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迷信特斯拉?赛力斯用81%净利增长给你新答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15:25 2

摘要:当特斯拉的品牌光环仍在新能源市场闪耀时,曾被贴上"华为代工厂"标签的赛力斯,在2025年交出了一份让行业沉默的答卷:上半年净利润29.41亿,同比暴涨81.03%;问界M9在47-57万高端区间拿下46.3%市占率,M8更是坐稳36-45万市场销冠;115亿元

前言:从"陪跑者"到"破局者",赛力斯的逆袭藏着中国车的底气

当特斯拉的品牌光环仍在新能源市场闪耀时,曾被贴上"华为代工厂"标签的赛力斯,在2025年交出了一份让行业沉默的答卷:上半年净利润29.41亿,同比暴涨81.03%;问界M9在47-57万高端区间拿下46.3%市占率,M8更是坐稳36-45万市场销冠;115亿元收购华为引望10%股权的动作,更暴露了其掌控核心技术的野心。这场逆袭从不是偶然,而是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时代对"强者定义权"的正式宣战。

一、销量与利润双飞:高端市场改写游戏规则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增收不增利"的普遍困境中,赛力斯走出了一条反常规曲线。2025年上半年,其总销量达19.86万辆,其中问界系列交付超14.7万辆,更关键的是单车成交均价突破40万元——这个数字不仅远超多数自主品牌,更直逼特斯拉Model Y的主销价格带。

细分市场的表现更具说服力。问界M9以46.3%的市占率垄断50万元级市场,意味着每两辆该价位新能源车中就有一辆是赛力斯制造;M8在易车极限续航测试中,以2.6吨车重跑出6.73L/100km的油耗成绩,直接刷新三排座混动SUV能效纪录,顺势将34%的市占率收入囊中。这种"量价齐升"的态势,彻底打破了"中国品牌只能靠低价走量"的刻板印象。

利润结构的优化更显功力。尽管上半年营收同比微降4%,但净利润却实现81.03%的高增长,核心原因在于高端车型占比飙升。当特斯拉还在通过降价换销量时,赛力斯用产品力支撑起价格底气,这种健康的增长模式,恰恰是中国车企高端化成功的核心标志。

二、技术突围:从"拿来主义"到"自主造血"

如果说2023年的赛力斯还依赖华为的技术输血,2025年的它已建成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这种转变在问界新M5 Ultra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款车的配置清单,堪称赛力斯技术实力的活字典。

增程技术的自我超越是关键突破。其搭载的智能增程器热效率最高达41%,而M8搭载的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更是将热效率提升至44.8%,实现1L油发电超3.65度的行业顶尖水平。配合智能混风系统与动态能量分配策略,不仅让新M5 Ultra后驱版实现1440公里综合续航,更解决了增程式车型"高速费油"的痛点,让用户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智能驾驶的本土化胜利更具颠覆性。全系标配的华为ADS 2.0系统,通过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与11个高清摄像头的融合感知,实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的落地体验。相比特斯拉依赖视觉方案的FSD,赛力斯的系统在雨雾天气、无标线道路等复杂场景下表现更稳定,离车泊入、远程召唤等功能更是精准击中中国城市停车难的痛点。这种"技术适配场景"的思路,远比单纯追求参数领先更懂用户。

在基础架构上,赛力斯的投入同样扎实。全铝合金底盘搭配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让新M5 Ultra在Sport+模式下实现4.3秒破百的同时,通过舒适制动技术将刹车平顺性提升81%;车身60%以上使用高强钢,19.5%为热成型钢,配合笼式结构与6安全气囊,拿下中汽中心抗路面冲击安全认证。这些看不见的投入,正是其产品力的核心支撑。

三、生态重构:"制造+科技"的共生进化

115亿元收购华为引望10%股权的交易,被外界解读为"深度绑定",但本质上是赛力斯重构产业生态的战略布局。这种"科技企业+制造巨头"的共生模式,既避免了传统车企的技术滞后,又规避了科技公司造车的制造短板。

在研发端,赛力斯累计投入近300亿元打造魔方技术平台,实现多级别、多动力形式车型的模块化开发,核心技术复用率大幅提升。而华为在芯片、云端、智能座舱等12大领域的技术输出,通过引望公司的股权纽带实现更深度的协同——新M5 Ultra上基于盘古与DeepSeek融合架构的小艺助手、支持应用无缝流转的超级桌面,正是这种协同的产物。

制造端的优势同样不可复制。赛力斯超级工厂采用数字孪生与AI技术,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支撑M8与M9共线生产。更聪明的是供应链布局:将一级供应商精简至100家,引入12家核心供应商就近建厂,这种"集成化+集聚化"策略,既提升了响应速度,又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在芯片短缺常态化的当下更显价值。

四、用户思维:比技术参数更懂中国车主

赛力斯的逆袭,终究是读懂用户的胜利。新M5 Ultra的设计细节里,藏着太多对中国家庭出行场景的精准洞察:副驾无缝四向电动腿托、前后排舒云座椅的10层舒适叠层,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疲劳问题;双50W无线快充加100W有线快充的组合,适配了全家人的设备补能需求;新增的赤茶橘内饰与小猫绵绵萌宠主题,则精准捕捉了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

在智能体验上,赛力斯没有陷入"参数竞赛"。HUAWEI SOUND超感空间音通过施罗德散射技术,让每个座位都成为"黄金听音位";停车模式下的专属游戏厅、多屏联动的私人影院功能,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生活空间。这种"技术服务于体验"的逻辑,远比单纯堆砌硬件更能打动用户。

安全层面的考量更见诚意。除了AEB全向防碰撞、135km/h紧急转向避让等主动安全配置,赛力斯在电池安全上做足文章:电芯防火涂层、绝缘隔热气凝胶、智能BMS管理系统形成三重防护,从源头降低热失控风险。而一键关闭位置与摄像头的隐私保护功能,更体现了对用户权益的尊重。

结语:不是超越特斯拉,而是定义新标杆

当赛力斯的市值突破2600亿元,当问界车型在高端市场持续挤压特斯拉份额,我们其实不必纠结于"谁更优秀"的比较。赛力斯的2025年答卷,本质上证明了中国车企已经掌握智能电动时代的核心玩法:以用户场景为锚点,以自主技术为内核,以生态协同为支撑。

特斯拉曾定义了电动化的1.0时代,而赛力斯正在书写智能出行的2.0范本。这种转变的背后,是近300亿研发投入的坚持,是对制造工艺的极致追求,更是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讨论的将不再是"中国车企能否超越特斯拉",而是"像赛力斯这样的中国车企,将如何定义下一个汽车时代"。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场技术竞赛带来的是更安全的设计、更智能的体验、更合理的价格。而这,正是中国车企崛起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来源:Kitty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