你可千万别马虎!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