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这个方法——只要改变生活的5%,你的人生就能完全不同。这不是我瞎编的,是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书里写的,背后还有诺贝尔奖研究支撑!
我今年试了个特别“懒”的改变方法,结果效果比我过去所有“拼命努力”都好!
就这个方法——只要改变生活的5%,你的人生就能完全不同。这不是我瞎编的,是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书里写的,背后还有诺贝尔奖研究支撑!
说实话,我以前就是个“改变困难户”。总想着要减肥就得每天跑十公里,要学习就得每天看书八小时……结果你们懂的,没坚持三天就放弃了。每次都把自己搞得很挫败,感觉自己就是个废物。
直到看了李松蔚的《5%的改变》,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对改变最大的误会,就是总觉得要推倒重来。
这想法本身就把我们坑了!大脑天生就讨厌剧烈变化,你改变越大,反弹越快。真正的聪明人怎么做?95%保持原样,只调整那关键的5%。
我亲自试了这几个5%改变,真的绝了:
把目标改小,小到不可能失败。
别再说“我要早起”,改成“我就比昨天早起5分钟”;别说“我要读书”,就说“每天读一页”;运动?从一个俯卧撑开始就行。
听起来很可笑对吧?但就因为太简单了,你根本没理由不做。书里有个例子,一个从来不运动的人,就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第一周他觉得太简单,经常做十个。一个月后,运动成了习惯。一年后——他瘦了20斤!
换个说法,改变就发生了。
很多人问题不出在能力上,而是被自己的想法困住了。比如你觉得“我不擅长社交”,这个念头让你避开所有社交场合,越躲越不会。
但如果你把念头改成“我正在学习社交”,感觉立马不一样了!你还是你,但心态从“我不行”变成了“我在成长”。这个5%的认知调整,能撬动你95%的行为改变。
动环境比动自己容易多了。
想少玩手机?别考验意志力了,直接把手机放另一个房间;想多读书?把书摆在茶几上、床头边;想早睡?换个暗一点的灯。
这些都是5%的环境调整,但效果惊人。我这一个月把手机充电器拿到客厅,每天至少多睡半小时。
每天偷72分钟给自己。
一天24小时,5%就是72分钟。这72分钟你干啥都行——学个新技能、读几页书、写写日记。别小看这点时间,一年下来,这会成为你最大的竞争优势。
我现在每天用这时间听本书,一个月下来已经听完20多本了,感觉脑子里的货多了不少。
给朋友圈升个级。
不用跟所有老朋友断交,只需要每月多认识一个比你优秀的人,每周跟有见识的人聊一次天。你的圈子质量提升5%,人生质量能提升50%。
李松蔚在书里说,5%改变的精髓不是那个数字,而是一种心态——不求完美,但求开始;不求很多,但求坚持。
最打动我的是那个抑郁症患者的案例。医生没让他立刻变积极,只是让他每天记录一件好事,再小都行。坚持一个月后,他的症状明显好转。就因为这5%的改变,扭转了他看世界的角度。
现在我真的信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改变时没有一个5%是无用的。
老铁们,你们最近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打算从哪个5%开始?是早睡5分钟、少刷5分钟手机,还是多走500步?来评论区立个flag,21天后,我们一起看看改变了什么!
来源:育儿道路上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