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法中,呈现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
导语:一位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法中,呈现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
一、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该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在学习西方节日时,可以对比中西方的习俗以及介绍节日的由来;可以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关影片片段等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比如在圣诞节前夕,我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制作一张圣诞贺卡。上课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圣诞卡贴在黑板上,教室里立刻有了节日气氛。然后,我教唱了一首圣诞歌《white Christmas》。接着,由同学们自己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Christmas(用英文)。最后,我引出spring festival,提出问题:what do people buy for Christmas/ Spring Festival?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学生们了解到了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二、英文谚语俗语导入法
学习英语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上,往往只会“得其皮毛,失其精髓”,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只有融入相关的语言背景和文化传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鲜活。教师在课前五分钟适当地引入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谚语俗语,就可以使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得以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生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这些谚语俗语可以是励志的、生活的、哲理的。在对学生进行“颜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适当地增加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在英语俗语中的特殊用法。例如,教师先给学生一句话:Mary looks blue today.再给出它的同义句:Mary is sad today.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blue还有sad的意思。又如,在课前五分钟谈论“friendship”时,教师可给出一句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在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对友谊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外还主动搜寻励志的英语谚语作为他们的座右铭,学习兴致高昂。
不过,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力与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相对较少,教师应结合课文对所用谚语俗语做好筛选,以通俗易懂为首选。
三、小品导入法
英语小品的创作及表演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学以致用地开展交流表演活动,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当学生看到课本中的文字在课堂上被同学表演出来时,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激发。
中学生都有较强的表演欲,教师可以根据其自身学习能力安排表演活动。预备班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词汇量较少,教师可安排他们表演小品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前五分钟让其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进入表演小品第二阶段,即在原文的基础上改编对话并表演,如更换人名、地名、时间等细节或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践来改编对话。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能熟练地改编对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高要求,给学生提供主题,让学生自己编排情节、设计场景、组织语言、构思细节,在课前五分钟表演作品。通常,表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主题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五分钟内迅速进入到英语学习状态。
课前五分钟的英语小品表演是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培养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最佳方法。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来源:我的家乡d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