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扒光了西贝“匠心预制菜”的底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21:59 2

摘要:没错,说的就是西贝,以及贾老板最近上演的这一出“我疯起来连自己都锤”的年度大戏。从大战老罗开始,西贝的品牌形象就坐上了通往地心的过山车,还自带加速功能。

有些公司的营销翻车,像是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滑稽但情有可原。

而有些公司的营销翻车,则像是在高速公路上,一边裸奔一边玩儿倒立,还非说自己是行为艺术。

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是蠢,还是单纯的坏。

没错,说的就是西贝,以及贾老板最近上演的这一出“我疯起来连自己都锤”的年度大戏。从大战老罗开始,西贝的品牌形象就坐上了通往地心的过山车,还自带加速功能。

但凡关注点财经新闻,你都能看到西贝最近的魔幻操作合集。什么7岁毛毛抱着店长哭诉离不开西贝,什么大妈戏精附体,吃相堪比韩国饿播,什么黑衣少妇声称一盘西蓝花拯救了濒危的婚姻。

演技浮夸。剧情魔幻。台词弱智。

你问这玩意儿谁信?

贾老板自己信。他不仅信,还觉得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懂他的高级情感共鸣,不懂他的品牌价值。

这就很离谱了。做生意,尤其是做餐饮,本质上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价值交换。我给你钱,你给我好吃的、好喝的、好环境、好服务。大家都很忙,没时间陪你演琼瑶剧。

西贝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公关蠢或者营销翻车这么简单。这些只是症状,病根在于它的商业模式,已经拧巴到了一个不靠魔幻故事就讲不下去的地步。

西贝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份P得妈都不认识的体检报告。报告封面上写着“米其林级别的健康体魄”,翻开一看,脂肪肝、高尿酸、三高一个不落,各项指标都透露着一股“昨晚刚从ICU出来”的虚弱。

它的内核是【工业化预制菜】,追求的是标准化、高毛利和快速扩张。这套逻辑在资本故事里特别性感,但在消费者的舌头面前,就是个笑话。可它偏偏要给自己立一个【西北匠心手作】的人设,卖一个让打工人心头一紧的价格。

一个预制包加热出来的菜,卖得比老师傅后厨颠半天勺还贵。

价格上天。体验触底。还用预制包。

凭什么卖这么贵?

凭贾老板的勇气和消费者被反复摩擦的智商吗?

当产品本身无法支撑高昂的定价时,营销就只能走向玄学。既然聊不了食材多新鲜、厨艺多高超,那就只能跟你聊情怀,聊故事,聊一些虚无缥缈的“品牌附加值”。7岁的毛毛,婚姻的救星,就是这种玄学营销走到极致的产物,它试图用一种近乎于精神传销的方式,让你相信你吃的不是一份加热料理包,而是一份爱与奇迹。

可惜,这届消费者早就被社会毒打得百毒不侵了。大家用脚投票,让西贝门店门可罗雀,又用键盘投票,把贾老板的社交账号喷到清空。

更狠的是,一位吃了9年的律师老哥,直接掀了桌子,一纸诉状把西贝告上法庭,要求三倍赔偿、公开道歉、菜品透明化。

这操作,堪称釜底抽薪。它把西贝那套“我们谈感情,你别问菜是哪来的”的潜规则,直接拽到了阳光下暴晒。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者维权了,这是市场免疫系统对“商业模式欺诈”的一次精准清除。

商业世界里,最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犯了错还觉得自己委屈,全世界都欠他的。贾老板显然就是这种心态,他觉得是网友不宽容,是媒体在带节奏,是顾客太挑剔。

他就是没想明白,问题的核心不是态度,而是事实。

当你的商业模式陷入“产品力配不上定价,只能靠吹牛逼来找补”的死循环时,任何营销动作都是错的。大力营销是用力过猛,低调做人是心虚,什么都不做,就是等死。

这就是典型的战略性亏损,做什么都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火出圈的景德镇“鸡排哥”。

很多人说,建议贾老板把“鸡排哥”请去当顾问。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因为西贝的病,“鸡排哥”治不了。他俩玩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游戏。

“鸡排哥”的生意,不是互联网PPT里的万丈高楼,它更像一把瑞士军刀,每一个功能都实实在在,咔咔就是干。他的火爆,不是什么精心策划的“瞎积薄发”,而是最朴素商业逻辑的胜利。

我们来拆解一下“鸡排哥”的模式,你会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反西贝的教科书。

首先,产品是1。他的鸡排现买、现腌、现炸,这个“鲜”字,就是餐饮业的生命线,是任何工业化预制菜都无法比拟的铁拳。他在保证这个1绝对扎实的前提下,才去谈后面的0。

其次,运营即品牌。他规定“下午4点半后不接待散客”,是为了保证学生能第一时间吃上。他要求顾客“提前打开袋子”,是为了提升效率。这些看似“规矩大”的行为,非但没有赶走顾客,反而建立起一种独特的仪式感和品牌认知。这比西贝花几百万拍的魔幻短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叫运营思维,把服务流程本身变成营销触点,高级。

最后,情绪价值是核武器。“我要把它炸到位,不炸到位,我是无法原arange我自己的。”“希望给我一个为你服务的机会。”这些话术,之所以不油腻,能打动人,是因为背后有那块热气腾腾、童叟无欺的6元鸡排做支撑。脱离了扎实的产品,任何骚话都是耍流氓。

鸡排哥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极致的快种快收。交易简单、价值清晰、反馈直接。你给我6块钱,我给你一块好吃的鸡排,外加一份尊重和幽默。钱货两讫,皆大欢喜。

而西贝呢?它想玩的是资本游戏,是品牌溢价,是规模效应。它想把一份简单的饭菜,包装成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玩法本身没有错,爱马仕、茅台都是这么玩的。但它们的基础,是产品本身就得是金字塔尖的存在。

你不能用沙县小吃的底子,去干法式大餐的事儿,还收米其林的价。这就不是做生意,这是抢劫。

所以,贾老板真正需要学的,不是“鸡排哥”的话术,而是“鸡排哥”对商业第一性原理的敬畏。那就是:你到底为用户创造了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是更好吃?是更便宜?是更便捷?还是更具体面?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无论你的故事讲得多么天花乱坠,最终都会被市场无情地戳穿。因为消费者可能会被骗一次,但不会被骗一辈子。

在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商业竞争最终会回归本质。一切花里胡哨的包装,在绝对的产品力和性价比面前,都脆得像一块刚出锅的鸡排。

贾老板与其清空账号玩消失,不如老老实实回答那个终极问题:西贝,你到底凭什么这么贵?

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今天被告上法庭,明天就可能被写进商学院的失败案例里,成为警醒后人的一个油腻的、魔幻的、令人尴尬的笑话。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来源:憨批少女

相关推荐