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617年十月十九日~621年十月二十一日),是隋末唐初由萧铣建立的割据政权,定都江陵,年号鸣凤。其疆域鼎盛时覆盖湖北、湖南、两广等地,兵力达四十余万。历1帝,存世约4年。
梁(617年十月十九日~621年十月二十一日),是隋末唐初由萧铣建立的割据政权,定都江陵,年号鸣凤。其疆域鼎盛时覆盖湖北、湖南、两广等地,兵力达四十余万。历1帝,存世约4年。
梁国凤鸣政权鼎盛时期疆域
萧铣(583年—621年),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出身南梁皇族,梁武帝萧衍六世孙、西梁开国皇帝梁宣帝萧詧曾孙。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谋生。
梁鸣凤帝萧铣
大业二年(606年),因外戚之恩(隋炀帝皇后萧氏为梁宣帝的孙女,萧铣的堂姑母),被提拔为罗川(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南)县令。
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岳州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众人欲推举董景珍为首领,董景珍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推荐罗川县令萧铣为首领。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自称梁公,旗帜服色全遵梁朝旧例。沈柳生率众归附萧铣,萧铣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沈柳生自诩拥立之功,杀死了董景珍派来迎接萧铣的徐德基。在董景珍的要求下,萧铣处死沈柳生。十月十九日,萧铣自称梁王,改年号为鸣凤。
义宁二年(618年),萧铣在巴陵称皇帝,国号梁,置百官事。追谥堂叔、西梁末帝萧琮为孝靖皇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璿为文宪王。封董景珍为大司马、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并迁都江陵,修复园庙。
武德元年(618年),金紫光禄大夫、左屯卫将军张镇州、王仁寿进击萧铣,不能取胜,得知隋朝灭亡后,遂和宁长真等人率领岭南州县归降萧铣。当时鸿胪卿、钦州刺史宁长真以郁林、始安地区依附萧铣。
武德元年(618年)年底,萧铣派遣宋王杨道生率军攻占南郡(今湖北江陵)。
武德二年(619年)七月,萧铣派宋王杨道生率军攻峡州夷陵郡(今湖北宜昌),被唐峡州刺史许绍击败。萧铣又派遣部将陈普环乘大船逆流入硖,与许绍之子许智仁及女婿张玄靖、峡州录事参军李弘节等战于西陵峡,梁军大败,主将陈普环被擒。许绍先乘胜扩大战果,派儿子许智仁进攻夷陵郡江面南岸的安蜀城(今湖北公安境内),梁安蜀城守军溃逃。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派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率兵征讨萧铣,夺取通州、开州,斩梁东平郡王萧阇提。
赵郡王李孝恭
武德三年(620年),因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担心日后无法控制,便以休兵以便农耕,罢免诸将兵权,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不满,计划反叛,事泄被杀。
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初五日,梁大司马、晋王董景珍献长沙投降唐朝,唐高祖令峡州刺史、安陆郡公许绍出兵接应。十二月,萧铣派齐王张绣攻打董景珍。董景珍战败,被下属杀死。萧铣以张绣为尚书令,但张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于是被萧铣所杀。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唐高祖下诏以赵郡王李孝恭为夔州总管、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任赵郡王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合兵攻打萧铣。原萧铣的将领、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合并讨伐萧铣。唐军先后攻克荆门、安都,萧铣的将领雷长颍以鲁山归降唐朝。
李靖
李孝恭听从李靖的建议,趁秋天雨季江水暴涨之际,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着三峡,顺流东进。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于十月返抵夷陵城(湖北宜昌)下。萧铣便派部将文士弘抵御李孝恭,战于清江口,李孝恭大败其军,缴获战舰千艘,攻取宜昌、当阳、枝江、松滋等县,梁江州总管盖彦举城投降。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李靖又击败萧铣的骁勇大将杨君茂、楚王郑文秀,俘获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梁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二十一日,萧铣内外交困,用太牢告祭于太庙,率领官属身穿孝服前往军门,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 向唐军投降。萧铣被送入长安后,面见唐高祖因其言不屈,被李渊下诏斩于都市,时年三十九岁。
来源:默默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