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临危不乱!黄姗姗挺身而出 郝龙斌或有新动作 李德维猜对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01:10 1

摘要:2025年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选举将于10月18日投票,原定举办的8场地方政见发表会因花莲洪灾临时调整,经国民党高层与候选人协商后,最终决定缩减为北、中、南各一场。这一决策引发党内对“救灾优先”与“程序正义”的激烈讨论,其中,候选人郑丽文更是直言“此举扼杀与党员

2025年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选举将于10月18日投票,原定举办的8场地方政见发表会因花莲洪灾临时调整,经国民党高层与候选人协商后,最终决定缩减为北、中、南各一场。这一决策引发党内对“救灾优先”与“程序正义”的激烈讨论,其中,候选人郑丽文更是直言“此举扼杀与党员沟通的机会”,而党内高层则强调“平衡救灾与选举需求”。

一、蓝营高层选定在北、中、南举办政见会有何考量?候选人对此有何看法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蓝营做出此决定的自2025年10月初花莲光复乡洪灾爆发后,蓝营候选人罗智强、郝龙斌率先呼吁暂停竞选活动,转向灾区支援。党内民代及基层质疑“救灾期间举办政见会不合时宜”,并批评国民党“政治活动过度”。对此,蓝营高层需快速回应社会情绪,避免被民进党“以救灾绑架选举”的策略牵制。

郝龙斌

要知道,原定8场的政见会需分散至全台各地,筹备成本高且难以聚焦。而缩减为北、中、南三场后,可集中资源进行宣传,并通过直播扩大影响力。例如,台北场(10月12日)面向北部工商业选民,台中场(10月7日)主打农业与民生议题,高雄场(10月13日)则聚焦工业与经济振兴,从而形成了区域针对性策略。

其次,对于候选人如何看待此次变动呢?

郑丽文团队认为,政见会是党团了解候选人政策主张的核心渠道,且8场场次已投入了不少经费,临时取消将违背程序正义。其代表李德维公开批评到:“党内程序不应因救灾而半途而废,此举将削弱选民对候选人的全面认知”。然而,郑丽文虽然表达了严正抗议,但还是没能改变其决策。

左一为李德维

反观,郝龙斌和罗智强则支持缩减场次以集中资源投入救灾。二者强调,绿营救灾不力,国民党此时应展现社会责任感。郝龙斌更是质疑到“如果连基本的救灾都做不好,如何说服民众支持国民党执政呢?”

二、郑丽文领先优势会因蓝营调整政见会场次而受到影响吗?其对此有何应对之策呢?

1、短期来看,郑丽文此前主张通过密集政见会与党员互动,其辩论能力与政策论述高度依赖线下。缩减场次后,仅剩北、中、南三场,可能会削弱其与地方党员的深度接触,尤其对中南部基层支持者的动员效率会大大降低。同时,郑丽文依赖连战家族、军系及地方派系的支持,而缩减场次可能使资源向郝龙斌等传统势力集中的区域倾斜,从而间接稀释其他对方的动员能力。所以,在短期内其受到的影响较大。

连战

2、从中长期来看,郑丽文在首场辩论中以66%的支持率碾压对手,其逻辑表达与两岸立场已形成了独特标签。即使政见会减少,其后期通过社交媒体仍可维持高曝光,并吸引年轻选民与改革派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其票源以40岁以下党员及军系为主,这些群体更关注政策方向而非程序上的细节。

郑丽文

与此同时,郑丽文团队可通过线上政见会、基层走访或联合地方派系举办小型座谈会,来弥补线下场次不足的影响。例如,利用苗栗、彰化等传统票仓的既有支持网络来巩固其基本盘。并利用郝龙斌近期因“与朱立伦私相授受”等传闻陷入信任危机,如果其团队无法有效澄清的话,郑丽文或可借机扩大“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立,从而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

朱立伦

三、白营对此持什么立场呢?

白营发言人周榆修事后表示:“救灾是全民共识,政党应优先展现其社会责任”。此回应被媒体解读为“刻意与蓝营内部争论保持距离,避免被定性为“挺郑”或“批蓝”,同时借机塑造其“超然中立”的形象。

此外,白营秘书长黄珊珊通过党内人士私下表态,肯定了郑丽文“捍卫党内民主”的立场。例如,前“立委”林昶佐称:“程序争议可能削弱党员信任,为此需严肃对待”。此番表态就是为了争取郑丽文支持者的好感,并为未来合作提前铺好路。

黄珊珊

综上所述,此次争议暴露出国民党内部的两大难题:一方面,花莲灾情确实需要凝聚社会的支持,但又要避免被民进党“以救灾议题绑架选举”;另一方面,各候选人需通过政见会来争取党员认同,尤其是在郑丽文声势看涨的背景下,场次缩减可能会影响其他对手的曝光机会。

花莲洪灾现场画面

此次选举的调整,既是应对突发危机的权宜之计,也暴露出了蓝营内部协调机制的脆弱性。在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郑丽文的后续动作将成其他对手的关注焦点;其会“一飞冲天”还是“一蹶不振”,就看郝龙斌、罗智强等对手“给不给力”了!

来源:我姓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